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国新年舞狮 热闹中见功夫

舞狮者从扎马步开始 苦练多年才能成为“腰马合一”的好手

17岁的Sara Pore学了四年舞狮,“愈玩愈入迷”。图中她在为狮子头描字。 (陈家龄提供)

人气: 1591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17年01月27日讯】(大纪元记者蔡溶纽约报导)过一个传统中国新年怎么少得了舞狮节目?1月28日大年初一和2月4日“超级星期六”,各路狮子队总要聚集一起,在华埠勿街、摆也街等唐人街中心街道,走街穿巷、向一家家商户讨喜采青,这是华人过年的重要标记。

现在不少人视舞狮为纯粹娱庆节目,但对资深的功夫修习者来说,舞狮要跳出“喜、怒、哀、乐”的味道,那才算真正的舞狮人。这也让一些功夫武馆的中、西年轻学子,乐意奉上他们的时间,长期挥洒汗水的练功、学习,深究舞狮的精髓。

“要学打先扎马”

“动作要这么做,然后咬青。”25日下午,坚尼路211号四楼“洪青体育会”内,七名中、西男孩女孩,正在为新年前的舞狮表演进行训练。

“洪青体育会”顾问陈家龄。
“洪青体育会”顾问陈家龄。(陈家龄提供)

17岁的Sara Pore是一名中西混血儿,母亲是香港人,父亲美国人。Sara小时后在唐人街长大,孩提时代的耳濡目染让Sara和姐姐对舞狮有着难解的情愫。13岁那年,Sara在姐姐的带动下,进入了舞狮队,先从“扎马步”开始。

“洪青体育会”里还存有各式传统兵器,每一件都不轻,没有扎实的腰马功夫,都舞不动。只是这些兵器,年轻一代已经不会使用了。
“洪青体育会”里还存有各式传统兵器,每一件都不轻,没有扎实的腰马功夫,都舞不动。只是这些兵器,年轻一代已经不会使用了。(蔡溶/大纪元)

武馆背景的舞狮队,都要求有武术基础,扎马步是必不可少的一环。Sara每天先练一个小时的扎马步,身体腰背部挺直、重心下压,身体的全部重量就下放到了腿上,坚持10分钟,再换一个“金鸡独立”……。

采青经常会用上特技动作,例如上肩,狮舞头者坐在狮尾者肩上,这个动作要反复练。
采青经常会用上特技动作,例如上肩,狮舞头者坐在狮尾者肩上,这个动作要反复练。(蔡溶/大纪元)

如此,每周五放学到武馆,坚持练了两年,Sara用“不可思议”一词来形容她的收获:“你可以看到结果,整个人从头到脚,开始有了质的变化,身体的均衡、稳定、变化统一、协调、力量等等,不可思议!”

地上放着模拟的“肉”,舞狮人要模仿狮子,步伐狡猾,环伺周围,以慎重的态度试探(用脚轻拨“青”)有无危险,确认安全后,走近“青”,再以鼻子嗅之,又凑近嘴巴,再确认一次是否安全后,然后咬青。
地上放着模拟的“肉”,舞狮人要模仿狮子,步伐狡猾,环伺周围,以慎重的态度试探(用脚轻拨“青”)有无危险,确认安全后,走近“青”,再以鼻子嗅之,又凑近嘴巴,再确认一次是否安全后,然后咬青。(蔡溶/大纪元)

“愈玩愈入迷”

初次公开表演舞狮,Sara形容自己是被师兄弟们“推上场”的,心中紧张又害怕。“我是一个很害羞的人,可是围观的人有上百人,锣鼓齐鸣。”Sara笑着回忆,虽然紧张,公开表演却给她带来了意料不到的收获:“学校很多害羞的学生,不敢上台演讲,可是我经历过多次舞狮表演后,面对人群不再畏惧。因为舞狮可以培养一个人的领导力,心理能承受力。”

地上放着模拟的“肉”,舞狮人要模仿狮子,步伐狡猾,环伺周围,以慎重的态度试探(用脚轻拨“青”)有无危险,确认安全后,走近“青”,再以鼻子嗅之,又凑近嘴巴,再确认一次是否安全后,然后咬青。
地上放着模拟的“肉”,舞狮人要模仿狮子,步伐狡猾,环伺周围,以慎重的态度试探(用脚轻拨“青”)有无危险,确认安全后,走近“青”,再以鼻子嗅之,又凑近嘴巴,再确认一次是否安全后,然后咬青。(蔡溶/大纪元)

