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对峙对台影响 一次看懂争议焦点

人气 3059

【大纪元2017年08月25日讯】(大纪元记者李世勋综合报导)6月16日,中方军队在洞朗地区修建公路,引发了中、印度军队在洞朗的对峙,到目前仍未停止。

到底,这事件背后是哪些原因所引起?双方的对峙是否会引发战争?未来走向又如何?对台湾有何影响?

背景

中印两国边境线长达3500公里,一些领土争议至今仍未解决,两国军队在1962年还为此发生冲突,之后紧张局势时有发生。

而这次引发争议的地点在洞朗地区,是一片海拔约3500公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的高地,位于西藏亚东县的最南端、印度锡金邦的东边、不丹的西边,不丹与中国各自宣称是自己的领土,双方经过多年的谈判仍未有结果。

而这次事件起因于中共军方从6月16日开始在洞朗修筑道路,不丹认为,此举已违反两国在1988年及1998年签署的协议,协议中双方同意在边境维护和平与安宁,不丹希望洞朗地区局势能恢复到6月16日之前的状态。

图红色标识的是大陆媒体划出的中印军方在洞朗地区对峙的区域。(网络图片)
图红色标识的是大陆媒体划出的中印军方在洞朗地区对峙的区域。(网络图片)

那不丹的事情又干印度啥事?

原来,印度与不丹的关系极为特殊,双方曾在1949年签订《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规定印度负责不丹的国防安全。

而中方在洞朗的动作也触动了印度的战略神经,由于洞朗地区靠近印度本土与东北七邦连接的咽喉地带,这里是仅有20公里宽的西里古里走廊(Siliguri Corridor),被称为“鸡脖”,是印度的软肋,若中共控制洞朗地区,中方可轻易派兵“割喉”,切断东北七邦和印度本土的联系。

西里古里走廊(Siliguri Corridor)。
西里古里走廊(Siliguri Corridor)。

事件经过

双方对峙以来,动作频频,像是不断派军到边境部署,印度在中印边境至少部署兵力15万人,而共军在边境据报则少于5万人,但有轻型坦克、远程火箭炮、榴弹炮等先进装备,青藏高原也还驻有火箭军战术导弹部队,装备多型中短程导弹。中国网路上也传出消息说,中共歼-10和歼-11战机进驻西藏高原机场,对峙期间中共西部战区还频频加强演习。

还有印度卫星发现,中共海军舰队在印度洋活跃的频率增加,过去两个月内,至少有13艘军舰在印度洋活动,还增加部署了一艘元级潜艇,中印对峙恐怕扩大到印度洋。

除了部署兵力外,双方还叫战不断,8月3日,24个小时内中共军报、新华社、外交部、国防部等六大权威机构先后密集发强硬谈话,中共国防部抨击印度方的行为“严重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要印度“打消任何以拖待变的幻想”,中共外交则批评印度“行为不负责任,不计后果”。

印方也不甘示弱,8月12日,印度联合部长辛格(Jitendra Singh)对媒体说,“印度政府已完全准备好了面对任何外部或内部的挑战”。

11日,印度国防部长贾特里(Arun Jaitley)对议会说,在洞朗地区与中方军队的对峙中,印度的军队已经准备好了应对任何不测事件。

印度外长史瓦拉吉(Sushma Swaraj)8月3日在国会上院发表讲话时,也说与中方的对峙问题上,印方要做好战争准备,但他还提到,战争不是解决方案,只能通过双边磋商解决。

虽然双方叫战不断,外交上的谈判从没松懈,中共外交部要求印方须先撤军,再谈判;印度则认为,双方一起撤兵才是解决办法。

不过在中共表面的叫嚣之下,却呈现出内部的分歧,中共国防部8月7日邀请印度媒体代表造访,中共国防部发言人任国强上校向印度记者表示,某些鹰派官媒的观点,不能代表国防部的立场,而中共国防部官网并未公开此次对话。

此举非常异常,显示中共内部有两套声音:一方不想激化矛盾,另一方则恨不得马上打起来。纽约时事评论员朱明朱明表示,不排除是习近平反腐中失利的江派在中印冲突中搅局,以图在“十九大”获取更大政治利益。

