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Uber事件升温 引发国际关注

社会热议共享经济监管与前景

人气 406

【大纪元2015年08月14日讯】(大纪元记者梁珍、林怡报道)风靡全球的Uber召车服务,因香港警方日前高调拘捕7名司机和3名员工,引发香港乃至国际关注。目前双方拉锯战升温,虽然警方表示已取得新证据,会向律政司寻求法律意见,不排除检控。不过Uber亦不示弱,组成庞大的律师团队抗辩,并于昨日发起联署,以“推动香港向前发展”为题呼吁市民支持,至昨晚已有3万多人签名。

过去五年迅速兴起的“共享经济”概念,基于方便、节俭、善用资源的概念,正打破人们固有的消费模式,范围从的士业、旅游业、到衣服的出租等等,跨越国界,冲击传统行业,对各国监管机构都是难题。有分析认为,今次Uber战,或许是香港将共享经济行业规范化的一个契机。

作为全球估值最高之一的非上市企业,创办于美国旧金山的Uber,过去五年迅猛发展,吸引了微软、高盛以及谷歌的垂青,纷纷投资于Uber。Uber亦计划明年于中国上市,香港亦成为Uber业务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Uber万人联署促支持

Uber近日再次成为社会热门话题。警方前日利用“放蛇”手法,以手机程式召车,拘捕多名涉嫌驾驶“白牌车”的司机。同一时间,政府投资推广署被发现今年曾在网站介绍“成功引入Uber”的个案,其后连夜删去,引起各界讨论。有人将事件比拟为政府当年力邀王维基办免费电视,最终不予发牌;投资推广署则解释,Uber涉嫌在合法范围外经营。

针对今次“Call白车”(召白牌车)争议,Uber据知已组成庞大的律师队迎战。而涉案的司机和员工已经获得保释,有Uber司机表示,生意比以往更好。Uber代表原定昨日出席在数码港举办的《共享经济的挑战和威胁》研讨会,不过因要举行紧急会议,临时取消出席,其后就宣布发起网络联署行动,目标收集一万个市民签名支持。

盼与政府商讨完善法例

Uber在声明中感谢港人以电邮和在社交媒体表达支持和爱戴。Uber又期待未来与香港政府携手合作,完善现有法例,以创新科技提升香港市民的生活质素。“Uber于世界各地致力与地方政府达成共同目标,令以合理和消费者为本的法规创造安全、可靠和高效的交通模式。我们期待与运输及房屋局,有关当局及立法会议员会面,一同探讨如何共同推动创新科技,为市民、游客和商务旅客创造一个更理想的香港。”

大律师:若监控胜负难定

大律师陆伟雄表示,目前Uber和香港政府之战,最终胜负还很难定。“我不知道现在警方捡取的证物,或者被告人有没有一些招认,所以现在我们真的讲不到够不够证据告得入。”但他认为,以信用卡过数是否属现金交易,目前法例在这方面不是很清晰,“所以一定要告了之后,上了法庭由法庭裁定这样才有权威性的决定。”

陆伟雄表示,今次Uber案例是香港首宗涉及共享经济运营模式,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如果告不入就是说没有罪,Uber就可以继续在香港营运。所以其实告或者拉人,不是不好的事情,是将大家不是很清晰的法律的观点厘清,这个是一个好现象。”

先引入后打压政府立场矛盾

但他认为今次政府的角色也有值得斟酌的地方。比如投资推广署原本极力推荐Uber,但事件发生后立刻删去文章,引发争议;同时政府表示要推广资讯科技,但现在Uber是科技的大跃进,却施以打压,“他现在左边就说整一个科技局,右边就压制这些科技的发展,我觉得政府的立场不是很清晰,或者很矛盾。”

他认为政府处理Uber事件慢半拍。其实当这个营运模式在香港出现的时候,就应该拿法律意见,而不是等了几年之后,营运了,又影响到的士或者业界,才去处理。

消委会总干事黄凤娴说,了解消费者期望有随传随到和较好的交通服务。现时世界各地都有Uber,合法与否有争议,消委会提醒乘客使用Uber服务,在遇到意外时未必受第三者保险保障,须清楚衡量风险,作出理性决定。◇

责任编辑:王若愚

相关新闻
白思豪提限制Uber数量
纽约市长:尽快抑制Uber成长
Uber纽约市达协议 车队扩张暂不设限
限制Uber增长法案难产 市议会搁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