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小儿 巧断疑案

作者:罗真
font print 人气: 1083
【字号】    
   标签: tags: ,

于仲文在少年时代,有一天,村上有任家和杜家都丢失了一头牛。两家都倾巢出动分头寻找,找了好久也没有找到。后来,别人总算帮助他们找到了一头牛。

这两家都抢着说,那头牛是自己的!双方争执不下,把官司都打到州里,州官也难以判断。于是,这个案子就成了疑难大案挂了起来。

这时,益州长史(官职名)韩伯俊灵机一动,对州官说:“少年于仲文,聪颖过人,为何不召他来协助你们断这个案子呢?”

州官不以为然地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此案大人都不行,何况一个小儿?”韩伯俊说:“大人此言差矣。”说着,就向州官介绍了于仲文九岁时跟着父亲,去晋见隋文帝的轶事:

隋文帝向于仲文问道:“听说你喜欢读书,书里记载着哪些事啊?”刚满九岁的于仲文,从容地回答道:“奉养父母,服务国家。书多语繁,但是千言万语,最重要的无非是‘忠孝’两字而已。”

隋文帝惊异于仲文概括能力之强,连连赞叹道:“说得好!说得好!”

讲完了上述故事,韩伯俊接下来问道:“大人,您看能否让于仲文这小子,试一试处理此案?”州官便欣然应允,立即命左右持着大红请帖前往于家。

于仲文到达州府,问明前后情况微笑道:“这个案子,很容易判定。”

于仲文叫来任、杜两家主人,命令他们各将自己的牛群,全数赶到州府前的大操场上。然后,于仲文大喝一声:“任、杜二家你们同时放牛!”

牛群统统放出之后,那头被找回来的牛、也就是现在两家都争着要的牛,却一直往任家牛群里奔去。场上观看的人群,立刻欢呼起来:“这头牛是任家的,是任家的!”

于仲文冷眼见杜家不服便叫声:“慢,把那头牛单独赶出来。”

那头牛被牵出来了,于仲文又命差役,用鞭子狠命地抽打那头牛……任家的人奔上前,拚命地抵挡,还将鞭子夺了下来;而杜家的人只是在旁边喊道:“莫打了,莫打了 。”那喊声有气无力像在演戏。

于仲文看了,便厉声盘问杜家人:“如果查出这头牛不是你家的,而你们硬要冒领,除了十倍罚款,还要你家承担法律责任!你敢承担吗?”杜家人知道瞒不过于仲文,只得承认自己犯了冒领之罪,诺诺连声,告退而去。

于仲文巧断牛案的名声,从此传了出去。于仲文后来,在隋朝做了大官。

(出自《隋书》)@*#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由于好奇心,小伙计拿了一粒米饭喂蜘蛛。蜘蛛很快就吃完了,又顺着蛛丝往上爬回去.....
  • 清朝名书画家郑板桥从小穷苦,四十三岁时,考中了进士,担任了山东范县(现属河南)知县。郑板桥自幼便对穷苦百姓充满感情,做官后更是处处为穷苦人着想。
  • 前有个寡妇,她生了很多子女,他们家境贫寒,全都靠寡妇一人辛苦的维持家计.....
  • 郭擦把药送给富人。富人吃下药丸,即时痊愈,很是灵验。富人很守信用,真的供给郭家三口终生衣食所需。人们不禁感叹,郭擦一念孝悌感动天地,所以能遇到神仙,享受这些福分。一个乞丐尚且能孝敬双亲,关爱手足,寻常百姓同样也能济助他人,累积福德吧。
  • 折福,即折损福分或缩短原有的寿命。这里分享的故事出自《湖海新闻夷坚续志》,有人刻薄对待结发妻子,有人动心起念抛妻,折了福分,最后招致惨痛的教训。
  • 俗语说,铁树如果开花,哑巴才能说话,意思说这都是不可能的事。但这个世界上确实有这样的奇迹发生,民间多有流传。
  • 岸上有一栋高楼,半夜里,突然失火,大火熊熊燃烧,楼中人张惶呼叫,乱成一片。林孝廉忽见一个少妇,只穿内衣短裤,从楼上坠入船中。林孝廉见少妇衣不蔽体,急忙把自己的狐皮长袍拿过去,给她盖在身上。又叫人把她扶进船舱休息。自己则挑灯站在船舱外面,守护着她。
  • 雷州半岛南渡河畔小镇窑家墟的各色小人物,在国家各项运动对个人命运深刻影响下,展现坚强生存的意志。(fotolia)
    徐生原可考上状元第一名,但因他背女子过河时吟诵的诗句,流露出不正的想法,他中第一名状元的资格便被褫夺了……
  • 根据《玉壶野史》卷一记载,曹彬满周岁时,曹家举行了庆生宴会。曹彬父母把上百的玩具和器物全都摆在宴席上。众人也都好奇,小曹彬能抓到什么呢?
  • 故事中的渔民救人不图名、不图利、不图报,既帮淹死鬼修成了正果,自己因救了三个人积了很大阴德。自从淹死鬼做了土地神,渔民就再也不打鱼了。而渔民也得到了福报,在神佛的护佑下,不管灾年丰年,他家的庄稼年年丰收,家中事事顺利,家境也慢慢富裕起来,他活到八十多岁无疾而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