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征文大赛参赛作品

【征文】万钧:时穷节乃见——一个爱国反共的传统知识分子( 六 )

人气 224

【大纪元2019年06月08日讯】(接上文

 

抗议活动成功中共统战失败

德通社在当晚就将电讯发出了。第二天,西德许多报纸和广播,都报导了中国和德国学生在戏院外面分发反共传单的消息,倾向社会民主党的《法兰克福评论报》,还将传单上的三句标语,和后面几段对德国观众的呼吁,原文刊登了出来。至于共匪剧团演唱的成绩如何,各报都一字不提。共匪剧团这次到西德来演出,不但是白费心机,反而得到相反的效果了。

“Hackenberg先生,是赫森省的参议员,他平时对政治运动是很热心的,打电话来问及昨天的情形,说Frankfurter Allgemeine, Frankfurter Rundschau,以及Frankfurter Neue Presse都已有所报导,他夸奖了我一番,说他需要二十份这样的传单,假如有困难,可以去找他。我觉得事在人为,假使此事我不发动去做,而祗是等候的话,则必一无所成,而现在我先动起来,则得道多助,外间也可以对我予以支持了。所以,事在人为,凡事总必得去做才行。个人如此,整个的国家情势亦如是。”

“这一两天,在收集资料,我发觉法兰克福的几家大报,都登载了我们这次行动的消息。据说共党演员也知道此事,这是经记者翻译相告的,其反应则为‘我们已经习惯了’。自然,共党脸皮之厚,无与伦比,大有笑骂由人之慨,因此,对付共党的最佳办法,乃是绝不容情的打击,打击,再打击!直到将其政权摧毁而后止。这样,他们就不能为害于人了。”

《中央日报》在二十日报导了此消息,它是引用德通社的电讯,标题为《西德华籍留学生抗议匪剧公演》。在次日中央社发出的专电称:‘法兰克福大学若干学生,曾于十八日和十九日两天晚上,当共匪平剧团在市立戏院登台表演时,在戏院外举行反共示威。此项行动使共匪剧团的访问丢尽了面子,当地的报纸和电台,都曾详尽的报导这些反共活动,对共匪艺人的表演则未予报导。示威运动是由一名自匪区逃出来的难民学生陈嘉远发起。陈嘉远准备了四千份揭露共匪恐怖政权的传单,法兰克福大学的许多学生,自动地帮他向该院的观众散发[…]”

二十八日的中央日报,在第一版登载中央社驻波昂特派员洪珊三月二十日的航讯。标题是《留德学生陈嘉远打击匪统战活动》全文如下:

共匪的百人平剧团,以宣传“中国文化”为名,在新近倒向共匪的法国活动一个月之后,又来到法兰克福卖艺,希望中国传统的戏剧歌舞,能掩饰共产主义狰狞面目,而骗取西德人士对赤色暴政的好感。不料半途杀出一个中国学生,单枪匹马,向共匪以艺术作幌子的第五纵队挑战,赢得异常辉煌的战果,粉碎了共匪的统战阴谋。

这个学生的名字叫陈嘉远,当他的同乡毛匪泽东窃据中国大陆的时候,他还在湖南某中学念书,因为在校中搞“自由中国青年运动”,受到共产党徒的毒打、斗争和清算,于一九五0年只身逃亡香港,又于一九五九年辗转来到西德,现在法兰克福大学攻读经济。他平日在校也不断与亲共份子抗争辩难,是一个很有血性的爱国青年。

共匪剧团来法兰克福的消息发表后,陈嘉远起草了一篇文情并茂的德文传单,自己出钱印刷了四千份,为了表示敢作敢为,在传单上签了自己的名字。匪剧团上演的三月十八、十九两天晚上,许多法兰克福大学的男女同学们,为陈嘉远的爱国心所感动,都自告奋勇地来帮忙他分发传单,他们聚集在新建的市立剧院门口,向每一个入场的观众传达中国反共青年的心声。因为传单外面很有技巧地印上了“介绍北京歌剧”几个大字,观众以为是戏院当局印发的说明书,都连声道谢地接受,有的还准备掏出钱来购买呢。所以四千份传单差不多全部都送到德国仕女的手里。等到观众们打开传单一看,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三句动人心弦的标语:

“当你们听到中国歌剧的音乐时,请不要忘记,在共产党的集中营里,有完全不同的另一乐章!当你们看到年轻貌美的歌舞女郎时,请不要忘记,在‘人民公社’中,有数以百万计的瘦弱妇女辛劳服役至死!当你们看到这一百个男女演员时,请不要忘记,在香港有两百万中国难民!”

