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学者专家谈高教 分析市场化的危机

人气: 117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16年03月29日讯】(大纪元记者赖月贵台湾新竹报导)台湾不仅面临经济产业上的巨大冲击,在人才供应上也出现少子化、教育经费不足等问题,面对高等教育的危机,未来该如何解决?清华大学举办了一场研讨会,学者专家透过讨论,普遍认为高教的危机和市场化有关系,过度依赖市场机制,会忽略了教育公共性的本质。

台湾高教面临的严重危机,首先是入学学生严重不足的问题,预计到民国117年入学人数将比102年减少11万人,只剩约16万人,减少幅度是42%,高教机构恐面临关闭潮。高教司司长李彦仪认为,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出路,应缩减博士班招生人数,总额以3千名为度,朝向量少质精、多元培育、和国际接轨等目标,才是长久之计。

政大教育系教授周祝瑛认为,台湾公立大学的学费太便宜,几乎是应付费用的三折,经费不足难以维持教育好品质,她主张高学费政策,真实的反应成本。她也指出学校追求世界百大排名是一种迷失,高教的评鉴和排行制度很荒谬,某些教授在国外期刊发表了多篇论文,拿到一堆奖项,却没见他对国内教育政策发表任何高见,让人有严重的疏离感。

高教工会秘书长陈正亮和全国教师会副秘书长罗德水,两人对高学费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使用者付费固然没错,但是教育不应该去公共化,完全交给市场机制,太高的学费会使弱势家庭读不起大学,教育应该是平等的,学校是可以实现公平正义的地方,降低经济门槛才能促进阶级流动,翻转穷人的命运,因此他们主张降低私立大学的学费和公立一样的收费标准,至于学校的经费来源,可以考虑课征教育捐和投资利得课税等政策。

陈正亮也忧心高教过度市场化,他说产学合作、学以致用,让学生毕业后有出路是好事,但是过度的市场化,高教本身被视为一种产业,事事追求利益最大化,教育被视为特定产业的技术来源,会损害了学术自由,学术被窄化,学风功利,教授为了评鉴重研究轻教学…….等,会产生种种怪现象。

再者,台湾的产业集中于制造业和代工,和其他国家不同,把所有教育目标放在少数热门产业上,例如电子业、半导体等,太紧密的产学关系,一旦世界情势发生变化就很危险,他认为产学关系应该要维持,但不要一窝蜂或太紧密,可以用学术引领产业方向,这才是教育的本质,而不是汲汲营营于利益的追求。

责任编辑:郑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