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金融科技来势汹汹 银行如何保“金鹅”

人气: 15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15年10月24日讯】(大纪元记者李平多伦多编译报导)近年来,媒体和国内银行内部投资者会议中,经常谈到的话题中,不乏国内外经济不景气和科技威胁,但银行仍年年盈利强劲。

《金融邮报》报导,国家银行一份最新报告显示,面对金融科技(fintech)威胁,加拿大银行目前对科技进行大力投入,指望以此为增长平台,保住其在个人及商业银行业务领域的垄断主导地位,简言之,就是保住这只一直能永远下金蛋的“金鹅”。

报告说,加拿大6大银行均已实施科技战略,但这一科技战略不是以增长为导向的进攻型战略,而是都走向防守型战略,以应对金融科技行业长期的竞争威胁。近几个月来,由于经济放缓,消费者减少借贷,各大银行一直在审查各自的经营结构,寻求开源节流之法。

对于投资者来说,如何判断银行是否真的在走下坡路?《金融邮报》最新转载美国投资理财网站MOTLEY FOOL的文章中,解析了当前加国银行情势,为投资者们提供些许方向。

成本削减不可怕

随着经济放缓,利率一降再降,以及竞争威胁加剧,自去年秋起,各银行管理层就纷纷开始想办法开源节流和加强盈利强劲的业务。其中,丰银去年首个宣布斥资4.51亿进行结构重组,裁减1,500个职位和加强国际和国内业务效率。最近,丰银透露预计可超过此前制定的1.50亿国内业务成本削减目标。

随后的去年11月,皇银宣布关闭部分国际财富管理分部,将重心放在一些竞争优势大的主要金融服务中心上。但今年多数时候,皇银在机构重组方面一直相对平静。道银今春宣布为提高竞争力,将斥资3.37亿进行机构重组和总体生产率改革。路特社最新报导,道银在完成全面业务审查后,目前正着手裁减数百个职位。

本月月初,国家银行宣布考虑到当前经济低迷和高科技改革日新月异,今年4季度斥资6,400万进行重组,裁员400。紧接着,帝银于10月7日宣布今年4季度斥资2亿进行重组,计划于2019年前实现6亿成本削减目标。

作为加拿大第2大银行,道银在加美2国零售、批发和投资银行业务领域总计近8.5万名员工。

道银发言人对《金融邮报》透露,今年1季度道银主要在美国开始机构性审查,目前国内机构性审查也已开始,到今年年底前会全部结束。审查主要针对银行内部执行与公司管理结构,审查过程中,有些职位会有变化,有些会受到裁员影响。

但是,在这场较量中,大银行最终会占上风,但过程会很长,代价会很大,银行不可能再像过去仅通过削减成本,就能安然度过周期性与经济性的盈利增长挑战。所有这些消息,听起来很糟糕,但是并不可怕。

银行被逼割肉

报告说,从本月道银和帝银举办的投资者大会释放的信息来看,银行在科技与数字创新领域的投资,不是说说而已。大会上,道银与帝银展示了各自的业务战略,并强调过去几年来,个人与商业银行业务一直是国内所有银行主要盈利推动力。

道银与帝银执行管理层专门提到,要与外部第3方金融科技公司建立伙伴关系。那么,银行寡头们又为何自愿放低身段,主动向第3方示好要求在其最盈利的业务领域进行合作呢?主要原因就是银行担心金融科技公司会咬走“金鹅”身上的肉。

报告还说,国内各大银行个人与商业银行业务,过去由于各自的单个与整合市场份额以及监管,使得外国金融机构很难通过收购进入国内市场,因此基本上都未曾遇到过什么外部竞争。而近年来,金融科技让银行在国内传统业务领域感受到迫在眉睫的威胁。

盈利实力强劲

国内银行,越是环境恶劣,越能盈利,因此才会不断进行业务重组。多数银行今年都已提高派息,因此在首席高层管理人士看来,银行前景不是太糟糕。

道银CEO马斯拉尼(Bharat Masrani)最近就对投资者说,道银今年国内零售业务实现7%以上的中期盈利目标,有许多杠杆可用。

如盈利不太高,银行们只需在其它方面弥补即可。虽说成本削减有底限,但对于国内银行来说,成本削减才刚刚开始,在非盈利支出方面仍有许多成本削减空间。与此同时,银行们在科技方面均有大量投入,也能开拓非门市业务方面的更多盈利能力。

不影响投资本国银行股

作为长期投资来说,加国银行股绝对值得买,但对于银行来说,在应对硅谷移动支付强烈冲击上也得保持精明才行。截至目前,国内银行在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伙开发移动支付服务方面,也还算是走在前面。目前银行宣布裁员的领域多是些传统业务,而在其它能保持竞争优势的领域,却是大肆招才纳贤和大力投入。

总之,文章作者建议是:现在还不是抛售银行股的时候,如银行股今年上扬,说不定到时候还想再多买些呢!◇

责任编辑:文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