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格曼筹划新图书馆画作 两代移民分享故事

【大纪元2015年04月23日讯】(大纪元记者温文清芝加哥报导)芝加哥南华埠新图书馆即将竣工,年初市政府为馆内的艺术品设计征求竞标,由芝加哥市艺术家亨格曼(CJ Hungerman)竞标成功,为新馆进行艺术创作。
  
4月18日,美洲华裔博物馆邀请亨格曼、市文化活动局代表米勒(Wendy Miller)、负责新馆设计的SOM建筑师Brian Lee、华埠图书馆馆长陈思、芝加哥文化展示中心主任张玉佳以及多位社区代表,分享华裔移民的故事,希冀启发亨格曼之创作灵感。
  
亨格曼首先介绍,他将在竞标作品的基础上,结合与社区讨论所获的心得,增添新的元素,最终创作出两幅60尺宽、8尺高的大型作品,悬挂于新图书馆内。

亨格曼(中左一)与社区代表讨论海外华裔的生活故事。(温文清/大纪元)
  
当天的与会者各抒心声,华博会会长梅素兰、华埠特别活动委员会顾问李双振、博物馆郑慧珍(Grace Chun )和建筑师Brian Lee都是第二代移民,他们讲述了自己祖父一辈为寻求机会来到美国,早期都是从事洗衣店、餐馆等行业,辛辛苦苦为下一代打拼的经历。
  
祖辈来自台山的李双振讲述,1912年华埠从克拉克街迁到亚珠街的现址,华裔也随之移居过来,但当时这里还以意大利人居多,新来的华人并不受到当地人的欢迎,遭到排挤。Brian Lee则讲述祖父母早年带着8个孩子来到加州农场打工,尽管生活艰辛,但却对子女的教育十分重视,努力给子女创造最好的受教育机会。
  
Brian Lee还表示,海外华人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十分努力的保留中华传统的文化习俗,对此众人均表示赞同。薛安妮则认为,一些中华传统习俗在海外还得到了演变发展,例如华埠每年举行的新年游行可谓结合美国文化和中国传统习俗的产物,既是为了庆祝中华传统节日,同时也提升了华埠形象,推广了华埠旅游观光的发展。
与会者分享自己在海外生活的故事。(温文清/大纪元)

年轻一代的李曼雯和Sean Hogan也抒发自己的感想。李曼雯出生在英国,后回到香港,又来到美国。她讲述,自己在英国时,英国人当她是华人,回到香港,香港人也把她当成外国人,处境甚是尴尬,但她表示,当她在香港扎根生活之后,才了解到当地特有的传统文化,找到对中国文化的归属感。而现在来到美国,她独特的生活经历则使她能以更广阔的全球视角来看待问题。台湾、日本和爱尔兰混血的Sean Hogan则讲述了他如何摆脱“亚裔擅长理工科”的定型,追求自己的兴趣,他喜爱艺术,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进行游戏配乐制作。
  
亨格曼表示,当天的讨论带给他不少收获,海外华人坚韧的精神、对知识与教育的渴求,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等均带给他创作的思路,他将把这些灵感融入新的艺术创作中去。◇

相关新闻
芝华埠新图书馆动工 预计明年5月开放
前市长吁华人竞标政府项目 挣公家钱
新图书馆征集公共艺术 数十艺术家拟竞标
美国大学橄榄球季后赛 密歇根狼獾队夺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