接着陈嘉远又向观众们报告中国大陆的实况,并说明匪剧团来德表演的目的。他说:“我在贵国求学,我知道你们为了柏林可耻的围墙而激动,当逃亡的难民在边境被射杀时,你们为之愤怒,我想要提醒你们的是,毛泽东政权,其残暴与无人性,较之乌布里克政权,尤有过之。我的良知,使我不能安于缄默。女士们,先生们,中国和德国,都身受共党的灾害,我们对共党卑劣的本质,当能更有深刻的认识。盼勿受催眠,盼毋漫不以为意!”[…]

德不孤必有邻

随后,他接连收到中华民国侨委会委员长高信先生发给他的电报,予他嘉许致慰。“中华民国大专学生联合会”的电报,文曰:“西德中国新闻社请转陈嘉远同学,顷阅中央社波昂电讯,得悉同学对共匪平剧团在西德进行赤色宣传,全力反动发击,除散发传单撰写文稿外,并联合中德同学举行示威,予共匪以严重打击,赢得彼邦人士一致钦敬。此种爱国精神,足为我全国青年景仰效法,尚希继续奋斗,全国青年誓为后援。特电致敬,藉表悃忱。”以及国立政治大学的学生叶荫的电报:“陈嘉远同学:您在波昂反共的令人兴奋的消息传到了自由祖国,千万青年被您这种单枪匹马,向共匪第五纵队式的‘百人平剧团’挑战的爱国行为所激动,我是一位新近从匪区逃出来的青年学生,曾饱受共匪的迫害,仅以此电文向您致意!”

他在日记中写道:“这是新闻处转来的电文,据说新闻局方面,已报请教育部予以奖勉。其实我行事祗是求心之所安,而根本不必他们予我以文字上的夸奖。[…]一个国家的青年,如果没有理想志节的话,则这个国家也断无前途可言。”

(教育部)黄季陆部长亦有信来,来信如下:“嘉远同学如晤:顷悉吾弟于此次共匪平剧团在西德演出时,相机揭发匪徒假歌舞升平掩饰大陆暴政之丑恶,收效至宏,爱国精神,殊堪嘉慰。除已令我驻比文参处派员联系外,特函慰勉,并颂学祺。黄季陆启中华民国五拾叁年肆月二十日发出。”

他收到新亚书院经济系主任张丕介先生的信:“许久未得来信,颇以为念。周前香港各报刊出同学独力反对伪艺团在西德之活动,读之欣然快然,不禁拍案高呼:中国青年精神万岁!正义万岁!所有此间师友之心情,益不与介同,而以介有此高足可以自豪也。想彼甘心出卖祖国与个人灵魂者,亦为之多少敛迹矣。倘有暇,祈以经过情形见告,以便转告关心师友为幸。”

香港友人何学诚转来现在台湾的朋友谢济安的信:“本月二十八日联合报登载有关陈永坚弟反共文字,喜见故人别来无恙,且有成就,看来大为快慰,兹剪寄原文,请驰寄西德,并代致慰勉之意,据闻此间有关当局非常重视,(我有意投书介绍一切,但事烦,稍后再议)十几年来的反共努力,总算没有白费,他能得知,定是高兴的。”

他看了联合报登载的文章:“联合报所采用的,也是中央社的特稿,但较中央日报航空版为详尽,将传单的译文都全部登出。其标题也很有趣:《陈嘉远独力战群魔》,我好像是变成了封神榜上的人物,如哪吒太子手持混元金钢圈,脚踏风火轮,和妖怪魔王们打起来了。看后不觉失笑,联合报乃台湾民营的第一大报,拥有台省很大的销路,我想看到这篇纪载的,也不仅是济安兄而已。其他识我的人,也会由此一篇报导,提醒其记忆。”

他在回复侨委会高信委员长的专电时说:“爱国原系每一国民之天职,忝属智识份子,岂能后人,尤以嘉远身经世变,对共匪残暴政权,益具深刻认识,故虽旅居海外,而随时随地,向中外人士揭露大陆真相,主动积极致力于打击共匪,使其欺骗狡伎难以得逞。[…]”

大学东亚研究所的主持人Korow教授,“此人似乎对中共存有幻想,对我上次散发传单,反对中共剧团在此上演的事,大以为不然。他说:‘德国赫森省文化厅批准上演的,你为什么要反对?你别忘记,你是在德国作客!他们又没有唱共产党歌,这是中国文化!’他说话很凶横无礼的样子,我当然不受其威胁,予以抗辩。他说:‘你做这事问过校长没有?’我答:‘这根本不必,我已向专家请问过了!’他气势汹汹的走出去了,说‘假如你再有一次,哼,让你看我的好了!我不准你来研究所。’我觉得德国居然有这样的教授,真是令人失望得很!他可以有其不同的政治看法,但是却不能强迫我也和他是一样的想法,我的行动完全是正大的。这批人以中国专家自居,其实所知实极有限,他们想同中共打交道以抬高身价,我对这样的学术界人士,一无尊重之感,而且在语言中加以讥讽了一番。”

