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低收入老人公寓紧俏 华裔耆老选择有限

人气: 277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 , , ,

【大纪元2016年03月07日讯】(大纪元记者蔡溶纽约报导)“我现在住的单间很小,没有厨房,只能在房间里用电饭煲,冬天暖气不足,很冷很冷,十几个人共用一个厕所,更要命的是膝盖不好,上下楼梯很辛苦,怎么办?”30多年前从中国大陆移民美国的郑婆婆,今年已年过七旬,日前在中华公所向房屋义工何景文求助,希望能尽早获批,搬到低收入老人屋住。

郑婆婆3年前还在赌场打工,直到腿脚不便于行,在2013年退休。退休后,每月领有退休金920元,一个人在华埠与其他租户挤住在间隔很小的“散仔房”里,一间小房每月交租560元,房租支出占了收入的6成。她表示,纽约急需建设老人公寓。由于房东嫌老人无工作能力无收入,年纪大容易出状况,往往不愿长租予老人家,她住房楼下是一间酒吧,每晚吵到凌晨4点才关门,她和房东协议“不投诉”,才得以长租下来。

自1987年即着手申请政府楼的郑婆婆,近来才发现政府楼的申请有效期两年,如果在两年内没有被安排面试,她须更新申请,在到期30天前提交另一个申请,否则她轮候再久都不算数。由于膝关节疼痛,上下楼的时候膝盖疼得格外厉害,为了解决眼前燃眉之急,她于2013年申请低收入老人屋,但得知华埠附近的康宁老人大厦需要排期十年以上,老人非常着急,“我都不知等不等得了这么久,现在只想过个安心的晚年,哪怕是个很小的床位,也成。”

中华公所房屋义工何景文说,目前华埠和附近区域只有六栋低收入老人屋(Section 202),不可能照顾到所有长者,郑婆婆的情况于华埠非常普遍,许多华人移民因语言不通,集中居住在华埠附近,面临严重的房屋短缺,像位于巴士打街 (Baxter St)96号的松柏老人大厦,申请的老人很多,目前都不接受申请表。

何景文说,由于联邦财政紧张,很少兴建新的老人屋,而旧的老人屋已住满,虽然曼哈顿有42栋老人屋,但很少有空位,如果申请曼哈顿、唐人街的老人屋,一般要等十年八年。由于郑婆婆的情况符合“优先”类,他能做的就是帮助郑婆婆写一封陈情信,希望她的轮候时间相对能短一些。申请老人屋的优先权为:无家可归,被迫迁离,现居房屋标准不及格,居住过于拥挤的私人单位;缴付租金超过家庭总收入的一半等。

何景文又说,全市有200多间联邦资助的低收入老人屋(Section 202),但因为是私营机构管理,只能一家家机构询问,现在是否还接受申请,如果能把申请排队的情况都公布到网上,也方便申请者选择,“如果看到申请的老人屋,现在还在处理1990年的申请,那申请人就会考虑,是否到其它冷门的地区,排期会快很多。毕竟70岁的老人,不一定能等个十年二十年。”

责任编辑:钟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