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推普”外国大学反推粤语

为中国第二大语言 网民叹洋人更重视岭南文化

人气 240
标签:

【大纪元2015年08月24日讯】(大纪元记者莫森香港报导)与政府推行“普教中”的政策不同,不少外国大学近来推出粤语课程,供有兴趣的学生修读。另外,有美国网站刊登一项各国使用第二语言人口的分布表,结果发现粤语为中国第二多人口使用的语言。

近日,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又名卑诗大学)亚洲研究学系宣布,正式开设粤语课程,2015/16年度先开设基本粤语学分课程,2016/17年度再增设中级课程。卑诗大学历史系教授余全毅曾认为,粤语对研究加拿大、卑诗省,以及温哥华的华人历史,有不可代替的重要性,因为过去在本地落地生根的大部分华人都是以粤语作日常交流。

粤语九声字例

上平
上上
上去
下平
下上
下去
上入
中入 刺(行刺)
下入

外国名牌大学推粤语课

除卑诗大学外,此前已有一些大学举办粤语课程,例如哈佛大学在2014年首度开办进阶粤语口语课程。外国大学开办粤语课程经常引起网民的热烈讨论,而外国亦有不同机构独立研究粤语。

广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协会常务副会长何日丹,在大陆首届国际粤语传播高峰论坛上披露,中国有1.2亿人以粤语为母语。而最近美国网站Business Insider转载一个移民网站制作,以世界不同地方第二大语言绘制的地图,当中粤语是中国第二多人使用的语言。

除了外国的学者及机构,不少本地学者亦致力推广及保育粤语。香港大学粤语课程兼任讲师刘择明,自制网上广东语辞典“粤典”。刘择明表示,目前粤语没有很多参考书,他希望成立“粤典”网站供人查字典。他又说设立“粤典”目的是描写语言的现象,不是修正语言,仅希望供想学粤语的人使用。他又说希望网站成为一本香港人的“字典”。

有关网站在去年中已收集到3万多个条目,而网站的目标是收集超过10万个条目。不少本地网民都参与研究粤语,例如网民朗思曾制作“香港有文化,粤语最古雅”,当中列举了不少港人日常讲的粤语都能引经据典,例如粤语口语中的“几多”,即是“多少”之意,就曾在南唐李煜《虞美人》一阙词中出现。因而有网民认为粤语较普通话更为古雅。

民间关注普教中议题

香港民间一直都关注“普教中”议题,近日香港科技大学有3个中文必修单元LANG1113(中文-普通话传意技巧)、LANG1114(中文传意-阅读与写作)及LANG1115(中文传意-阅读与口语沟通),均以普通话作教学语言,引起部分社会人士不满。他们除了担心“普教中”对以粤语为母语的香港本地学生不公外,也担心做法有矮化粤语之嫌。

教育局去年1月曾指“粤语为一种不是法定语言的中国方言”,继而引发一连串风波。教育局局长吴克俭今年4月在立法会表示,截至12/13学年有70%小学及37%中学,在个别班级或全校推行“普教中”,较2009年分别多四分一,及六分一。由于吴克俭上任不久便强推国民教育,引起民间的激烈反弹,因此当局的“普教中”政策同样令人关注。

研究:粤教中学童成绩佳

港大教育学院早前受传媒委托,进行一项测试,研究一对双胞胎,分别以普通话和粤语在同一间小学上小一至小三的中文堂,结果一直使用粤语的弟弟中文成绩明显较好。港大教育学院教授谢锡金表示,中文程度高低,并非由教学语言决定,太早以普通话学中文,反而窒碍儿童学习语文。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高级讲师欧阳伟豪月初在一个有讨论“普教中”成效的活动中,以DSE(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和圣保罗男女中学及其附属小学为例,发现公开试是普通话与粤语的试金石。

他指只有2%学生愿以普通话答中文卷。(文凭试中文科共有5份试卷,当中聆听、说话能力及综合能力3份试卷,可用普通话作应考语言。)即使高小、初中6年使用普通话作教学语言的圣保罗,到高中便回归粤语,认为母语更适合学生学习中文。他表示,不少家长希望学生通晓两文三语,但现实却不利学生学习,而学生在应试前改用中文,反映资源错配,呼吁家长放弃标签和望子成龙的挣扎,承认“粤教中”才适合大部分学生。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高级讲师陈惜姿则说,自己两个女儿都在“普教中”的学校读书。但女儿接受普教中后,从此粤语发音不准。她认为普通话对孩子而言,根本是外语。除了课堂数十分钟说外语,其余时间回到母说环境,教学事倍功半,更牺牲了中文的学习。尤其当中学开始教文言文,用普通话教更加辛苦。◇

责任编辑:李薇

相关新闻
民主派刊广告推普选  港府:充分理解
李刚:要按原则推普选
金融知识重要性日增  金管会续推普及计划
港泛民未决“变相公投”推普选方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