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为画而生 儿童美术教育者黎炳昭画笔写人生

人气: 663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16年02月16日讯】(大纪元记者伊铃报导)“大自然就是我的老师。” 黎炳昭没有师从任何门派,他善于模仿,无师自通。当时香港有很多老师想收他做学生,他都婉拒了。他为人谦虚,茶叙闲话中,他已经学到了前辈们的绘画技巧。

在加拿大多伦多开办画室教授儿童绘画的黎先生总结自己的绘画特点是:画什么都行,只要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所以他的画非常放松,色调自由明快。 每一幅画都有特色,初看漫不经心,细看十分在意。
  
他教学生也是如此,鼓励孩子大胆用色,用画笔和色彩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其实事物是变化的。今天看到的天是这样,明天就不可能再看到同样的天了。”黎先生说。
  
60年代,香港画家兼诗人易君左教授曾评价他的画是老老实实把握了人生这一重点,用纯熟的技巧,创造出一种新的意境。表面画的是山巅海涯,鱼船木屋,人烟醉树,斜照江山,看似写风景,实则写人生。他的题材有血、有泪、有灵、有肉,让读画者在欣赏艺术美之余,体验着活生生的人生。
  
从未受过专业训练,却拥有法国艺术学院颁赠美术硕士学位,曾获菲律宾文化艺术委员会颁发青年艺术奖,70年代香港青年商会十大杰出青年之一,教授过数以万计的学生,成就上千名小画家,桃李满天下,许多人后来成为知名画家、政商名流、行业精英……

黎炳昭画作(周行/大纪元)

黎炳昭画作(周行/大纪元)

今年74岁的黎炳昭先生,从贫寒中奋起,凭借天赋和勤奋,自学成才。17岁开始涉足儿童美术教育,开创香港儿童绘画教育之先河,并将事业延续到大西洋的彼岸——多伦多。他不仅是一位风格独具的画家,也是一位享有盛誉的儿童美术教育工作者。

童年初露绘画天赋

1942年,黎炳昭于出生于战乱时期的中国广东番禺。童年时代,物质缺乏,画画成了黎炳昭最喜欢的活动。或许遗传父亲的绘画天赋, 3、4岁时,他就开始拿笔涂抹,有时他父亲会画一些画让他填彩。他喜欢模仿,画花鸟鱼虫,湖滨山水,喜欢什么画什么。
  
黎炳昭6岁时随父母到香港投靠亲友,在姑妈的资助下念完6年小学。由于家境贫困,小小年纪不得不挣钱养家糊口。他什么工都做过,裁缝、糕点店、工厂学徒……但他最爱是画画。10岁时,他为一家礼品公司画圣诞卡和竹帘画挣钱。那时,他的“小画家”名气开始流传开来。

艰辛创业

虽然黎炳昭的艺术天赋那时已经显露,但家人仍然希望他学一门真正的手艺谋生。但他真正的兴趣还是在绘画上。画起画来,忘记吃饭睡觉。有空就外出写生,常常从早晨7点一直画到晚上8、9点才回来。
  
那时,一场大火毁掉了黎家赖以生存的小木屋。为了担负起供养家庭的责任,他和邻居合伙,在政府提供的临时居所里,开办“黎氏兄弟宫灯公司”,产品在尖沙咀游客区颇受欢迎。
  
他想开办绘画班,通过教画支持生活,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外出写生。但他的想法遭到旁人的指责,认为他读书不多,又没受专业训练,不可能当美术教师。
  
黎炳昭坚持开办绘画班。1959年,黎炳昭到深水埗一间小学任教,并于周末开办儿童绘画班“黎氏画室”。但因招生困难,以失败而告终。那时他才17岁。
  
后来,黎炳昭又与朋友合伙开设“沙乔画室”,但终因合作不愉快而自动退出,重新开设一间“凯沙画室”。当时画室很简陋,一块白布铺在旧货箱子上就成了桌台。从此,他的儿童绘画教育生涯迈上了新的台阶。

独具匠心的美术教师

黎先生的文集里收录一段家长的评述:“孩子不单跟他学画,也把他当作大哥哥和知心朋友。每星期一次的绘画课,孩子们视为一种享受,有时家中有事,想缺一次课,孩子会哭哭闹闹,不愿意的。”
  
能让一大群孩子乖乖坐下来画画,还将绘画课当作一种享受,黎先生到底有什么绝招呢?
  
黎先生说,孩子喜欢做的事如果受到欣赏和赞扬,就会很努力,并想办法做得更好。因此,对待学生总是赞美、欣赏、尊重。
  
在课堂上,黎先生讲绘画技巧时,也穿插讲故事,把孩子引入与画相关的故事情节中,讲得绘声绘色,孩子们兴致勃勃,课堂气氛热烈,师生共同陶醉在绘画之中。
  
“在我的眼中没有坏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最好的。”他说。
  
曾经有一位家长领着一个孩子来。家长显得很无奈,又难为情。原来这位孩子很调皮,被学校劝退。但黎先生笑一笑,把孩子留下来。这个孩子在黎先生这里学画画,慢慢变得很乖,成绩也越来越好,后来考上医科大学,成为一名出色的医生。
  
“自古玩童出天才。”在黎先生教画生涯中,这样的例子有不少。
  
“儿童的画每一幅都是好的,哪怕只画一条线都是好的,因为他是用心画的。”黎先生把学生的习作编成儿童画册和《童诗童画》集,自掏腰包出版,免费赠送学生、家长及有心人看阅。不定期的为孩子举办画展,送孩子参加各种绘画比赛,自己掏钱设立奖金、奖杯,并将获奖作品在媒体上报导。这些让孩子获得很大自信。

事业家庭双赢

黎炳昭先生和他的太太冼燕楣女士。(伊铃/大纪元)

随著名气越来越大,黎先生的学生越来越多,画室增加到三间。他还培训美术教师,开办更多的美术班。他的儿童美术教育取得空前成功,荣誉也随之而来……
  
20多年前,为了5个子女获得更好的教育,他放下正如日中天的事业,携全家移居加拿大。在多伦多,他又开办2间画室,继续他的儿童绘画教育。
  
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位伟大的女性。黎太太冼女士曾是位小学教师,几十年相伴和辅助黎先生,全职照顾5孩子,并培养成才。小女大学主修艺术,大儿子经营画廊,中间3个儿子也从事与画相关的工作。
  
“外人夸她超过夸我。”黎先生不无骄傲地说。黎先生画画、教画一辈子,举办画展40余次,卖画无数,卖的钱几乎全部捐给慈善机构;每次出书自掏腰包,而他们并不富有……这一切,没有黎太太的支持,很难想像办成功。
  
“我投生到这个世上来,就是教画画的。”黎先生说。望着那一排排的书籍和画册,他的脸上显露满足和自豪, “我现在这么开心,这么精神,就值得了。”
  
黎先生说:“一泓水要不断地流动才会清澈。”他表示,未来主要从事写作,用他的笔继续为人生添色增彩。#

责任编辑:岳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