8月17日以来,日本与俄国也纷纷表态,纷纷呼吁两国用和平方式解决争议。

8月21日,印度内政部长拉杰纳特‧辛格(Rajnath Singh)表示,洞朗地区的对峙不久即将得到解决。辛格表示,他希望向所有周边国家传达一个信息——印度想要和平,印度希望和平,而不是冲突,但他同时也还表示,印度军人绝不会被吓倒。他提及自己前不久刚刚访问了印度的拉达克地区。他称,虽然那里特别寒冷,但印度军人表现出的精神让人感动。他认为没有任何国家敢于攻击印度。

然而就在同一天,日经新闻网引述消息称,中共展开外交攻势,有消息称中共向不丹提出了提供100亿美元经济支援方案,一直与印度并肩作战的不丹对华态度出现软化。

未来发展

虽然对峙情势紧张,但一般认为双方要打起来的概率不大,有港媒就列出三点印度敢于如此强硬的原因,其中包括:印度在边境线部署了10多万人的精锐山地部队,在短期内和局部地区形成以众击寡的军事优势;中方军队正处于全面改革的敏感之际,将不知兵、兵不知将,指挥与后勤体系尚未完善;中共内政和周边环境面临一系列问题,尤其十九大临近,北京领导人投鼠忌器,不敢放手一搏。

而香港《经济日报》7月27日发文分析,未来两月内仍有三个“安全门”,为两国和平化解争端提供机会,除了7月27至28日,金砖五国国家安全代表会议在北京举行之外,接下来9月初在福建厦门举行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双方首长可借机互动,再来就是,8月入秋后,由于山区天气转坏,双方更不会轻易爆发武装冲突,双方会有更多的空间,透过对话纾解紧张局面。

8月10日,中共国策研究的“瞭望智库”刊文,自爆了中印不会开战的内幕,文章指出,国际局势对印度有利,因为印度与俄罗斯、美日等西方国家关系都好;而且相比朝鲜半岛和台湾而言,当前北京当局主要战略的注意力不在中印边界上。

此外,北京当局将承办“金砖国家”首脑峰会及中共十九大即将召开,会倾向于向印度妥协;还有,印度认为中国害怕它切断印度洋航路,造成中国进口能源和对外出口障碍。

文章还表示,如果按印度的建议,双方同时撤退,就意味着中国必然无法将这条公路继续建设下去。这么一来,印方就达到了阻止中国修路的目的。

而本报评论员夏小强则在专栏文章中分析,对于习近平来讲,内忧其实大于外患,特别是中共面临十九大召开,习近平上任之后的近5年时间,反腐打虎和改革触动了以江泽民为首的既得利益集团而遭反扑,习近平如果不能够完全清除江泽民集团,就无法正常的执政。因此,习近平反腐打虎和改革,需要一个稳定的外部国际环境的支撑。

在这样的局面下,发生任何中国与周边国家,以及其它国家的冲突和危机,都对习近平不利。因此,战争与军事冲突,不仅不是习近平的政治选项,相反却是习近平杜绝的首选。

对台影响

就在中印僵持不下的同时,21 日“印度国防新闻”发表专文指出,印度与台湾同样面对中共威胁,有“共同利益”,这种关系会让台印越走越近。

专文举例指出,今年 2 月印度就不顾中共反对,允许台湾 3 名立委率团访问印度,这就是值得注意的重大举动。作者还提到台印应采取具体作为,促进安全、经贸、旅游等领域的合作,让双边关系达到新的高度。

而台湾学者方天赐接受BBC中文网采访时表示,长远来说,台湾印度有战略合作的可能,但当下还是要先避免冲突加剧,他提到,台港澳在印度都有不小的投资,一旦局势升温,若引发印度排华行动,到时搞不懂局势的印度人可能会拿台湾等不相关的人开刀,那后果就不堪设想。

就在21日,印度内政部长表示,洞朗地区的对峙不久即将得到解决,他提到,希望向所有周边国家传达一个讯息,那就是印度想要和平,而不是冲突。

 

责任编辑:吕文馨

相关新闻
中印对峙近两月 官媒自曝不会开战内幕
印度三部长均说备好战 中印对峙11月见分晓?
洞朗对峙满两月 中印贸易战又要开打?
中印对峙继续 莫迪或不去厦门参加金砖峰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