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惠林:有感于本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人气 636

【大纪元2017年11月21日讯】瑞典皇家科学院在10月9日宣布,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塞勒(Richard H. Thaler),理由是“塞勒在个人决策的经济学和心理学分析建立了桥梁、作了贡献”,而塞勒的实证发现和理论上的洞见,有助于创造崭新且快速发展的行为学领域,对于经济研究和政策层面带来深远影响。

塞勒是“行为经济学先驱”,他将心理学的现实假设融入经济学的决策分析中,他的行为经济学可归纳为三大方面:一是“有限理性”,即凡人做决策时往往不会考虑所有可能的选项和长远后果,发展出一套“心理会计”来简化财务决策,并以“损失意识”和“禀赋效应”来解释人们为何在拥有某种东西时,会比他们在未拥有之前,更看重这个东西的价值。二是“社会偏好”,亦即人们做决定不会只顾自己,也会考虑是否公平和其他人的福祉。三是“缺乏自制力”,即人们纵然知道某件事长远对自己是好的,但因抵挡不了眼前诱惑,而没做,塞勒运用一套“规划者—执行者模型”,来说明如何分析人的自我控制问题,该模型与当前心理学者和神经学者所用的架构类似,用来描述长期规划和短期行为之间的内部矛盾。

这位新科诺奖得主以“人是非理性”来解析人的行为,应用层面极广,尤其在投资方面,他也身体力行亲自操盘股市,也开办资产管理公司,不但让经济学更有人性,也让经济学下凡到现实世界,确实有成就,也具实用性。但是,以“诺贝尔奖加身”是否合适却很值得商榷,一来助长塞勒的投资理财业务,二来助长金融投资(机)行为,也就是助长投资理财风气,三来原本已蓬勃发展的财务金融学又获得推波助澜之力。

关于第二、三点质疑,当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三位财务金融学者时,我就公开提出过,当1997年诺奖再颁给两位财务学者时,我再加上第一点质疑,而2013年又颁给财务金融学者时,又提出反思,并特别指出1998年当亚洲金融风暴炽热时,1997年两位得奖者合组的“长期资产管理公司”竟面临倒闭危机而引发非议,并使诺贝尔经济学奖蒙尘,同时指出2008年下半年全球淹没于金融海啸中,祸源就是衍生性金融,于是“回归无趣的金融体系和紧守货币为交易媒介,只承认狭义货币,金融机构只担任资金桥梁角色”是非常必要的。

四年之后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行为金融学者,虽有像《大卖空》电影中掀开金融骗局的警示作用,但助长赌风的可能性或许更高。由1990年开始,隔了七年、十六年、四年再颁诺奖给财务金融学者,间隔年限缩短,也或可显示财务金融学愈来愈炽热,对世人是福是祸,关键在于“人的道德”是向上提升抑往下沉沦,由“人非理性的”愈见凸显,不得不让人忧心啊﹗

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赛门就因“有限理性”理论获奖,24年后卡尼曼和史密斯又以挑战“理性与自利”获奖,15年后塞勒也坚持“人是非理性的”得奖,可见人的不理性已经压过理性愈来愈得到共识。不过,是要否定传统经济学的“理性自利”或利用“非理性”特质来在赌戏中得利,还是寻找人走向非理性的原因,再设法消除非理性而回归理性,是很重要的。

塞勒似乎是走第一条路,也得到诺奖肯定,恐怕这会引导人类再向下沉沦。倒是受到塞勒影响的艾瑞利,在《谁说人是诚实的﹗》书中,由心理层面切入,设法唤醒人的善良,让个人自动压抑恶的一面,他以普林斯顿大学自1983年开始实施的荣誉制度为例,证明“宗教仪式”、“发誓”的方式较佳,而“荣誉制度”也可以引用。这样的正面研究不是更值得鼓励吗?#

责任编辑:南风

相关新闻
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美国两学者分享
诺贝尔经济学奖 契约理论2学者共享
诺贝尔经济学奖2得主 他们的贡献是什么
美经济学家塞勒夺诺奖 曾客串大卖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