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经济走强 中美贸易战如箭在弦?

人气 2398

【大纪元2018年01月16日讯】(大纪元记者林燕综合报导)英国《电讯报》周日(1月14日)报导说,中、美之间潜在的贸易冲突可能会在本周爆发,因为一系列贸易调查文件会送达白宫,等待总统川普(特朗普)决定是否施以制裁。

同时,文章指出在美国经济走强的情况下,全球资产市场可能误读了华盛顿的政治信号,川普政府强调公平贸易、力图改变中国对美贸易现状。

还有分析指,因为中国经济增长现放缓迹象,当局除担忧打贸易战受损外,更担忧美对华政策引发新一轮资金外逃。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已在上周初步调查确定中国产铝制品存在倾销和补贴,并将继续调查;还有对中共窃取知识产权和网络间谍活动的301调查也将在本周四(1月18日)发布。

而上周六(1月13日),川普在佛罗里达州私人会所跟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开会,商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事宜。白宫发言人沃尔特斯证实,莱特希泽还向川普递交新的针对中共的执法行动选项。

近期,莱特希泽已经对外界鲜明阐述了新的美国贸易战略,他指责中共用掠夺性行为和滥用补贴来占领全球市场份额。

“它们制造全国冠军(企业),并强制技术转让,这种协作努力扭曲了中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其巨大规模对世界贸易体系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他说。

“多年来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一直没有奏效。所以,期待变化、并期待行动,”他并警告说,白宫会用“每一种方法”来反击。

美国助理国务卿罗素(David Russel)在去年三月曾表示,“(莱特希泽的)警告标志着川普政府将要采取某种艰难的贸易行动,这几乎无可争议,有一群真正鹰派的人士在支持川普。”

罗素当时参加《南华早报》的一个论坛,他说,关键点在于川普政府是否超过世界贸易组织的补救机制,并选择使用大规模的总统权力来单方面行事。

根据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美国总统有权“采取一切适当的行动”来应对它国不公平的贸易做法。所以,这也被称作贸易政策的核选项。

中美经济新组合 贸易关系处于临界点

外界认为当中、美两大经济体开始出现一上一下,贸易紧张关系就会处于微妙的关头。近期,在川普政府成功通过税改,以及多项财政刺激经济措施正在推动美国经济新一轮走热,而中国却显示出明显的经济放缓,一方面财政支出放缓,同时信贷调控也进一步恶化。

这种经济组合对贸易平衡是不利的。在美国刺激经济政策的影响下,外界预料美国消费者将消费更多进口产品或服务,几乎肯定会进一步增加今年的美中贸易逆差。

而上周,中共海关发布最新的数据显示,2017年,美、中贸易逆差再创新高,上涨10%,差额达2,758亿美元。

对中、美之间是否会爆发潜在贸易战,市场存在一种观点,中、美双方是零和博弈,所以不管川普或川普政府如何大声说,都被解读为雷声大、雨点小。

《电讯报》发文指,全球资产市场可能误读了华盛顿的政治信号,低估了政策的滞后性,它形容说“美国政府的复杂决策机制像一个超级大油轮”,虽然只能慢慢转向、但目标明确。

川普政府强调公平贸易以及美国优先原则,力图改变中国对美贸易现状。据悉,美国政府将在1月底之前决定是否对中国施加贸易制裁,作为对大幅贸易逆差的回应。

1月底将是川普在国会发表首份国情咨文演说,据说重点在贸易愿景上,可能包括对它国“不公平贸易做法”的惩罚性关税措施,例如来自中国的钢铁、光伏进口产品和知识产权纠纷等。

中美贸易战 受损严重的还是中国

中共外交部发言人指中方要反击美方单方制裁钢铁、铝制品的贸易行为,亦有外界猜测中共可能对波音和大豆等美国产品展开类似制裁行为。

但是多位专家表示,如果中、美两国真爆发贸易战,最终受损严重的还是中国(共)。普林斯顿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教授弗里德伯格(Aaron L. Friedberg)以农产品为例分析说,“这无异于(中国)自找麻烦”。

“实际情况是,中国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美国农产品的替代货源;如果中国真的对美国拉闸、进口量肯定会受到影响,随之而来的是大陆食品价格上扬,势必造成大陆的通货膨胀升温。”

还有,上周北京放风的“考虑减持或停止购买美国国债”报导暗示,如果贸易紧张局势升级,中国可能会中断购买美国国债,后来官方出面否认这一说法。

美国《纽约时报》专栏撰稿人克鲁格曼也同样指出,中国(共)抛售美国国债,最终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为抛售会造成市场动荡,美国国债价值下跌,等于是美国国债持有量世界第一的中国(共)毁坏或摧毁了自己的金融利益。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 担忧引发资本外逃

相对贸易战,中共可能更担忧自身经济增长放缓、引发新一轮资本外逃。《电讯报》指,如果中国真的在2018年经济显着放缓,那么它带来的全球效应将是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套牢很多国际投资。

因为大部分国际投资基金都押注于中国扩张性财政政策带动世界经济在2018年增长。报导指,那么中国可能会再次经历2015年的资金外逃。

当年,中共在改革地方政府债务中失败,而恰逢美联储变得鹰派,结果造成一个月内有1千亿美元资本流出中国,而中国人民银行被迫出售美国国债。

中国在2016年和2017年推出大规模的财政和信贷扩张计划,旨在去年中共十九大顺利接交权力前,推动经济发展。但对2018年中国经济会缓慢下滑,还是出现更深的衰退,外界认为目前尚不明朗。

根据伦敦资本经济公司(Capital Economics)的估计,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与官方宣布的“平稳”不同,已经降至大约5个百分点。

野村证券的赵阳(Yang Zhao)也表示,中共央行(中国人民银行)最新一次的政策会议已经显露“对债务高速膨胀的持续担忧以及较高的宏观经济杠杆率”,他认为金融稳定仍然是中共政治政策的重中之重。“我们预计未来几个季度中国将继续推出紧缩措施。”

从数据上看, 12月份的中国M2货币供应量增长降至8.2%的低点。在当局开始管制影子银行业务,加速企业去杠杆化,同时挤压私营部门的情况下,12月的新增信贷数量只有900亿美元(减半)。

同时,中国12月份的原油、铜矿和铁矿石进口也分别下降了12%、7%和11%,已经超出季节性影响的范围。同时,中共治理污染的措施也导致重工业关闭。

经济学家认为,紧缩的货币政策意味着收紧经济,中国经济增长在未来几个季度的放缓迹象会更加明显。

在圣诞节前夕,美国发表“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亦将中共定为竞争对手之一,认为其“挑战美国实力、影响力和利益,试图侵蚀美国的安全与繁荣”。

2018年才开始十来天,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收购美国速汇金(MoneyGram)被美国当局否决;随后华为公司和美国AT&T合作案也被国会参众两院多名议员联名否决。

外界认为,不管贸易战短期内会不会爆发,西方国家对华贸易在“政治风险v.s经济风险”上的长期考量都将一直持续下去。#

责任编辑:林妍

相关新闻
中方示好美反应冷淡 中美贸易战前兆?
新闻看点:美国准备贸易战|网络总管鲁炜落马
爆发贸易战? 美国本月将公布多起对中国调查
【新闻看点】美中近期爆发贸易战?专家解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