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自由的开拓者

北明:大参考和它的主编李洪宽

北明

人气 133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12月3日讯】没人会认为大陆私人电子信箱里的一份中文电子杂志跟美国的一棵树能有什么关系。也很难想像,美国那棵树,能让那份杂志陡然显示无比份量。不过事实确实如此:美国那棵树上的一根两百多斤重的断枝,一举砸断了那份杂志的主编的腿;随即,那份杂志不再有期刊穿越太平洋飞往中国收件人信箱;然后,在焦灼等待中,人们突然发现,他们似乎难以习惯没有这份杂志的生活了。

图片说明:最近大参考主编李洪宽腿骨折。图片来源:大纪元资料室。

大参考是大陆知识界首选刊物

这份杂志叫做”大参考”。创刊于美国,在太平洋另一头的中国大陆拥有一百多万读者。”大参考”摘编海外自由言论世界有关中国的重要消息、报导、评论、学术文章同时介绍并翻译美国报刊乃至国际英文世界对中国问题的重要评论、观点、和分析。”大参考”还发表国内禁止发表的言论,返销国内异见学者的文章。”大参考”每天一期,按照一百多万个电子通讯地址,径直送达私人电脑邮箱。

大参考已经成为国内知识分子乃至关心中国政治时局的人们了解被官方封锁的新闻的首选电子媒体。一位不愿透露姓名和具体职务的大陆著名知识分子在最近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表示:”据我所知,国内看大小参考的人非常多。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差不多都看这个东西。它成为知识分子了解中国真实政治情况、社会情况的首选的、补充性媒体。从官方媒体里想听到想看到而又听不到、看不到的消息,几乎都是从大小参考上得到的。”这位受访的知识分子表示,大参考中的消息尤其是大参考中的评论性文章,参考价值非常大:”因为它评论中国社会、经济、政治问题,完全是在不受中国官方控制情况下的一种视角,一种价值观。国内听到这种声音,是一个很好来源,起码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大陆著名学者刘晓波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大参考现在是海外办的对大陆影响最大的电子杂志。没有刊物能超过它。它的订户非常多,而且不光是知识界,很多平民,甚至很多离退休老干部,也每天都看。成为很多人了解官方封锁的关于中国情况的主要咨询。

据刘晓波了解,很多离退休的老干部也在看大参考。很多省部级官员,因为他们自己没法看,就通过他们的亲友等把大参考接收下来,打印装订成册。另有些中共高级官员,不免要在大参考有关文章的字里行间寻找海外对自己的评价。刘晓波认为,大参考发行之今,”已经渐渐变成很多关心大陆局势、国际局势、关心中国政治问题的人们每天的精神食粮,不能缺少。”前述两位受访的知识分子分别表示,一旦收不到大参考,就会感到好像缺点什么,感到一种焦虑。不久前大参考由于李洪宽腿伤事故而一度中断,刘晓波自己就听到不少类似的议论,还有些人发邮件问,到底怎么回事?

习惯了在自由言论世界生活的人,没有或者淡忘了封锁中窒息的感觉,很难想像大参考在信息封锁的大墙里的作用。不过,对言论自由信息自由的重要性有深刻洞察的美国民主先贤杰弗逊,在两百多年前就曾经指出:”人们的见解和信仰并不取决于他们的意志,而是无意识地顺应别人向他们提供的证据”。这句话所代表的真理,从来无法在信息封锁状态中证明。因为,人们天然地倾向于认为,自己已知的信息就是全部,就是真实准确的。人们天然地受所获信息的控制,而忽略对那些信息客观正确程度的审视。因为审视那些信息,不仅仅需要对自己的信息环境和已知的信息保持怀疑,而且需要另外的参照系统。而后者,在信息不自由的环境中几乎没有生成的可能。稍微留心就会发现,越是处于资讯封闭状态的人,对自己所知越持肯定态度,越容易对自己资讯环境的开放程度作出积极的评价;而越是处于开放资讯状态的人,越容易对自己所知保持怀疑的态度。有的时候,往往只根据一个身处资讯封闭环境中的人对自己资讯环境的评价,就可以对他/她本人的资讯获取数量和质量作出大致判断:越是满足于已有资讯的人,满足于已有言论空间的人,越可能是实际上的资讯匮乏者。

