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交行为回顾】北明:八国联军中的美国(四)——警卫进京清政府认可

北明

人气 10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2月6日讯】中国妇孺被杀,康格要求全面调查

义和团运动在1900年5月下旬已经发展为公开的全面的杀戮和暴动。5月25日,又有9名归依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派的中国妇孺教徒以残忍方式被害,家园被抢劫并焚毁。于此同时,北京附近保定的铁路桥梁、车站被毁,车上外国公民逃往天津。清兵违规袭击外国公民。接下来,北京附近通往天津的车站丰台被焚烧,京津交通中断。义和团继续向北京进发。

美国却依然相信中国政府的诚意,康格28日电告海说“中国政府试图平息但是显然无法奏效。”(Telegram. Mr Conger to Mr. Hay. May 28.1900. p.132 and June 2, 1900)

各公使馆已经一再调整对中国时局的策略。而美国的注意力却首先集中于中国基督徒被害事件上。经过两天的调查核实,确证9名妇孺被害消息无误。美国公使馆遂于29日将事件调查报告作为备忘录呈交清政府总理衙门。

30日,公使康格写信通告清政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愤怒地指出:仅仅由于这些妇女儿童归依美国宗教就被义和团残忍地杀害了。“我曾经最早并多次为此警告您的圣上和阁下,坚持要求保护这些穷苦人,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而中国政府并未立即派兵制止。而且很多情况下士兵行动迟缓,不仅没有逮捕凶手反而与义和团关系密切。”历经半年多与清政府官方的交往,康格终于意识到他所面对的棘手局面,中国政府并非无能,而是纵容杀戮。康格言辞明确却仍然有所保留地指出,美国“不能够忽略中国政府部分官员公然无视中国在协约上所承担的义务的事实。因此,对于这项恐怖事件,中国政府不能逃脱其全部责任。”康格要求立即全面调查事件,逮捕并适当惩罚凶手,保护目前幸免遇难的中国教徒安全返回家园,并不再受到迫害。康格最后要求清政府就处理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尽快通知他。最后,他这样结束这封令他十分焦虑而愤怒的外交信件:“我再次提供一个机会以便确保我对您的最高敬意。”(letter. Mr. Conger to the Tsungli Yamen. Legation of the Unites States, Pekin, China, May 30, 1900)

各国连续通告清廷派警卫进京

5月28日,收到9位妇女儿童被残害的消息之后,其他各国的反应首先是自己的安全。包括美国在内的德、英、奥、法、意、日、俄八国联合致信大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通告说八国决定为立即送军事派遣队抵京召开会议。并要求清政府为此安排火车运送派遣队到京。通告强调说:各国使节长时间以来一直呼吁解决义和团问题。这个问题的持续发展只能使中国当前的局势恶化。对此一要求,各国使节没有授权中国政府置之不理。(The Dean of the Diplomatic Crops to the Tsungli Yamen, Pekin, May 28, 1900)

次日,29日,总理衙门的回复重复过去的陈词滥调说,已经派清兵赴各地平息暴乱,同时将再度颁发御旨令有关地区恢复秩序。盗贼源起,没有枪械,故易于迅速平息。总理衙门请求三五日之后各国再做决定。(The Tsungli Yamen to the Dean of the Diplomatic Corips. Pekin, May 29,1900)而事实上, 自1890年代山东巡抚李秉衡对义和团的暗中暗中煽动到1899年继任巡抚毓贤公开庇护,朝廷对义和团的纵容乃至支援在民间已经不是什么秘密。虽然由于裕禄和袁世凯的劝阻,朝廷没有收纳义和团拳民为团练。但是慈禧已经召拳民入京,不仅奖励其首领,而且命内侍宫女习其武艺。此风一开,不少拳民还被亲贵、公王府召去卫护宫邸,清军官兵也入团习拳。

各国公使未必了解这些情况,但是清政府和总理衙门的信誉资源已经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丧?p尽。华各国公使接到总理衙门回复,断定乃是一纸空文。“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历史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5月30日,英国公使窦纳乐爵士 (Claude MacDonald. 1852-1915)带领各国公使面见清政府总理衙门徐用仪、许景澄、袁昶、廖寿恒和联袁五位大臣,恳切要求特许派送各国武装警卫人员到京保护外国公使馆并提供运送设备。窦纳乐爵士举例说明他们无法再依靠中国军队的保护(两个英国人在丰台遭受守护永定门的清兵袭击以及保护法国工程师的清兵在法国人离去后烧毁了他们的住房)。窦纳乐爵士强调,如果中国政府拒绝应允这项合理要求,警卫将在没有准许的情况下抵达。衙门官员回应说要请示正在颐和圆的光绪皇帝,次日清晨才能做答。窦纳乐爵士指出,回答不能延迟,每一刻的延迟都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在俄国、法国、美国公使表示了对窦纳乐爵士意见的明确支援后,窦纳乐爵士再度强调指出,中国军人的行为证明与盗贼并无二致,在如此的紧急情况下无法信靠。清政府官员表示当日下午就将此次会面内容上奏皇帝。焦虑失望而愤怒各国公使们在会议结束前再次告知,无论清政府是否奏准,他们都坚持引兵自救。 (Memorandum of an interview between the ministers of Grant Britain, Rissian, Franc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Messrs. Hsu Yung-i, Hs Ching-cheng, Yuan Chang, Liao shou-heng, and Lien Yuan, ministers of the Tsungli Yamen, on the 30th of May, 1900.下同 )

