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71岁西螺大桥背后的故事 李应镗与李雅容

李雅容和家人经常回到西螺大桥,感念父亲当年努力的成果。(李雅容提供)
人气: 23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24年06月08日讯】(大纪元记者廖俪芬台湾云林报导)李雅容:“每天中午12点,台湾时间,二姐李丽容住在温哥华,那边是晚上,就开始讲故事。她每天讲一个故事,讲完后我马上记录下来,开始写,再把这些故事串起来。写得越多,故事就串来串去,时间要按照历史事件来写,这是很大的学问。所以一边写一边串,有时候写了很多后,二姐又想到新事件,我又要把这个事件插在合适的地方。最大的挑战和困难就在这一部分。为了把这些串好,我要找一些资料和证据来证明,这样才能写得很好。”

李雅容65岁开始着手写父亲的书。(李雅容提供)

书《西螺大桥—我的父亲李应镗》

1953年建成通车的西螺大桥,是当时台湾努力与进步的象征。第三任西螺镇长李应镗(1909-1959)在任期间(1948-1951)积极推动大桥建设,对台湾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过度操劳导致他在1959年英年早逝,享年仅49岁。

1953年建成通车的西螺大桥,是当时台湾努力与进步的象征。(魏进福提供)

2012年,李应镗的小女儿李雅容决定为父亲写一本书《西螺大桥—我的父亲李应镗》。她动员家族力量,走访父亲曾经去过的地方,收集大量照片、文件和回忆。这本书不仅记录了李应镗的生平,还为台湾战前战后的政治和西螺大桥的历史补上了重要的一页。

蒋纬国将军当年寄给李应镗的手稿。(李雅容提供)

李雅容:“写到我爸爸在日本读书的部分,我想真正要体验那感觉,因此,我去了我爸爸住过的地方,从那里走到同志社大学,沿路走,可以体会他当时上学的情景。这过程不觉辛苦,反而很愉快。”

李雅容前往京都踏访父亲走过的地方。(李雅容提供)

李雅容访问了许多认识父亲的人。例如在西螺,她会找父亲最好的朋友的小孩,谈很多关于父亲的事。还有一次,她在西螺户政事务所申请户籍藤本,里面的一个人说:“李应镗先生我知道。”每当听到这些,李雅容都非常感动,因为每个人都说父亲是一个很好的人,让她感到很光荣。

李雅容曾在成功大学举办李应镗文物展。(李雅容提供)

爸爸很注重生活的美学和品味

李雅容:“爸爸在的时候,我们过得很好。其实我们是书香世家,我阿公是医生,后来经商,开了一个制酒公司。日治时代赚了很多钱。我阿嬷是西螺埤头里张家张崇岳的姐姐,他们家也是书香世家,我阿嬷的爸爸是晚清末年的秀才。我妈妈的外公也是秀才,所以两边都是书香世家,爸爸很注重生活的美学和品味。”

李应镗和二舅张崇岳,影响他最深的人。(李雅容提供)

爸爸对李雅容的影响

李雅容:“我爸爸是一个基督徒,他一生都过着基督徒的生活,很明确地按照‘行公益、好怜悯、心存谦卑、与主同行’这句话来做事。他一辈子都在做公益的事情,也很怜悯别人,比如说善待我们家的仆人、同情小贩、体恤佃农,心存谦卑。他做了很多事情,但从不宣扬,就是按照上帝的律法来做。”

李应镗全家福。(李雅容提供)

虽然爸爸在我11岁时就过世了,在家养病时,每天都会跟我们小孩子讲话。“我写书时,让九个兄弟姐妹每个人都写一段和爸爸的关系。我发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回忆,这些我之前都不知道。可见爸爸对每个小孩都是因材施教,每个小孩都觉得爸爸最爱他,爸爸很关心他。”

李应镗很注重生活的美学和品味。(李雅容提供)

李雅容求学路 一路学霸

李雅容:“小学到高中,我其实是学霸,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每次考试几乎都是100分,没考过99分。每个学期都是全校第一,小学毕业也是第一名。我读书很轻松,不是每天要读很多书那种。小学毕业时,我爸爸已经过世,本来老师说我应该考北一女,爸爸妈妈也不反对,但爸爸过世后,妈妈决定搬到台中,所以我去考台中联考,考上了女状元,进了台中女中初中部,三年都是第一名毕业,然后直升高中,高中三年也是第一名毕业,保送台大法律系。

李雅容是当年台中联考的女状元。(李雅容提供)

我其实不想当律师,念法律是因为想出国,当时司法界风气不好。我哥哥也是念法律,他说要从事政治一定要懂法律,所以我就决定念法律,但不是要当律师或法官。我家小孩每个都要出国,所以我想毕业后到美国,当个学者。大学时,我大部分时间都在读英美法,修了所有的英美法课,每天都在看英文,读案例,觉得很有趣,跟台湾的法律很不一样,我读得非常快乐。”

李雅容原本计划要出国留学,因结婚而留在台湾。(李雅容提供)

李雅容台南媳妇 人称“胡妈妈”

李雅容:“我的补习班其实是无心插柳。我这一辈子发生了很多斜杠的事情。譬如说我后来念法律,跟我先生结婚,本来要出国,但因为他家族有一些状况,没办法出国,所以我也没出去,整个生涯规划都乱掉了。后来我去高中教书,一面教书一面我妈妈说,小孩一定要送出去,爸爸希望子孙都能出国。所以我决定让小孩学英文。”

李雅容台大法律系毕业,却在台南教了数十年的英文。(李雅容提供)

那时候台南市的英文补习班很少,我干脆自己来教。一开始是教自己的小孩,同事和邻居也让他们的小孩来学,一开始只有六个小孩在我家客厅上课。虽然是小班,我做事很认真,当时没有什么英文书和挂图,所以我请台南高工的学生蔡延生帮我做挂图,字是我自己设计和剪下来的。教的方法比较活泼,我的小孩哪里不懂就问,我会用小孩的角度来看怎么学英文,所以大家都觉得我教得很好。

最初的六个小孩很快就变成二十个、几十个,不到一年就有超过一百个学生。后来我就把台南高工的工作辞掉,专心开英文补习班,很快过了五十年,我都77岁了。

李雅容经常回到故乡,到西螺大桥走走。(李雅容提供)

未完待续?

李雅容:“妈妈是彰化高女毕业的,很有智慧和知识,又豁达慷慨。爸爸过世后,她面对很多事情,做出了很多智慧的决定,让我们有希望。所以我写完我爸爸,本来计划写我妈妈,但觉得更困难。”写妈妈的故事,是李雅容未完的课题。

云林平原社大曾演出李应镗的故事。(李雅容提供)

责任编辑:陈玟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