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署拟遮盖旧邮筒皇冠引反弹

人气 10
标签:

【大纪元2015年10月06日讯】(大纪元记者莫森香港综合报导)邮政署计划遮盖现有仍提供投寄服务的旧邮筒上的皇冠标记及英国皇室徽号,改为现时香港邮政的蜂鸟标志。有团体质疑做法有政治目的,前邮政署署长谭荣邦亦认为,覆盖皇室徽号的做法“欲盖弥彰”。

保育团体质疑有政治目的

邮政署称,现时全港有50多个以生铁铸造,但仍提供投寄服务的旧邮筒上,有皇冠标记及英国皇室徽号,并不合宜。3月时已决定遮盖有关标记和徽号,改为划一标示香港邮政的蜂鸟标志,有关安排仍在筹备中。邮政署指会从库存的旧邮筒中,挑选7个不同款式,回复原貌后,放在合适地点例如历史建筑,让市民观赏。

保育组织“邮筒搜索队”及长春社,表明反对有关措施。长春社高级公共事务经理李少文引述邮政署署长丁叶燕薇,指邮筒上的皇冠图案会引起市民混乱。李少文认为理由牵强,市民不可能连邮筒都分辨不到。同时质疑邮政署为何选择在大陆人士发表“去殖民化”等言论后,才决定覆盖殖民地徽号,难以令人相信决定与政治无关。

“邮筒搜索队”队长冼伟文批评,邮政署计划移走部分现役旧邮筒,将其作为文物的提议荒谬,因为该批旧邮筒最少可使用150年,大部分状态良好。他又说,邮筒上的皇冠图案既反映皇室更替,亦显示了邮筒的年龄,例如邮筒上的“GRV”代表佐治五世时期(1910至1936年),已有上百年历史。当局覆盖徽号,等于将旧邮筒的历史一扫而空。不少英治时期的旧邮筒为本港制造,正反映本港中西文化荟萃的特点。

前邮政署署长指欲盖弥彰

前邮政署署长谭荣邦昨日在电台节目表明反对,他认为,邮筒可以长期使用,也是历史的一部分,保持旧邮筒现状是实际做法,亦可以避免争议,覆盖皇室徽号的做法“欲盖弥彰”。早在1997年主权移交,港府已有考虑邮筒英国皇室徽号的问题,但当时政府决定不更换旧邮筒,因为邮筒可以长时间使用,更换邮筒的工程很大。他又说,回归后港府决定新邮筒不再取用英国皇室徽号,但有皇冠标记、皇室徽号的旧邮筒是历史一部分,应作保留,他并质疑“英皇道、太子道是否全部需要改名?”

时事评论员陶杰指,近18年来政府已逐步移除有殖民地色彩的建筑、物件。他质疑有人揣测北京行事,为求立功不择手段,他反问:为何不将具英治、日治时期特色的礼宾府拆除。

本港现时还有59个英治时期开始使用的旧邮筒,当中有乔治六世标志及苏格兰皇冠的邮筒只各剩1个。◇

责任编辑:李薇

相关新闻
港六公屋户瞒报物业被定罪
港社福界调查:九成半社工认为政府修例不恰当
邹家成涉未经授权转寄投诉信 辩方质疑法例无禁止
林世雄称有信心任内解决港网约车争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