会晤结束在31下午四时许。接下来三十个小时内焦虑等待中的各国公使没有得到任何回复。

各国警卫抵京

31日凌晨,联合公使发出联合命令,紧急调遣警卫队进京担任公馆保卫任务。命令同时抄送清政府总督。31日凌晨两点,公使馆得到通知说,命令已经送出。5月的最后一天夜间八点许,三百多名英国、俄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和美国的警卫人员(美国50名,俄国75名,英国75名,法国75名,意大利40名,日本25名)终于抵达北京。德国和澳大利亚的警卫则已经登途。 (Mr. Conger to Mr. Hay. Legation of the Unites States, Pekin, China, June 2, 1900)

人都到了,清政府的回复才跚跚来迟。说是,如果外国公使坚持派军队进京,清政府将采取中立立场而不进行阻止。(The Tsungli Yamen to the Foreign Ministers. Pekin, June 1, 1900)

按照国际惯例,保护外国领事馆的安全是所在国政府的责任。外国武装出兵实属违反规定。然而这一惯例并不适合八国警卫进京。因为谁都知道,义和团报暴民正在周边滥杀无辜,并向北京接近。半年之久的和平交涉非但没有缓解危机,反而清军又和义和团私下联手。清政府政府违反协约在先,各国派警卫在后。及至德国公使和日本书记官死于北京街头乱匪之下,就更无惯例可言了。再者,最初所谓军队进京,不过是些驻天津大沽港口的水兵。因为情况紧急,远海来不及运送正规军,所以美国在内各国大都以水兵凑数,只求有武装人力进京自保。此外,八国从召开会议到决定派出安全警卫,从通知清政府到下达命令,所有过程不仅公开透明,而且通知到位。对义和团暴力心知肚明,算盘精细的清政府,当然知道事情如何发展到今天的地步。清政府没有理由向一百年后今天被误导的中国民众这样,认为八国武装入京,铁定是“对华侵略行为”。

康格对于警卫到达的感觉是:在义和团烧杀抢掠的威胁中,北京极大地获得安定。然而他还是过于天真了。(Mr. Conger to Mr. Hay. Legation of Unites States, Pekin, china, June 2, 1900)事情并不向康格想象的这样简单,“八国联军”还必须对更严重的危机作出更严重的反应。康格本人面临乱局,身陷困境,感受日渐临近的危难,为了保护在华公使和美国人及中国教民的安全,他与远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政府还将有一场相当艰难的沟通。而美国政府为了自己的理想和原则,还将作出更艰难的选择。

(作者为自由亚洲电台专题节目主持人
下期预告:美国试图迫使清廷采取强力措施)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美国外交行为回顾】北明:八国联军中的美国(三)——希望落空,要求警卫公使馆 (1/30/2002)    
  • 【美国外交行为回顾】北明: 八国联军中的美国(二)——美国与中国恳谈义和团问题 (1/23/2002)    
  • 【美国外交行为回顾】北明: 八国联军中的美国(一)——美军参加“八国联军”在华行动的证据和更多疑问 (1/13/2002)    
  • 【美国外交行为回顾】北明:美国在八国庚子索款谈判中为中国代言——庚子赔款中的美国之二 (1/2/2002)    
  • 【纪元特稿】夏建: 美国加入八国联军在华行动的历史考证 (12/27/2001)    
  • 【美国外交行为回顾】北明:美国柄持公正原则,维护中国利益——庚子赔款中的美国之一 (12/25/2001)    
  • 【美国外交行为回顾】北明: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六)——美军在联军中的“侵略行为”阙疑 (12/17/2001)    
  • 【美国外交行为回顾】北明: 维护中国领土与主权——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五) (12/14/2001)    
  • 【美国外交行为回顾】北明:门户开放政策的二度提出——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四) (12/11/2001)    
  • 美国人重返喀布尔前美使馆 (12/11/2001)    
  • 鲍尔抵莫斯科会商阿富汗前途 (12/10/2001)    
  • 神学士投降未缴械 堪达哈情势混乱 (12/9/2001)    
  • 胡平:美国外交政策的国家利益原则 (12/6/2001)    
  • 反恐战争全球战略角力 (12/5/2001)    
  • 【美国外交行为回顾】北明:门户开放与加入世贸——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三) (12/4/2001)    
  • 胡平: 美国外交政策的国家利益原则 (12/3/2001)    
  • 九一一之后美国外交独领风骚 (11/27/2001)    
  • 【美国外交行为回顾】北明: 制约欧洲列强,保护中国关税自主权,保证中国关税收入——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二) (11/27/2001)    
  • 【美国外交行为回顾】北明:门户开放政策的背景与出台——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一) (11/21/2001)
  • 相关新闻
    【美国外交行为回顾】北明:美国在八国庚子索款谈判中为中国代言——庚子赔款中的美国之二
    【美国外交行为回顾】北明: 八国联军中的美国(一)——美军参加“八国联军”在华行动的证据和更多疑问
    【美国外交行为回顾】北明: 八国联军中的美国(二)——美国与中国恳谈义和团问题
    【美国外交行为回顾】北明:八国联军中的美国(三)——希望落空,要求警卫公使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