自由资讯本身对知识结构的构成,对思维方式的组建,对事物看法的形成,十分明显。这一点,在大参考影响下的中国知识分子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证实。据熟悉大陆知识界情况的海外学者陈奎德介绍,一个极端的例子是,在大参考提供的在中国被封锁的资讯影响下,个别曾经是”新权威主义”或”新左派”的大陆著名知识分子甚至改变了自己先前的学术立场,修正了对中国问题的观点,转而为学术思想上的”自由派”。这是信息相对封闭状态中,心理比较成熟、真正追求知识和真理的人,在获得大量被封锁咨询之后的正常反应。也有反面的极端例子:个别”新左”知识分子,坚决摈弃大参考,明确拒绝接受与自己本来立论不同的咨询来源。以笔者的观点,这种拒之门外,坚决不理的反应,除了学术思想的成熟程度、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学术的诚实性值得检讨而外,也证明了大参考,对建立在不实信息基础上的学术思想所产生的强大冲击力量。

一个转换了过去生活环境的人,难免渐渐转换观察问题的参照系。对于从专制体制中来到民主体制中的知识分子来说,很容易逐渐撤换对专制弊端的批评立场,转而采取对民主体制弊端的批评立场。这固然与知识结构的变更、资讯方向的变更有关,但主要原因,是生活环境和生活体验的改变使他(她)渐渐淡化了对过去生存状态的感受。李洪宽的坚守在于,他始终把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后一个共产主义堡垒,摆在自己的电脑桌上,放在自己的面前。他没有被吸引了众多外国留学生的”美国梦”所消融,他揪住红色中国现实不放,把它作为自己观察世界、评论事物的参照。所以他的大参考,能够在信息轰炸的自由世界,不迷失方向,而总是针对中国校准目标,成为中国民间首选的信息载体。

说到”大参考”的风格,其实和它的主编李洪宽差不太多:李洪宽拓落不羁横竖不折,”大参考”不排版不做广告文章单刀直入基本没有废话;李洪宽做事往往不计算利害后果,”大参考”文章无视中国当局禁区;李洪宽办杂志无形中得罪不少人,”大参考”得罪的干脆就是一个专权集团。李洪宽前不久不幸把腿砸断、动弹不得,”大参考”立即跟着”卧床休息”了一些日子。

大参考诞生于中国强大的资讯需求市场

中国有绝大数量的官方报纸杂志电视广播,拥有不尽其数的官方订户和读者。但是,大参考仍然应运而生,蓬勃发展,冲破封锁,穿越大洋,在中国生根。大参考诞生的过程,说明拥有众多媒体的中国民众的资讯需求并不能在官方媒体中得到满足。事实上,正是官方媒体的”巨无霸”,在封锁、扭曲大量信息的同时,孕育了大参考诞生的基因,形成了大参考可报导信息的广阔空间。

那个空间存在了将近五十年。长期以来,只有境外洋人的”敌台”广播能够把触角伸进去。多年之后的1997年夏天,中国留学生李洪宽出车祸被困在病床。那些养伤的时间,一点一滴凝结起来,最后变成了这份突破言论禁区的大参考。他那时整日在网上”遛达”,发现中国不仅已经拥有了很多网民,而且注意到一些大陆网民贴出呼吁,请求能者多劳,转贴某网站的某资料、文章、书籍,以便他们阅读。李洪宽当时意识到,当中国第一批人刚刚开始学习利用网络汲取外海自由媒体信息时,中国当局已经紧跟一步,把一些政治敏感的网站和言论悄悄封了。那时起,李洪宽开始转发海外一些公共网站的信息文章给国内。后来他发现这方面的需求量有增无已。于是他动了一念,编了一个小程序,把国内的Email地址搜集起来,将检索成串的文章和重要信息,一次性向国内发送。

整个1997年夏天,养伤中的李洪宽为此忙得不可开交。到了9月份,海外广为流传赵紫阳致中共十五大的信,提出重新评价八九六四学潮的问题。接着,各种对中国黑幕中政治局势的猜测纷纷出笼。李洪宽历经八九六四,他对中国民间的脉搏模得很准。那时他手中已经拥有两万多中国大陆的Email地址了。他决定把这封信发进大陆。发的时候,他借用了中共高层内部传阅的那份秘密参考的称呼,给自己的电子资讯起了现今这个名子。

出乎李洪宽意料:此信一发不得了!应了那句俗话,回信”象雪片一样飞来”,约有两千多封!所有回信基本表达了下面两个意思:一,你是谁?或者,你们在哪里?二,不管你是谁,请你继续给我发!

