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分析:美西封港冲击全球经济

人气 37
标签:

【大纪元10月5日讯】(中央社记者褚卢生洛杉矶特稿)当美西码头封港行动的影响日趋扩大之际,令人不禁猛然意识到畅通的“海运”对全球经济与现代生活的重要性。如果把今天的生活环境形容是一个充斥“货柜”的世界,事实证明一点也不为过。

过去三十年来海洋运输的蓬勃发展,益发凸显这次封港事件对进出口贸易界的震撼,它对美亚地区民众生活所造成的影响,可以说是既深且远、方兴未艾。

回顾一九七一年,美国西岸港口第一次出现码头罢工事件时,当时的总统尼克森足足等待三个月后,才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强制码头工人返回工作岗位。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三十年后的今天,关心美西封港事件的各方,无一认为布希总统可以好整以暇的“萧规曹随”,不论是美国业界、亚洲各国政府,都寄望白宫能够尽早介入,以期将损害降至最低。

三十年来最大的改变之一,是美国与远东太平洋国家间在贸易来往上达到前所未有的倚赖程度,美西二十九个主要港口每年进出的货柜重达二亿五千三百余万吨,这个数字正好是一九七零年货柜总吨位的二十倍。

更具关键性的是,装在这些成千上万只货柜里的货物,不论是原料、零件、半成品或是制成品,绝大部分都是美亚两地民众生活上的必需品,一旦供应短缺或是不足,都可能影响民生至钜。

譬如美国最大零售连锁店威名百货向台湾礼品制造商订购的一批圣诞节饰品,若是延迟一周到美上岸,可能导致后续交货迟缓,无法如期上架发售,其所影响的层面涉及仓储、运输、行销宣传、价格制订等,最终不仅造成买卖双方无法从中获利,甚至血本无归。

南加州大学国际经济学者吉姆欧文指出,封港行动对三十年前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微不足道,可是时至今日,贸易系统已经彻底改变,一旦产品来源中断,整个销售系统便告瘫痪。

欧文说,美国制造业近来已放弃库存大量零件与货品的作风,而是有效维持零件与原料的供应通路,经常是在左手接单,右手才向亚洲生产线下单,再按时将到港的货柜拆封,重新包装产品,透过快捷邮件递送到买主手中。

幸运的是,这些年来由于精密电子通讯器材的发达、鲜少出现的贸易障碍,以及廉价的海运费用,令“零库存”的交易方式普遍获得业者的接纳与习用。

也因此,来自亚洲原产地的物料、相对廉价的劳力以及便宜可靠的海运,造就了美国与亚洲国家在多边贸易上愈来愈深的相互依存度。

也因此,太平洋海运协会为对抗码头工人消极怠工所采取的“防卫性”封港行动,连日来在太平洋两岸跃登报章的头条,广受产业界、贸易推广单位、财经主管部门的重视。

截至目前为止,美国大型连锁百货业者,包括全球规模数一数二的威名百货、“标的”等所组成的零售业者同盟,今天再度致函美国总统布希援用“塔虎脱|哈特利法案”,早日下达码头复工强制令,避免美国已经陷入衰退的经济雪上加霜。

来自太平洋彼岸的消息也指出,做为美国长久贸易伙伴的台湾、日本、大韩民国、马来西亚等,也计划采取一致行动,促请布希政府早日化解封港的僵局,减少对亚洲国家经济造成的冲击。(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游客消费成经济支柱 日本“观光立国”见效
中国房企远洋集团遭清盘呈请 股价跌10%
人民币遭遇多重贬值压力 今年已下跌逾2%
不敌价格战 日本车企5月在华销量均下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