台湾逢甲工商学院全校同学们来信,表示以他为榜样,坚定反共的决心:“嘉远先生:当您在西德法兰克福城对共匪斗争的消息传来台湾以后,使每一个爱国家爱民族的青年朋友,为您这次果敢的行动感到万分骄傲在对共匪的战争中,中国青年又获得一次辉煌的胜利,这份光荣,不但属于您,而且更属于整个中华民族优秀青年。唯有炎黄子孙才能有这份勇气,这种智慧,面对最艰钜的任务,不逃避,不畏惧,不求任何代价,不惜任何牺牲,只要达到救国家,救同胞,救人类的目的。这些您都做到,不但彻底粉碎共匪在西德进行统战阴谋,而且更可以告诉匪帮:任他们走到天涯海角,都逃不了我们的遨击。共匪摧残大陆十余年,亿万同胞死在铁蹄之下,而活的都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无数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同胞,不顾生命的危险逃到澳门、香港。这些血淋淋的事迹,是国恨,是家仇,是一笔必须讨还的血债,而这笔血债,应该由我们青年人坚强的勇敢的负起讨还的任务。嘉远先生,您这次行动已给我们树立了好榜样,为中国青年在对共匪战争立下里程碑,使我们更有信心,更坚强的对共匪斗争下去。在反共抗俄战争中,有无数爱国青年,投入革命阵营,无论在前线,在敌后,在海外,随时随地都在为国家捐躯,无时无地不在准备向共匪展开猛烈斗争!而今目睹您这种忠诚爱国的表现,更鼓励我们!您虽远在西德,孤军作战,但凡是从事对匪作战的伙伴,永远不会孤单的!嘉远先生,让我们紧紧握住手,团结在一起,为反共抗俄使命奋斗到底。最后祝胜利”。下面是各班代表的签名。

香港新亚校友来信道:“嘉远学长:当我们看到此间三月二十八日星岛日报所载关于你在西德《独力奋斗记》一篇文章之后,我们深为你那种大无畏的精神而喝采。你这次所采取的坚决勇敢的行动,必能赢得全人类爱好自由人士的赞誉和崇敬。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以你的优良卓越表现,我们一致认为你将是世界上朋友最多的人。在人类正积极追求全面自由幸福的今天,我们对于你的作为,真是云天翘首,展望无穷。愿你鹏程万里,德业日增。专此顺祝夏祺新亚书院一群校友敬上四月十八日。”

他为之感到欣慰:“这次散发传单打击共匪的行动,诚然我曾付出许多的精神,但是我也得到精神上很大的补偿。当各地青年朋友们这样为我打气的时候,我觉得真是‘德不孤,必有邻’,我并不是孤单的存在。”

他得知教育部长黄季陆拟在今年国庆前邀请他回国,他殊觉兴奋:“在我离开大陆后,我就一直想去台湾,可是在香港困居了九年,却始终没有去得成;而来到欧洲之后,看来这愿望却可以付之实现了。我是将台湾当作自己心目中祖国的象征。如果不是出于政府的邀请,我是不可能回国的,第一方面是手续的繁复,再则,这也必得付出一笔为数可观的路费,而我目前祗不过是学生而已,对之是难以负担的。苏武十八年,终能回归汉家,我则在外流浪已有十五年,也终于同祖国沟通了情感和关系。”

“时穷节乃见”

近百年来,一个共产主义幽灵从西方入侵我中华,致使神州大地赤祸肆虐,五千年文明被摧毁,千万国民被残杀,山河破碎,道德沦丧,国已不国,多少忧国忧民的仁人义士,怀抱推翻中共暴政,复兴传统文化之志向,不畏强权,自拔于流俗,前仆后继,虽九死犹未悔。陈嘉远先生则是其中一人。自小所接受的传统文化教育奠定了他热爱国家民族的思想,当中共窃取政权后,他无畏无惧将爱国思想付诸行动,事败后,冒着生命危险逃出中国大陆,决意去中华民国所在地台湾读军校,以反攻大陆,消灭共匪,那年他十八岁。然而报国无门,在香港流亡九年,再到德国留学,希望学成后为国效力,岂料时运不济,壮志难酬。“去打击共产党匪徒,这是我脱离共区时所立的誓言”,他为了履行这一誓言,付出了他珍贵的青春岁月,付出了他美好的爱情,付出了他幸福的家庭。他在《殊方行》诗中说:“为了对祖国的深挚爱恋,也为了自己的抱负和理想,我只身出亡,飘泊在异域的城乡。[…]去国益远,乡思日浓,至亲至爱的祖国啊,我已将整个的情意,倾注于对你的向往。”“家园沦落已破碎,国运多艰濒危亡,我辈安可无志节?义之所在士昂藏!”

伟哉!有道是:“青年立志向,自拔于流俗,爱国必反共,回归我中华。”

注1:文章内容摘录自陈嘉远先生1959至1964年的日记和1966年写的《自传》。

注2:《殊方行》诗作见http://www.epochtimes.com/gb/18/3/17/n10226357.htm

(全文完)

 (点阅“弘扬传统文化”征文)

责任编辑:古言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的失败源于破坏传统文化及灌输党文化
共产暴政录:“破四旧”
子华:历史正在巨变 保命是最关键
林辉:燕大西语系四教授 文革三死一疯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