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拟对美国大豆加税 港媒:中国通胀承压

人气 10057

【大纪元2018年04月05日讯】(大纪元记者刘毅报导)中共4月4日表示,拟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等商品加征25%的关税,有港媒认为,对大豆加税可能成为中国通胀不能承受之重。

4月3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宣布拟对1,333项,价值约500亿美元中国制产品征收25%的关税,涉及钢铁合金、航空航天、卫星等行业。

4月4日,中共宣布,拟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玉米、牛肉等106项商品加征25%的等量关税。

在中共加征的关税商品中,大豆成为引人关注的商品,因为中国大豆消费主要依靠进口,一旦对美国进口大豆加征关税,将会造成大陆大豆价格上涨30%,并引发连锁反应。

据《香港经济日报》4月4日报导,招商证券谢亚轩团队认为,中共此举恐要付出代价,如果大豆价格上涨30%,将额外拉动CPI同比上涨0.5个百分点,显着抬升中国通胀压力,压缩中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可能对年内资本市场表现与大类资产配置策略带来变数。

因为大豆压榨出的豆油可以食用,也可以作为生物燃料;大豆可以制成中国人喜欢的豆腐等豆制品食品;大豆榨油之后可以产出豆粕,而豆粕是生猪养殖等肉禽养殖业的重要饲料成分。

招商证券认为,如果仅考虑这三个因素的影响,可以初步判断CPI中与大豆相关的细项分别包括了粮食、食用油以及猪肉禽肉类等,而这三项在CPI中的累计权重达到约7.5%。

报告称,在大豆价格上涨5%、10%、20%、30%的情况下,将额外拉动CPI同比上涨0.08、0.17、0.33、0.50个百分点,这将显着抬升中国通胀压力。

据国泰君安期货农业研究员的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大豆产量仅1500万吨左右,但消费量超过110,00万吨,而且消费量还在不断增加,美国大豆仅次于巴西,位居进口第二,单计2017年中国就从美国进口大豆3286万吨,在约9600万吨总进口量中占比为34%。另一大进口来源地巴西的占比约为41%。大豆是全球市场接近供需平衡的商品之一。假设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导致来自美国的大豆进口量减少,那么通过巴西等其它国家进行补偿的可能性也很低。

凯投宏观的首席亚洲经济学家Mark Williams也表示:“除了美国之外,全球其它地方没有足够的大豆满足中国的需求。”

招商证券认为,即便不考虑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事实上目前中国已经消耗了巴西大豆产量的33%、大豆出口量的61%,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并不大。所以,中共加征大豆关税,美国“受伤”或有限,中共却要面对大问题。

另据《路透》报导,美国大豆出口委员会(US Soybean Export Council)驻中国办事处主管张小平在中共说要加征美国大豆关税之后表示,美国大豆被征收关税“令人遗憾”,这种报复手段“不会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

张小平表示,美国大豆行业早已经预料到此举,但尽管有额外的关税,如果市场有需求,中国仍会继续购买美国大豆。

大陆猪饲料供应商天津天骄集团主席孙超说,美国大豆满足中国农民10月份到2月份之间的需求,这个期间南美庄稼还在生长。所以“美国供应是不可取代的”。

责任编辑:李沐恩

相关新闻
若美中贸易战爆发 远离这20只股票
谈美中贸易战 徐旭东:不应敏感过头
美中贸易战若爆发 专家:美会小伤中将重伤
美中贸易战? 专家: 中共没有资本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