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列奥纳多‧达‧芬奇的画室

作者:Christine Lin 张小清 编译
font print 人气: 237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15年04月04日讯】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一位博学者。除了画坛巨匠,他也是雕刻家、建筑师、音乐家、数学家、工程师、发明家、解剖学家、地质学家、制图师、植物学家和作家,然而,您可知道,他也是一位善与学徒合作的老师?

2013年3月6日,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曾举办一场讲座,题目是《列奥纳多‧达‧芬奇:单数和复数》(Leonardo da Vinci: Singular and Plural),主讲人是该馆策展人卢克‧塞森(Luke Syson)。塞森通过展示图像证明,和同代画家一样,达‧芬奇也将画作委托给尽忠职守的学徒们,以类似于“流水线”的方式与他们合作。

“在达‧芬奇的一生中,他作为画家和哲学家的声誉登峰造极,但他画画也是出了名的慢,被归于他名下的画作很少,独立画完的就更少。”塞森说。

据记载,达‧芬奇在米兰圣母玛利亚感恩修道院创作餐厅壁画 《最后的晚餐》时,常常连续几个小时苦思冥想而不着一笔。这幅旷世巨作,最终将构图技巧、精准性与意像的、心理的力量融为一体。达芬奇花了三年才画完,他向懊恼的米兰大公解释说,天才虽然有时看起来工作的极少,但事实上做的很多。他认为,画家应“细想所见的一切事物,反复推敲”。

师徒传承与合作

虽然达‧芬奇主张画家和雕塑家应该像人文学者一样清静独居,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位好老师。达‧芬奇并不是把学徒当作工匠看待,仅仅培养他们的素描和临摹技能,而是注重透视法、解剖学、光学等知识教育。他曾说:“青年首先应当学习透视法,然后是事物的比例。接着,他应当师从一位好老师,熟悉优美的肢体……”

由于其赞助人支付酬金并不定期,和同代艺术家一样,达‧芬奇也通过传授技艺来扩大制作规模。塞森介绍说,“我们发现师徒间运用‘剪切粘贴’(cut and paste)的工作方法来传递画面设计,这要用到素描以及绘制一比一草图的技巧。大师在纸面上起草的构图和形体通过一个个针刺的小孔被复制下来。随后,达‧芬奇的两位或更多学生会分工绘制不同的局部,有时以背景和前景划分,在多个人物的画作中则按照人物分工。达‧芬奇会细细的晕涂阴影,完成最后的工序。”

塞森认为,达‧芬奇的画室承继了老师韦罗基奥(Andrea del Verrocchio,1435–1488)的师徒合作模式。在韦罗基奥的作品中,明显会有两种以上的风格并存,表明有多位画家在不同的阶段参与。比如,不同人物身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处理阴影和高光、头发及衣褶的不同方法。

这种合作模式使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作品的归属及画家的个体风格都变得难于确定。只有将大师的草图摆在一起观看,并一一分辨学徒们的特质,艺术史学者才能猜度作品的真正作者。

《哺乳圣母》的作者归属

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收藏的《哺乳圣母》(Madonna Litta)被归为达‧芬奇作品。画中谦卑的圣母面部影调柔和,身穿猩红色上衣,蓝色的斗篷与拱形窗外蔚蓝的远景相呼应,加之雕塑般的形体,展现出世俗与神圣的平衡。

不少学者认为,达‧芬奇的学生博塔费奥(Giovanni Antonio Boltraffio)是本画的作者之一,因为画面的背景不像达‧芬奇的风格,形体轮廓也比大师本人的画作更清晰——这往往表明有学徒参与。博塔费奥绘制的圣婴和圣母素描草图都很说明问题——圣母露出更多右臂,表明不是临摹,而是起草构思。另有学者认为此画与另一位学生马尔科‧德奥焦诺(Marco d’Oggiono)的作品构图更接近。

不过,达‧芬奇本人必定是作者之一,卢浮宫收藏的一幅头像素描稿就与圣母的形象基本一致,而从圣婴的发卷、精微的影调过渡,以及作品含蓄的圣洁感中,也能见出大师的手笔。此外,学界据文献记载猜测,达芬奇1500年时将此画带到了威尼斯,使其成为许多画家仿照的蓝本。

塞森的观点是,由于学徒的参与,这幅画接近于不留姓名的圣像画。“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神迹题材绘画被认为是天使降临,假人类之手画下神的教诲。这样的画作,脱离了画家和作品之间那种很个人化的关系。”

像他身前身后的画家那样,达‧芬奇在运用个人技巧来创作富于精准之美的作品同时,并不想在画面上突显自己。或许,与学徒们合作,也可视为大师邀请神指导绘画的一种方式。

延伸阅读:

◇ 认识达‧芬奇的画室中人

达‧芬奇早年的学生包括:

1. 吉安‧贾科莫‧卡普罗蒂‧达奥伦诺
Gian Giacomo Caprotti da Oreno(1480–1524)

吉安‧贾科莫绰号“萨莱”(Salai),意思是“小恶魔”,他来达‧芬奇的工作室时是个年纪轻轻的小偷,后者在笔记中描述他拿走画室的银色画框,“吃双份的饭,做四人份的恶作剧,因为他打破了酒壶,又洒了酒……”

2. 弗朗西斯科‧梅尔齐
Francesco Melzi(1493–1570)

梅尔齐是米兰贵族的儿子,是达‧芬奇的忠实的学生和朋友。达‧芬奇无嗣而逝,梅尔齐继承了大师手稿和藏品,后被其家人卖掉了。

3. 马尔科‧德奥焦诺
Marco d’Oggiono(1470–1549)

