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三枚地雷引爆香港弱点尽露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3月5日讯】据明报3月5日报导﹐教授陈坤耀教授认为,港英政府时代,的确为今天的经济问题埋下了三枚地雷,即教育、科技及财政制度,结果在回归后因金融风暴引爆,又遇上资讯科技革命,令潜伏的问题暴露无遗。陈教授解释﹕

一、普及教育,质素未能保证﹕政府在将精英教育转为普及教育的过程中,未能保证成功及质素。当时政府以为普及教育,即令教育规模增大,单位成本下降,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在精英教育时,学生是精英,不用花太多钱他自会成功,但普及教育后规模虽增大,单位成本反会上升,因学生不再是精英,要花费更多资源才可教育他们成才。

虽然九十年代教育投资大大增加,但主要花在大专教育上,而大学的质与量确有上升,但基础教育的人均资助却没有增加,甚至可能下跌了。

其实,当年大专教育普及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八九民运之后,香港有很多专业人士移民,前港督卫奕信担心香港失去“功能核心”,因此大量培训人才,城大法律学院及中大医学院因此获得大力栽培,谁知今天人才回流,造成供应过多。

二、未曾落实科技政策﹕港英政府在七十年代能源危机时,曾想过要工业多元化,培育香港科技根基。74/75年经济负增长,失业率非正式统计达10%以上,但一年后就复苏了,经济增长还达到18%,工业多元化的报告在七九年出台时,刚好碰上中国改革开放,制造业可以维持原来档次搬厂回内地生产,借廉价土地和劳工发财,根本不用提升技术,工业多元化报告刚发表就已经过时了﹗结果港府亦没有再想要发展科技,唯一落实了的,就是搞科技大学,但今天科大最出名的却是会计财务商科课程﹗香港并非要建立很强的科技根基从事发明,但最少要有能力追上别人的发展,懂得应用,但今天连这能力也没有。

三、财政收入过分依赖地产﹕港英政府财政政策,带有内在不可长久维持的问题(built-inunsustainable),过分依赖地产及相关行业的收入,如印花税、地产、建筑公司、地产代理等利得税,约75%税收均与地产有关,在彭励治年代,卖地收入高达政府收入25至30%,因此,今天的赤字问题完全是可以预见的,公务员开支等都只是次要原因。

即是说,当时香港根本不是自由市场经济,其主要社会资源都由政府垄断,由政府分配,即使计划经济体系也没有这么严重,因此当地产泡沫爆破,根本不可能没有赤字出现。

这三枚地雷,在九七后的亚洲金融风暴及资讯科技革命中被引爆了,将香港的弱点充分暴露。陈坤耀强调,这说法并非为董先生辩护,而是觉得董先生真的很惨﹗

他进一步解释,香港的地产其实十分脆弱,因购买房屋不外三个原因﹕一、投机炒卖﹔二、储蓄﹔三、真正住屋需求,而第一及第二项需求均十分脆弱。而九七前地产大幅上升,并非全是政府的错,其实与联系汇率及中国经济起飞有关。

九七前,大家都知道联汇不会改变,但当时却有通胀,在通胀时货币却不可贬值,唯一的结果就是资产升值。另一原因,是中国经济起飞,大量资金涌来香港,令地产不断上扬,前港督彭定康一度想降温,但无法扭转市场高涨的情绪,到九七过渡将至时,更不会遏抑楼市,但楼市狂升其实是没有真正需求支持的。后来,市民对楼市必升的信心没有了,中国整顿金融系统后,资金涌来港的情??减少了,东南亚资金来港亦减少了,所以,地产市道的衰落,在五年前就可以预见的,既不可能亦不应该回到九七年那种泡沫去,有学者提出,恒指重见两万点,楼价两万元一呎,香港经济便搞掂,这是错的,这样的价格根本不可能维持。

后来的新经济资讯科技革命,对香港“再踩一脚”,因为资讯科技转变,令许多原来无法搬移的服务业都可以溜走,要生存不能再靠一两门专业知识,必须有适应转变的能力,传统上以教授技术为主的教育已不足够,要朝创意、通才等方向发展。

香港另一问题是内部缺乏竞争。资讯科技的变革令全球竞争更激烈,但香港内部并不开放,缺乏竞争,影响了对外的竞争力。香港的官员仍不明白,仍然误解竞争力的意思。他们常说根据很多调查,香港有甚高的竞争力,但我指的是内部竞争,而非对外竞争力。过去香港正因市场不开放,别人必须加入你的联盟,因此引致你有高的竞争力,但在资讯科技革命的年代,只有内部有足够竞争,对外才有竞争力。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朱镕基政府报告承认中国存在诸多问题 (3/5/2002)    
  • 锋面接近 人造雨明天登场 (3/5/2002)    
  • 预期美国经济复苏 全球股市反弹 (3/5/2002)    
  • 美国企业的新弹性减轻经济衰退冲击 (3/5/2002)    
  • 美国股市继续大幅上扬 道琼创7 1/2月新高 (3/5/2002)    
  • 美财长赴波斯湾加紧扼止恐怖分子资金 (3/5/2002)    
  • 复苏春风迎面而来 美国出现三大“涨” (3/5/2002)    
  • 人大代表:大陆经济暗藏“内懮”不能忽视 (3/5/2002)    
  • 欧元地区经济信心指标连续两月上扬 (3/5/2002)    
  • 欧洲股市步亚洲之后全面上扬 (3/5/2002)    
  • 总统表示台湾在两岸竞争中仍可拥有经济优势 (3/4/2002)    
  • 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得主将来台演讲 (3/4/2002)    
  • 大陆今年财政赤字将逾三千亿人民币 (3/4/2002)    
  • 恒生银行预测香港失业情况会进一步恶化 (3/4/2002)    
  • 大陆人士来台申请 立委邱议莹要求严格审查 (3/4/2002)    
  • 【纪元专栏】范锦明:只有中国银行有问题吗? (3/4/2002)    
  • 经济差办公室性暴力增四倍 (3/4/2002)    
  • 千人反加税促救民生 (3/4/2002)    
  • 私校一成学生无钱交学费 (3/4/2002)
  • 相关新闻
    私校一成学生无钱交学费
    千人反加税促救民生
    经济差办公室性暴力增四倍
    【纪元专栏】范锦明:只有中国银行有问题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