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全球吹减碳风 学者忧台策略慢半拍

人气: 10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6年01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徐翠玲台湾台北报导)台湾能源超过90%仰赖进口,台大政治系副教授林子伦表示,面对低碳发展、低碳革命,台湾必须了解自己的战略位置;不仅要有减碳策略,更需要国家气候战略,除减碳外,调适、技术、资金、透明度、灾害损失等面向也都应该纳入。目前,台湾的组织分散、立法分散,“调适”在国发会、“减碳”在环保署、“能源税”在财政部、《能源管理法》在能源局,看不出台湾如何面对挑战。

林子伦说,台湾政策目前看起来只有国家自愿减碳承诺(INDC),很多国家的INDC进一步包含很多面向,是国家发展策略图;而台湾只是排碳多少、减多少,只是减碳路线图,看不到国家社会的发展、经济产业怎么样面对;国际上很多国家如英国已经把气候、能源放在一起处理,而台湾却缺乏大战略处理这样的议题。

绿色公民行动联盟洪申翰质疑,环保署提出INDC不包括能源税、碳税、产业结构转型或化石燃料补贴;至今仍不愿提供INDC完整的评估报告,也没办法知道环保署评估进哪些模型,人民连知情权都没有,更别提公众参与。

台湾青年气候联盟政策研究部长谢尚融说,台湾INDC还是以减碳为主,提出过程没有公众参与;很多国家INDC是政府先提出版本,由公众讨论后再拟定最后版本,日本就是如此;此外,环保署规划每5年排碳量,今年1月会公布阶段管制目标细则,但却没有广泛采纳公众意见,在气候治理上,应该要有更多公众意见参与。

政府社会产业陷转型怠惰

台大风险社会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桂田表示,台湾能源转型从2001年至2014(民国90年至103)年,再生能源发展只成长1%,相较于世界各国,实在太慢太慢;而且,台湾产业转型怠惰,连东亚或东南亚各国都追上来了。政府治理、空污治理转型怠惰,最重要的是社会转型怠惰。

周桂田批台湾政府在气候治理方面太落后。台湾正面临系统性风险,包括面临国际垂直性压力、减碳要求,也面临全世界绿色、低碳经济转向;在水平压力方面,则是台湾产业、气候变迁,甚至对空污的要求愈来愈高。

新的产业时代来临,怎样进行配套、克服系统性风险,台湾政府、社会、民众准备好了吗?

能源政策停留在核电存废

12月中旬,能源局推出能源开发政策环境影响评估说明分区意见征询会议,洪申翰指出,能源政策环评设6个情境、3个变因。3个变因包括要不要用核四?核一、核二、核三要不要延役?要不要扩大使用天然气?显示政府思考能源问题时,完全没有再生能源、能源转型,还是停留在核电、核电延役。此外,选举期间,三党总统候选人并没对巴黎气候会议(COP21)发生的事积极主动回应,台湾明显跟不上、接不上国际情势。

立委田秋堇办公室主任张智杰指出,能源政策环评更早的版本只有2选项,核能增加煤碳减少、煤碳增加核能减少,再生能源永远都一样,而且比现在低很多。

新版本也是台湾综合研究院制作的,不可能预期做出什么像样的东西,只是把选项稍微改变;根据有耐心看完新版本的教授说,那份报告是制造出来的,不是调查、研究出来的,虽然能源局把报告放到网路上,但这种程度的资讯公开是应该被谴责的。

减碳是趋势 政府政策却相反

英国在台办事处指出,英国非常关心台湾减碳、再生能源开发进度,台湾民众相当高比例同意用高电价支持再生能源,愿以较高赋税保护环境。可是就英国方面的观察,这议题似乎只在媒体上报导,而且,只要遇到薪资不涨就马上转弯。

“当然这是台湾媒体呈现问题”周桂田表示,民众意愿是高的,长期学术调查反映,民众愿付出代价,支持高赋税来支持再生能源。这调查显示民心思变,社会趋势正往减碳方向走,但政策跟治理方向却不是,整个转型问题及治理需要各方努力,不只细部操作,还要有政府大的政策与治理方向。

周桂田指出,民众、社会呼声非常强,民间部门的活力及提出知识的能量非常强。台湾卡在治理,政府应该将治理转向跟民间参与做结合。过去都是对抗,如今遇到问题也是转不过去,这是非常大的转型怠惰问题,需要非政府组织(NGO)、政府部门、媒体、学界、民众一起努力改变。◇

责任编辑:旻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