事实上,舞狮很讲求团队合作。狮头、狮尾、打鼓、敲锣、打钹、舞狮全都要配合,腾空翻台时,狮头是靠狮尾抱着用力向上方一扔,借力跃起,“不同的人力量大小,速度快慢不同,鼓棒或重或轻,有缓有急,你都要想到对方。”Sara说。

武馆成了舞狮者的“第二个家”,两三代舞狮者在这里,将舞狮发扬光大。
武馆成了舞狮者的“第二个家”,两三代舞狮者在这里,将舞狮发扬光大。(蔡溶/大纪元)

“舞狮队很多队友中,隔几年都变样,变得更成熟。就像扎马能让你身体强健一样,你可以看到这种变化。”Sara说,很多舞狮的精髓是她在一个小时的扎马步训练中,慢慢体悟出来的。

老一辈的舞狮队,首先要有武术基础,各路舞狮队采完“青”,还有棍棒刀叉等武术表演。 陈家龄说,他以前很喜欢玩兵器。
老一辈的舞狮队,首先要有武术基础,各路舞狮队采完“青”,还有棍棒刀叉等武术表演。 陈家龄说,他以前很喜欢玩兵器。(陈家龄提供)

苦练多年的舞狮者,往往是“腰马合一”的好手,举着7~8磅重的狮头,跳跃中带着南拳的刚劲猛烈,起势、疑进、抓痒、审视、发威、上楼台……动作千姿百态,栩栩如生。Sara说,除了技巧和武功的运用等“武戏”,舞狮还有“文戏”、阵法等等,学了四年舞狮,让她“愈玩愈入迷”,“舞狮最好玩的,是你要舞出狮子的喜、怒、哀、乐。”

“洪青体育会”内的男孩女孩门,正在为新年前的舞狮表演进行训练。
“洪青体育会”内的男孩女孩门,正在为新年前的舞狮表演进行训练。(陈家龄提供)

“就像演戏剧一样,我非常享受。”Sara说,坚持下来的这些师兄弟们,每个人都从心底喜欢舞狮。不仅因为舞狮让她建立自信、变得身强体健,更因为舞狮已有上千年的传统。Sara说,她要尽自己的努力,把舞狮传承下来。

舞狮培养默契 队员享受一家人感觉

18岁的舞狮队队员Justin Lee,也是从四平马、子午马等基本功学起,学习舞狮已有多年,在长期的训练中他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强健身体,学会纪律以及服从。”

“狮头”和“狮尾”的力量配合,是他们最大的难点,却催生了他们的亲密无间。“每个人都属于一个大家庭,”Justin Lee说,这就像他的第二个家。学习时,跟随每一个指示,大家一起流汗,一起帮师父拉鼓皮,一起打磨地板,并建立信任,再一同走下去,师兄也教他们怎么为人。

过年时,一大班人聚在一起舞狮,一起由朝做到晚,就是这份兄弟情,他很喜欢这份亦师亦友的关系。

不该衰落的民间舞狮

年近60岁的陈家龄是“洪青体育会”顾问,从12岁开始参加舞狮队。他说,上个世纪60年代,唐人街有三~四个专业狮团,“洪青体育会”就是其中一支,成立于1956年,至今已有60年历史。

老一辈的舞狮队,首先要有武术基础,也都有“入门先站三年桩”、“要学打先扎马”的说法,每年过年,各路舞狮队采完“青”,还有棍棒刀叉等武术表演。

陈家龄说,以往的舞狮队有很强的武术功底,狮子头也比现在的重很多(至少15磅重),狮子队一边舞耍动作,一边各展腿脚功夫,争夺“青”时要把对方挤下去,腰腿上的功夫差一点都不行,但是年轻一代舞狮人很少学习武术了。舞狮队少了武术的支撑,舞狮的气势、看头都有所减弱。   “现在的年轻人功课繁重,没有时间扎马步、练武术。”陈家龄说,只有那些非常热爱舞狮的“竹升仔”、“竹升妹”能坚持下来。洪青舞狮队现有60名成员,当中约有一半都是十多岁的少年,其中很多人从14岁就开始舞狮。

“我60岁不能再上梅花桩了,”陈家龄笑笑说,洪青体育会现在做的是,每天下午4点以后打开大门,让年轻人放学后能上来,免费学习舞狮,希望玩的人能留下来,他的使命是让更多人被舞狮所吸引,“给他们机会到外面表演,比场下空练多少次都管用,希望他们有兴趣,保存这一文化精神。”◇

责任编辑:艾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