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丹:规划人口34亿的“房地产大跃进”

人气 726

【大纪元2015年09月30日讯】最近,一个爆炸性的消息在各大网站的新闻排行榜上一直拥有着极高的点击量。消息来自某中国工程院院士向媒体透露的这样一段话:一个关于12个省会城市和144个地级市的调查显示,平均一个省会城市规划4.6个新城,平均每个地级城市建设约1.5个新城;甚至某一个西部省会城市提出建3个新区、5个新城,总面积是现有建成区面积的7.8倍。最后,他强调,全国新城、新区规划人口达34亿,这是严重的失控。

一个地方可以容纳34亿人,这不得不让我们感叹中国的地大物博;然而,如果想到中国的人口相比“34亿”这个数字,不过是小巫见大巫时,我们就会发现,政府规划新城的用意似乎并不在安置人口上,而是对不断的新建各类房屋着了魔。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用一句“房地产大跃进”来形容,实在是一点都不夸张。或许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因为那时的“亩产万斤”不过就是一句蛊惑人心的口号,没有实实在在的东西;而此时打着“发展”旗号建造而成的新房、新区、新城却是国内外都有目共睹的。

事实上,持有这类看法的人,或许他们还未认清这样一个现实,13.57亿人(2013年)即便都被安置在能容纳34亿人的住房中,也会导致房屋因需求不足而过剩、出现大面积空置;更何况中国现如今还有为数相当可观的人群没有能力、没有资格入住到这样的新城里。这也就是“鬼城”得以出现的首当其冲的原因:大部分人根本买不起。无论是被强征之后拿不到征地补偿的农民,还是被拆迁之后所得的拆迁费根本不够买房的城市居民,他们对高楼林立的新城都只能是望尘莫及。

其次,所谓城市规划,理应是政府针对现实情况而做。明明只有十几亿人,且大部分根本就买不起,但却规划了一个可住34亿人的大楼盘,我们只能怀疑,不是政府疯了,就是开发商傻了。当然,这只能当作是笑谈,只要其中有利可图,就足以驱使他们为了共同的目地而义无反顾的选择“强强联合”。

既然土地是国家的,且一党独裁下的各地官员不但无心政事,甚至只想将以权谋私当作发财、致富的手段,那么地方政府就会挖空心思的将从民众那儿剥夺而来的土地以最快的速度卖掉。接下来,他们急需考量的问题是,到底谁会心甘情愿的买?如果说政府足够无赖,一心只想把抢来的东西再转手卖回给被抢的人,那么他们就必得在“心甘情愿”上做做文章了。对于民众来说,衣、食、住、行乃基本生活所需,而唯一能跟土地(尤其城市)发生直接关系、且在短期之内实现暴利的领域,就是“住”这一项了。

改革开放之后,政府一边喊着“发展就是硬道理”,一边开始逐步打开房地产市场,将本该自己负起的住房保障之责推的一干二净。至此,老百姓只能从等着分配住房的美梦中醒来,被迫去适应一个用攒了一辈子的积蓄或每月赶不上物价飞涨的收入来为自己安置住房的新生活。既然谋划好了由老百姓自己来买房,那么就得有人为了迎合需求而斥资买地、建房。于是,房地产开发商就这样成了政府眼中的最佳配角之选。

要说开发商如此倒霉的当上了“冤大头”,或许有些言过其实。毕竟这样的既定人选也不是人人都有机会、有条件来当的。说到底,不过是政府拉过来、打算合伙欺骗老百姓的同谋。因此,开发商能心甘情愿的投入巨资买地,必然就不会无利可图。尤其是那些寄希望靠贷款来开发楼盘的地产商,他们或许早就盘算好了,获批从银行贷出的巨款即便打点了某位高官,某些关系户,甚至是拿出一部分建造房子,也似乎仍有充份的结余来做其它钱滚钱的买卖。更何况,房子建造出来之后,大部分拥有者不是权贵巨擘,就是依附于体制而活的人,他们自然会想尽各种办法来维持一路攀昇的房产价格。最终,被忽悠着为此买单的,只是老百姓而已。

转眼之间,房地产鼎盛的一、二十年就要过去了,如今呈现出的空城不过是必然。然而在此期间,那些赚够了本的开发商或许早已趁机转移了资产、开始了别的行当。身在官位、拥有权力不过几载的各地官员则更是如此,正如一句讥讽之语所言,飞的多高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平稳着陆。既然有着陆的那一天,那么高高在上时必定会处心积虑的想着能捞就捞的事儿,谁还关心老百姓的死活?只是没想到,一个不留神,中国土地上崛起的这个巨大楼盘,居然成了一个比人口还多一倍、且工薪阶层、普通民众根本住不起的鬼城、死城。反观之,我们也可想像,这样一个鬼城又曾满足了多少贪官难填的欲壑?

责任编辑:高义

相关新闻
何清涟:下水道凸显中国脆弱的城市生态
房山人致信陆媒 别为哄领导开心丢良心
北京暴雨积水如河流  民众制“洪涝地图”警示
北京暴雨再掀高层政治风暴 北京市长郭金龙辞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