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丹:“转基因作物对人体无害”可信吗?

人气 954

【大纪元2016年05月22日讯】“转基因作物对人体无害”,这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在5月17日发布的一份名为《基因工程作物:经验与展望》的报告中说的。来自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以及医学院的50多位专家组成了报告编写委员会,将美国、加拿大与英国和西欧国家近20年的人口疾病报告进行了比较,最终发现“自90年代转基因作物问世以来,并未有哪种疾病表现出了长期的增长规律”。于是,美国的这些专家、学者们断言,“转基因作物与传统方式种植的作物相比,并不会为人体健康带来更高的风险”。

一个仰赖科学来谋求发展的国家,采用这样一种系统化的科研方法,不知得出的结论是否也同样科学、不容置疑呢?需要指出的是,对于这份颇具科学性的研究报告,美国社会并非是众口一词。一些反对种植转基因作物的组织第一时间做出回应,他们认为“报告的编写委员会与生物科技行业和其它企业之间的联系太过紧密,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在农业行业的影响下,这份报告中得出的结论掺了不少水分”,因此,“(编委会)研究工作的独立性”值得质疑。

仔细听来,这番批评的话语不无道理。正如某种共识所认为的那样,一个人说了什么,其实不重要,关键是他怎么说以及为什么说。这一逻辑若用在编写报告的委员会身上,可谓是再合适不过了。如果他们的确与生产、销售转基因食品的商家或企业之间有着撇不清、道不明的紧密关系,那么对他们来说,能否得出“转基因作物对人体无害”的结论,就可能不是此次研究的目的和重点。只要意图从转基因中谋取利益的企业更倾向于让消费者越来越认可、并接受转基因,而报告的编写委员会中的科研人员也并不排斥或明或暗利益交换,那么报告本身的客观、真实度就非常值得质疑了。而此类做法在大陆尤其明显。

一份有说服力的报告需要凭借自身的独立角色、客观态度来取信于人。既然编委员至今未能拿出充份的证据来表明他们已斩断一切关乎利益的社会联系,始终“孑然一身”,就难免会引起诸多的“猜忌”。有意思的是,报告中却提到了转基因与农民之间存在的利益关联,即“转基因作物减少了农民的耕种时间,降低了杂草和害虫带来的损失,因此,为农民节省了不少费用”。这种口吻听起来,就好像是在说,若考虑眼前的经济利益,就连农民也会支持转基因的。

只不过,这一结论却与“转基因作物是否对人体有害”的主题相差甚远。无论如何,我们都无法忽视,农作物最终是要做成食品、被人送入口中食用的。因此,即便不确定是否有害,人们也都会说,吃的好,万事大吉,吃的不好,那可是要“断子绝孙”的大事。为了规避危害,大部分人在有的选的情况下,基本都不会食用“转基因”。

事实上,若跳出这份新近发布的科学报告来看,美国民间对转基因的态度也正是180度的大翻转。首先,是消费者对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表现出极大的担忧。在一项由某市场调研公司所做的调查中就有数据显示,“57%的美国人担心转基因食物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危害”。其次,是食品行业的关注。有资料显示,2014年销售的食品和软饮中,贴有“非转基因”标签的商品总价值达到了100亿美元之多。如今,在食品的外包装上标注“非转基因”已成为了一种流行的营销手段。此外,何止是美国,在全球5万亿美元的食品与软饮总市值中,非转基因产品约占5500亿美元。有预计称,这一数值将在2019年攀升至1万亿美元。

由此可见,“非转基因”已呈现出了众望所归的发展势头。当信与不信的“分水岭”拔地而起时,有谁还会真正在意那份科学家的报告到底说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一份不基于事实,只谋取利益的报告,则更会让人嗤之以鼻。为了自己和子孙后代的身体健康,怎么选,消费者其实早已心中有数。正如美国一位食品行业分析师所说的那样,美国国家科学院此次发布的报告,无论结论如何,可能并不会改变这些消费者的态度。原因很简单,若不能排除哪怕亿万分之一的受害可能,谁又愿意当一回小白鼠呢?

责任编辑:莆山

 

 

 

相关新闻
中国非转基因大豆陷外热内冷危局
三角洲西红柿获非转基因认证
美国麦片Cheerio将变为非转基因
颜丹:“非转基因”被消失说明了什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