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活动成收生标准 香港基层难负担

人气 62
标签:

【大纪元2015年07月13日讯】(大纪元记者王文君、李玲浦报道)中国人一向注重孩子的教育。香港近九成(409家)提供收生标准的中学公开宣布,课外活动是其收生标准之一,故兴趣班、课外活动虽然收费不菲,近年来大行其道。不过一项调查,因费用昂贵,逾半基层儿童没有参加暑期课外活动。有组织建议香港政府增设恒常的课外活动津贴。

自2009年起,随着学制和社会的转变,课外活动已成为香港学童的基本需要,甚至影响他们的升学机会。在2014-2015年度的中学概览中,香港425间提供收生标准的中学,九成中学公开宣布,课外活动是其收生标准之一,平均占分约16.45%,当中有154间(37.7%)中学占分20%或以上,有25间(6.1%)中学占30%或以上,更有学校的课外活动占分高达42%。

不少学校都要求“一人一体艺”、“全方位学习”等政策,故不少学生都要求长期参与课外活动,以真正培养一种兴趣,并长远发展成为专长。不过课外活动费用不菲,即使较便宜的画画班一个月收费仍需约500元。

费用高 逾半家庭无课外活动

现时香港申领学生资助及综援儿童有近35万人,关注学童发展权利联席于今年6月至7月期间,访问225个基层家庭,共425名学童,其中约54%来自低收入家庭。

结果显示,54%的儿童在今个暑假没有参与任何课外活动。主因是不能负担活动费用(67.3%),以及活动名额已满(30.4%)和“交通费”(25.6%)。

超过一半的小朋友只好留在家中度过暑假(50.7%),其中有部分家长表示会带孩子回乡“避暑”(19.1%),因乡下的消费开支较小。另外,有受访者表示会带孩子到图书馆(13%)及社区中心(10.2%)。

68%受访家庭并忧虑,倘未能安排合适活动,孩子会出现负面情绪。另外,有47.1%受访家庭表示他们为孩子安排的暑期活动时,因受到不同程度的资助,他们才有能力支付活动的费用。

而且,即使有课外活动,近四成学童所参与的课外活动只能维持2-3个月,更有20.8%学童只能参与为期一个月的课外活动。

关学联统筹组织干事何汝瑛表示,课外活动已成为学童的基本需要,建议政府增设恒常课外活动津贴,连同书簿津贴及综援以现金形式一同发放。

学者:玩乐中亦可学习

香港科技大学航空航太工程学系客座助理教授吴龙晖博士表示,香港的家长倾向太紧张小朋友,“我之前看到网上有一篇文章,希望小朋友多些玩,在玩中学习一些深刻的东西。我认为玩有好多游戏规则,以及合作的团队精神,反而可以从中学到为人处世之道。”

吴龙晖认为,暑期应让孩子适当休息,但同时要有些计划,“现在的孩子对自己有兴趣的东西非常勤力,夜晚不睡都行,但对自己无兴趣的事就会随便做交功课算数。同时,小朋友比较被动,你让他做事他会做,但做完就不知道该做什么了。”

吴龙晖建议,不如暑期给小朋友一两件事情去做,只是给一个大纲,具体如何执行,由他们自己来计划,可能暑假过后,会发现都比较有成就,没有浪费了暑假。

森美:学校课外活动已足够

艺人森美表示:“我觉得一体一艺 (体育跟音乐)了,儿子在学校参加剑击队,已当作玩和上课了,女儿在学校参加敲击乐团。”森美以自己过往读书时参加学校运动和夹Band乐队的经验,他认为,学校安排的体艺活动已经足够了。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驰”,小朋友始终需要玩和放松休息。

不过,森美认为小朋友反而需要增加一些中国文化方面的培养。他表示,暑期会安排仔女看一些课外书。在读小学6年级的仔仔已经表现出对金融的兴趣,他亦有探讨和协助儿子在金融方面的学习。

培养中国文化 亲自教游泳

森美认为,游戏和学习是一个概念的问题。他会任仔女的游水教练,又可以说是亲子玩乐。他用小时候学游水的经验,并上网找一些游戏玩法,在透明的水樽里装满了水,然后扔到水池底下,他叫仔女开始一起水底寻宝。大家既上了运动堂,又有了玩乐的时光。

暑假期间,森美计划带仔女一家人到大阪做一个礼拜的短期旅程,并表示“无特别安排,只为放松和休息。”◇

责任编辑: 王若愚

相关新闻
报告:香港教育全球排名第三
港逾27万儿童活在贫穷线下
双非致学位紧缺 港府吁港父母跨区选校
香港教育团体斥梁无兑现免费教育承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