关于这位艺术家,人们所知甚少。他并未被视为伟大的画家,但他临摹了《最后的晚餐》,现保存在俄罗斯。画风景是他的强项。

4. 乔瓦尼‧安东尼奥‧博塔费奥
Giovanni Antonio Boltraffio(1467–1516)

他是贵族家庭的私生子,是达‧芬奇最有成就的学生之一。他完全接受了达‧芬奇的晕涂技法(Sfumato),但喜欢施以更强的光影。

◇ 让达‧芬奇光芒盖过老师的《基督受洗》

这幅著名的绘画(Baptism of Christ)是达‧芬奇的老师韦罗基奥受佛罗伦萨附近圣萨尔维修道院的僧侣们委托而完成的,达‧芬奇十三四岁进入了韦罗基奥最负盛名的工作室。

据瓦萨里《大画家传》记述,此画左下角的小天使出自23岁的达‧芬奇手笔,他跪地捧着耶稣的外衣,发卷的画法、明亮的眼眸,还有如梦似幻的甜美表情,都显示了达‧芬奇日后的一贯风格。连天使膝盖旁的一丛小草,也透露了画家对自然界的广博兴趣。

这是现存韦罗基奥最晚近的一幅作品,也有波提切利等几位著名的学生参与。据记载,看到达‧芬奇的小天使后,韦罗基奥决定从此放弃画笔——用X光透视打底的草图,会发现韦罗基奥的初稿与小天使最终的形象大相径庭。

达‧芬奇笔下的天使,神情专注,姿态自然,有机地融入场景,而右侧的小天使则显得对洗礼不感兴趣。据说,后者的双手也是达‧芬奇画的。几年之后,他还修改了此画,为基督的脸部和身体重新着色。

韦罗基奥的主要成就还在雕塑,其中也有达‧芬奇的参与。

◇ 艺术家工作室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工作室(作坊)一直是艺术品制作的基本单位,也是训练和培养艺术家的重要机构。

艺术品的制作需要大量时间、人力和财力,这时期的艺术家延续中世纪的学徒制,绝大多数的大型建筑、雕塑和湿壁画都是师徒和助手们分工合作完成。

老师一般负责构图和创作底图,也绘制主要的部分如圣母、基督等,而打底准备、次要部分的起草和上色等则委由学徒完成。师傅的监督、指挥与示范,既保证了作品的高水准和一致的风格,也是艺术技法与风格传承的有效途径。

在这方面,米开朗琪罗是个例外。他不仅亲自完成全部雕刻,甚至石料的选择和开采也亲力亲为。在绘制罗马西斯廷礼拜堂的天顶画时,他把所有助手和学徒都关在门外,一个人完成了所有的绘画;在建造教宗朱利乌斯二世墓、绘制壁画 《卡西纳之战》(未完成)时,也都拒绝旁人观看。**

责任编辑:苏明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扬‧范‧海瑟姆(Jan van Huysum)是位出了名的神秘隐居型艺术家(1682─1749年),也是公认18世纪最杰出的荷兰静物花卉画家。他的作品因想像力丰富、具奢华感、色彩饱满、纹理细致,以及高度细致的写实而倍受尊崇。这些成就的关键在于扬‧范‧海瑟姆谨慎且不怕麻烦地在画布上一层又一层地涂上薄釉彩的技巧。尽管许多人试图模仿,但同时代的画家都没有办法做到。
  • 小汉斯‧霍尔班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奥格斯堡市(Augsburg),属于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北方的画家与版画家。他被公认为十六世纪时期最伟大的人物肖像画家之一,除了肖像画之外,他的作品还包含宗教画、警世内容的版画等等。特别是他警世意涵的木刻版画用于人文思想著作的插画,在传播新教思潮的时代里,起到了有力的作用。
  • 知名艺术史家、书画鉴定家傅申教授于16日辞世,为缅怀他在学术上的成就,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将于4月26日至5月25日推出“傅申教授古书画题跋纪念展”的绘画篇,之后于5月31日至7月2日展出书法篇,欢迎民众前往参观。
  • 歌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时是一项复兴希腊古典戏剧的实验。到了巴洛克时期(1600年─1750年),歌剧达到了顶峰,成为吸引全欧洲观众的艺术奇观。这种艺术形式逐渐成为那个时代的精髓,并预示了其400年后的发展。
  • 站在美国国会大厦圆形大厅(Capitol Rotunda)里可以欣赏到许多艺术。 很多人认为圆形穹顶的视觉体验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游客花时间研究这个广阔空间所呈现的艺术、建筑和雕塑,否则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圆形大厅里的饰带(friezs)即是一例。
  • 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Alabama State Capitol)位于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门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义风格设计,是该议会大厦特色。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与其它州的议会建筑类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个城市。
  • “寻找国宝新感动!”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北部院区推出“沉浸故宫数位展——捕捉灵光:寻找新感动”新媒体艺术展,结合投影、互动科技与沉浸式剧场等创新体验,全新演绎故宫《谿山行旅图》等经典文物。故宫欢迎民众阖家莅临参观,感受艺术的灵光。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表示,四月春暖花开,正是春游好时节,故宫北部院区推出第二季“国宝聚焦”等珍品,邀请民众品味书画雅趣,共享春日美好时光。
  • 文徵明以“白描法”钩出娉婷玉立的莲花,用极婉约匀称的细线来钩勒。为了显现花瓣的精气有神,画瓣尖,下笔时先以书法中的“顿笔”为之,再提笔上来,一上来就见真章了。我们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线条是那么细致温和,好像随手不经意地就画出来似的,柔中带刚,刚中有柔。显得韵味无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