赵紫阳公开信真伪且不论,其内容显然代表民意。它通过电子信件进入中国,在那个被封闭的国土上如同一颗炸弹。而李洪宽知道,他所收到的回音不过是那颗炸弹的余音而已。于是那两千个人的两千封信,改变了李洪宽的生活方向,把他变成了一个”职业的”新闻从业人员。从那时起,他每天以十多个小时的工作量,网罗天下有关评论、分析、报导,及时送入大陆电子邮箱。

大参考诞生过程除了说明中国的信息需求不可估量,还证明,无论它所传信息的性质还是它的发送方式,都基于一个目标,针对一个主题。这就是每期大参考开宗明义所言:”专门散播各种受中共查禁的新闻和评论,面向高层内部传阅:推动政治改革,突破新闻封锁,促进言论自由。”大参考单向直接输送到读者电子信箱的方式,还有一个自由言论世界容易忽略的好处:避免读者因任何主动获取这类资讯的行为,而被当局冠之以莫须有罪名,遭到制裁。

大参考至今坚持在经济穷困边缘

大参考虽然创造了49年以后冲破世界最大新闻禁区的奇迹,据了解,这份的杂志却至今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而且至今没有得到过任何组织或财团的资助,哪怕是那些以推动中国政治变革为其理念的众多基金会的资助。这个杂志的创办人和主要负责人李洪宽自己,自从中断学业、放弃在纽约华尔街股票经纪人的工作,全职投入这项工作起,就失去了固定的经济来源。先后有大约十人参与编辑过大参考,全部是义务工。他个人的生活,则靠从前积攒的一点收入支撑。撑不下去最近这一两年,海外民主运动领袖魏京生先生私人出钱,接济这位生活及其简单而物质要求不高的单身汉。

李洪宽英文流利,年富力强,独身一人,精力充沛。凭他的能力和智慧,不难在美国这个自由世界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维持一种体面的生活。他当然还可以生活的更好:完成医学学业,成为医学生物化学博士,进入没有高薪阶层,成为一个象模像样的中产阶级、新知识移民。其实他已经进入了这个美国新移民趋之若鹜的道路。他1991年因不满中国当局对八九学运的态度而出国来美,在纽约的”爱因斯坦研究院”读分子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博士学位。第一次摔断腿之后,虽然中断了学业,但是并没有中断他既定的美国生活方式和道路:他开始在纽约打工挣钱,并逐渐发展为华尔街的一个股票代理商,进入了美国主流商业社会。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当时活的”很滋润”。但是他最终彻底放弃了”滋润”的生活,转而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没有回馈、不计成本的”自由言论发送器”。

这台发送器对准大陆运转,一开动就是五年,没有中断一天,直到不久前意外嗄然而止,人们才发现别说日常保养,它连故障维修的经费都出不起。由于没有经济能力购买医疗保险,这次断腿事故导致李洪宽拖着完全骨折而肿涨异常的腿,在孤独中撑了整整三天。在无力自理的情况下,这个不对任何援助抱希望也不肯张口求援的人,播过两次美国911紧急救援电话,被送到一家医院后,据说给他做了最简单的处理,就坚持让他回家。他随后还播过几个寻找魏京生的电话,然后就躺在床上听天由命了。是在朋友的帮助下,他最终在一家小医院获得人道救治。断腿是接上了,手术很成功,但他为此欠下了大约两万手术医疗费用。不知道李洪宽能有什么办法,偿还这些费用。

李洪宽至今未婚,也没有女朋友。究其原因,可能是让大参考迷得太深,倾家荡产呕心沥血也要长相守。手术后没几天,生活还没能自理,抱着一个手提电脑在地铺上,已经让大参考重新登陆了。但是他都来美国十年时间了,自己的身份问题一直没有时间照料,一直至今仍悬而未决。绿卡幸亏有几个热心的美国大学生帮着他申请。医疗问题是另一项悬而未决的难题。没有医疗保险,无病则已,有病必定难以支付。但是李洪宽买不起医疗保险。政府有医疗福利待遇,但是据悉,按照他居住地的政府规定,只有未成年人和永久残疾人,才有资格得到当地政府提供的医疗资助。李洪宽对此望尘莫及,除非他这次断腿放弃救治,就此变成残疾人。

