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颂君王圣明,谁知乌鸦之雄雌?

作者:慧勉

因为称赞贤明,就会被看成恭顺而获得富贵;矫正错误,就会被视为抗逆而受到灾祸。这样下去,正确与善良还会从哪里产生呢!(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279
【字号】    
   标签: tags: ,

“都颂君王圣明,谁还能辨清乌鸦的雄雌?”国人无非议,并非是吉兆啊!

这件事发生在纪元前337年,战国争霸时期。

卫国的国王,言语和决策不正确。但群臣随声附和者很多,大家都赞颂君王圣明,如出一人之口。

子思(孔子的孙子,当时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说:“我对卫国的看法,正像《论语》中所讲的:君不像是君,臣不像是臣。(原文是:“以吾观卫,所谓‘君不君,臣不臣’者也!”)”

有个复姓公丘的贤士闻之大惊,问道:“你根据什么这样说呀?”

子思解释道;“作为国家的君王,如果自以为是,就会听不进大家的意见。认为事情做得对而自以为是,还会拒绝大家的意见;又何况群臣随声附和不正确的事情,来助长邪恶呢!国君不审察事情的是非真相,而喜欢别人赞扬自己,没有比这更昏暗了。臣子不思考是否合乎道理,而阿谀求荣,以此来求得主上的好感,没有比这更会巴结的了。君王昏暗,群臣奉承,以此高居百姓之上,百姓是不会拥护的。如果这种现象,不加制止,国家就不成体统了。”

子思更进一步的对卫国国君说:“长此下去,您的国事将会越来越糟呀!”

卫国的国王问道:“这是什么原因呢?”

子思回答说:“这是有来由的呀。因为您讲话自以为是,大臣们不敢矫正其不对;大臣们讲话也自以为是,下官和百姓们,同样也不敢矫正其不对。君臣既然自认为贤明,下边就会同声称赞贤明,因为称赞贤明,就会被看成恭顺而获得富贵;矫正错误,就会被视为抗逆而受到灾祸。这样下去,正确与善良还会从哪里产生呢!《诗经》说:‘都讲我(指国君)圣明,谁还能辨清乌鸦的雄雌呢?’这不正像贵国的君臣关系吗!”(原文是:诗曰:“具曰余圣,谁知乌之雄雌。”抑亦似君之君臣乎!”)”

(事据《资治通鉴·周纪一安王二十五年》)@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七月流火,十月陨萚。火运将逝,水德渐生。天地运行有其定数,人事代谢亦如此。及至嬴秦代周,便如天降洪水,瞬息间席卷神州大地享国八百年的封建王朝。秦始皇即位二十六年之际,赫赫宗周曲终人散,赳赳大秦随即登场,开启了中华绵延两千年的帝国时代。
  • 曹操外定武功,内修文学,统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横槊赋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曹操诗篇亦多散佚,仅存乐府诗十八篇,共二十六首。李白对建安文学、尤其对曹操诗作可谓充分明了,以“蓬莱文章建安骨”来评价之。所谓“蓬莱文章”指其富含仙道内涵,是为建安文学风骨。
  • 古人的端午节,天光未亮,一行行的药翁已在绿茸茸的山上采药,衣角早被露水打湿。宋吴自牧《梦梁录》: “此日采百草或修制药品,以为避瘟疫等用,藏之果有灵验”。百药中尤以端午的艾蒿药效最佳。不只是药翁,寻常百姓也要起早采药“三年之病,求七年之艾。”“采药复采药,采采西复东。麻长村径狭,曲折随儿童。采采及墟墓,偶与前林通。前林树木嘉,就荫当清风。村人竞采药,怡情聊与同。盘桓不能归,永日以从容”。
  • 若太宗果真想夺位,何时不触手可及?时值生命攸关,太宗仍叹息:“骨肉相残,古今大恶!吾诚知祸在朝夕,欲俟其发,然后以义讨之,不亦可乎?”倘有他路,绝不择此。 太宗犹豫不决,众府僚意见一致:“齐王不甘太子之下,谋乱还未成功,已有除掉太子之心。齐王贪得无厌,心狠手毒,没有做不出之事。如此二人得志,恐天下不再属唐!”
  • 冯道历经五朝、八姓、十三帝,累朝不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前后为官四十多年,始终不倒,令人称奇,被称为“乱世不倒翁”。
  • 隋末群雄起,李唐天命归。 武功兼文治,八荒播德威。
  • 大唐对日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佛教也是其中之一。佛教最早是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的,而朝鲜的佛教来自中国。552年,百济的圣明王向日本天王进献佛像、经论、幡盖,并上表劝信佛法,佛教正式传入日本。不过,此前,由于日本、中国和朝鲜人之间的频繁交往,日本的一些人很可能已接触佛教。
  • 这首诗说的是慈母文芈和她七位儿子的故事。鲁僖公十七年。孟夏四月,七位孝子从齐国国都临淄出发,徒步五千多里,历经半年,送母亲文芈回归楚国。七位孝子后来都成为楚国的上大夫,《左传》及《史记》破例记载了这个结局,因为〈凯风〉是他们写的,而且文芈及七位孝子的故事在当时可谓家喻户晓。
  • 一遭中共祸频仍, 地狱红朝陷几层? 退党炎黄生有路, 岂随邪党一朝崩?
  • 李自成便将高立功以及在米脂的好汉们找来,组成一支敢死队。由于李自成作战勇敢,且慷慨大方,每次都将得来的金银财帛分给手下,人心慢慢归附于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