李洪宽日常生活极为简单,为了减少开支,平日缩衣节食。他的心思几乎都用在如何将大参考办得更好,而且一天比一天好。他对目前大参考极度缺乏资助的状况并无抱怨,反而认为,为了一个理想事业,放弃个人享乐是极为正常的做法。此类事情历史上先例很多,现如今在海外民主运动及其艰难的情况下,更是不可避免也无需抱怨的。”要干,就干大事!””无论做什么都要吃苦,为什么不吃苦做一项对中国有意义的事业?”就这样,他把自己艰苦卓绝的奉献和努力,同等于追求个人生活幸福的努力了。他同时愉快地强调:这些年,他办大参考收获甚大,无形中等于拿了一个新闻硕士学位。

在这个程式化、庸俗化的世界上,述说一个不平凡的故事已经不会有多少人相信了。精明干练的人们习惯于看穿他人的虚伪、证明他人的谬误,却难得检点自己所依凭的尺寸是否合适,标准是否正确。所以李洪宽不仅经济生活贫困,某种程度上,还相对孤独。除了他的那些无法表达自己意见的大陆读者们,在他周围的世界中,李洪宽的故事有点象天方夜潭。

大参考潜力十足但急需援助

第一次摔断腿,摔掉了李洪宽作为一个热门的分子生物学博士的前程;腿脚康复之后,李洪宽东山再起,在华尔街踢打出了一片不大不小的股票经营天地。用他自己的话说,”活得挺滋润”。不料跟者来了车祸,他倒在病床上,不期然弄出了一个让中国民间喜出望外,让当局咬牙切齿的大参考。不久撞上中共十五大召开,江泽民出访美国。江先生手中握有成千上万的大陆官方媒体报纸,就是不喜欢新闻个体户李洪宽。他在华尔街股票交易所那一锤子一砸,仅一天之内,就把当时李洪宽不太多但也不太少的”资产”缩水了百分之三十。此后五年之间,大参考断然丢弃华尔街的商场利益,卯着劲儿,跟新闻言论封锁墙叫真儿,不仅突破封锁走进中国大陆知识界,而且以一百多万的数量,闯入大学校园、网巴、家庭等各处的电子邮箱。弄得当局无从防范,抓住为李洪宽提供邮址的幕后英雄林海宣判有罪。

五年过去,李洪宽手中的电子信箱地址增加到了一千万个。别人以为这不大可能,他却认为这远远不够。因为中国注册的电子信箱已经达到了四千万个。而他才拥有其中的四分之一。其实有了地址也暂时没有用,因为李洪宽没有资金也没有能力充分利用手中一千万个地址,发送大参考。技术上,最简单地说,如果他敢于再曾加经发送的地址,等于给他有限的电脑功能加码,电脑就要拒绝运转了。不可思议的是,就在李洪宽急需资金扩展大参考发行量的时候,时逢中共即将召开全会,江先生又来了。这次李洪宽已经没有”资产”可以缩水,但是他那条曾经断过的腿却又断了。

断到如此节骨眼儿上,令人咋舌。

李洪宽对中国现今执政党决不认同,而且老跟它对着干。他不屑于洁身自好、躲避”民运”标签的时髦大潮,他骄傲地把自己的电子刊物叫做”民运刊物”。他明确地表示,要彻底脱离中国建政以来形成的一整套意识形态话语系统。不过如果你问他”你为什么这么反党?”他一句话就把你的问题消解掉:”你应该问我,你为什么这么追求自由?”然后你问他你为什么这么追求自由?他就说,说得十分干脆:”因为党反对人的自由、剥夺人生而拥有的各项基本权利!”所以李洪宽对于自己必然反党这件事表示无奈。

李洪宽说他无论如何也要坚持把大参考办下去。他知道自己的价值,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他依旧没有抱怨,而且对大参考未来充满信心。虽然如此,支持言论自由理念、关怀中国现状的人们似乎没有理由袖手旁观。因为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人手上,乃至道义上,大参考确实需要援助。

(“原载《民主中国》,本次转载,作者将文章题目做了修改,内容做了增补”)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智叟: 解放军正在错失攻台良机吗?
传中央书记处向政治局报送法轮功平反预备方案
大参考:中共面临捉放与改造怀柔法轮功困惑
大参考:南方有一小撮蝗虫肆虐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