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官员:高考分数线为何难统一

人气 1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4月26日讯】“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目前正忙于参加高考报名工作的高中学子们尽管心无旁骛﹐但分数线肯定是每个备战高考的学子心中“永远的痛”。

北京晚报4月25日报道﹐统一时间参加高考﹐统一的高考试题﹐然而全国各地录取分数线却并不统一﹐有些地区分数线竟然可差100分﹐让学子们想不通的是﹐高考录取分数线为何不能统一﹖每年高考前﹐都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倾斜的分数线是否合理的问题﹐今天(4.25)上午﹐做客《时空连线》的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瞿振元就此问题作了详尽的解答。

各地有差异分数难统一

据瞿振元介绍说﹐目前的高考是全国统一招生考试﹐这包括统一一个时间﹐统一一张卷子﹐但是阅卷是分层组织﹐即使有共同的参考答案﹐各省市具体组织阅卷的过程当中﹐掌握松紧的程度还是有一定的差异﹐全国各地“600分”的实际份量也不一样。“有的地方为了本地能够有更多的学生上学﹐高抬贵手﹐松一把﹐分数就发毛了﹐这个情况肯定会发生。”

但从纯技术的层面来看﹐又必须分省阅卷。以今年为例﹐全国会有将近500万左右的考生﹐每个考生要考五门课﹐如果将2500万份卷子放在一起来阅﹐可想这个难度的复杂性和不可能性。除了这些原因﹐实际上招生录取工作还涉及到其他多种复杂因素﹐比如说民族政策等﹐各地的一些实际情况与地区的差异是长期历史原因造成的﹐因此﹐有些地方必须考虑一些倾斜性的政策。

另外﹐中央部门自己所属的高等学校在全国招收也存在分布的合理性问题。一般来讲﹐这些学校在当地招得多一点﹐从外地招得少一点﹐这当然有很多历史的原因﹐也包括这个学校本身吃这个地方的饭﹐喝这个地方的水﹐用这个地方的电﹐烧这个地方的气﹐很多因素﹐千丝万缕。因为这些学校大多是好学校﹐大家都希望上北大﹑清华﹑人大﹑复旦﹑上海交大等等﹐所以这些学校应该在全国有一个合理的地域分布。

瞿振元说﹐看待整个招生录取工作不能只看分数﹐这个问题还不能以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可能还是多元的﹑非线性的﹐必须要考虑综合因素以及全国的整体利益达到最大化﹐因此﹐无法统一分数线﹐统一分数线很可能会产生新的不公平。

资源配置优化才能体现公平究竟怎样划线才公平﹖

瞿振元解释说﹐由于各省市的高等教育资源现有的资源有很大差别﹐实际上每个省的招生总人数是三部分组成的﹕一部分就是中央部门所属院校面向全国招收的﹐比如北大﹑清华﹑人大等等﹔第二部分是省属高等学校跨省招收的﹐比如北京工业大学不只是在北京招生﹐可能到河北﹑天津﹑内蒙古等地招收一部分学生﹔第三部分就是本省所属的学校在本省招收的。其中﹐中央所属的学校招生数量只占到14%﹐数额比较少﹐省市所属学校跨省区招生的也只有14%﹐本省所属的学校向本省招收占72%﹐所以﹐分数线的底线应该是面向那些本省所属的高等院校。因此﹐如果某个地方本省招生的学校比较多﹐招生能力比较强﹐招生人数肯定比较多﹐而分数相对就比较低。

瞿振元表示﹐中央政府会鼓励和支持省属高等学校﹐特别是发达省份和发达城市对不发达地区的支持﹐比如说北京每年在内蒙古招生比较多﹐这有助于教育资源相对的均衡﹐对此教育部一向采取鼓励和支持的政策。

分数线不一样的时候﹐就存在着各个省﹑各个市之间的人才配置问题﹐如果分数线全国都是一样的﹐可能会导致所有的考生都跑到北大﹑清华﹐造成人才过于集中﹐对全国整盘棋不利。因为各种类型的学校都要有比较好的学生﹐各个学科都应该有自己优秀的人才﹐这样有利于学科的发展﹐各地也有一个均衡发展的问题。所以﹐学生资源在各学科﹑各地区﹑各学校的配置问题要实现优化﹐这个资源配置的优化不能用计划的办法去做﹐而是要根据新的情况﹐用更合理的办法去做。

今年高校计划招生275万

考大学不易﹐现在大学毕业后想找个可心的工作同样不容易﹐而目前很多高校仍在扩大招生规模。

对此﹐瞿振元解释说﹐我国高校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13%﹐但与整个世界相比还很落后﹐即使在发展中国家这个入学率也不算高。高校入学率低﹐不利于提高我们的民族素质﹐再加上中国人口多﹐必须经过培训﹑学习﹑教育﹐才能将人口负担变成人力资源。所以﹐对我们国家来说﹐我们的大学生不是多了﹐而是少了。自从高等教育的规模从1999年开始持续增长﹐1998年高等学校招生108万人﹐1999年招生159﹒5万﹐增长了47﹒4%﹐2000年高校招生人数又增长到了220万﹐2001年则达到了260万﹐今年全国高校准备招生人数又是一个新纪录———275万。

瞿振元透露﹐在未来的一些年里﹐高校的扩招还会继续进行﹐招生人数增长率比过去两三年略低﹐基本维持在5%左右。与此同时﹐研究生的招生数量也会有所扩大﹐今年研究生招生人数将达到20万。

择业观念要更新别拿自己当干部

瞿振元认为﹐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是结构失衡﹐而不是毕业生数量太多。过去的大学毕业生集中在“四大院”里就业﹐即院校﹑机关大院﹑科研院所以及医院﹐过去﹐“四大院”几乎吸纳了毕业生总数的70%﹐而真正到生产第一线去的大学毕业生相当有限。大学生就业的岗位和我们实际工作需要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比如说乡里面一个会计﹐过去能认字﹑记账就可以胜任﹐而如今在比较发达的一个乡做会计﹐不仅要会识字﹑记账﹐而且要懂得审计﹐懂得市场。许多过去不需要大学生的岗位都有了新的岗位要求。大学生要实事求是地就业﹐必须克服把大学毕业生看成是干部的观念﹐要到国家真正需要的各种各样的岗位上就业。(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学生报内地大学避高考 (4/25/2002)    
  • 高考错题考试局遗憾 (4/20/2002)    
  • 高考派错卷试题外泄 (4/12/2002)    
  • 高考能否实行全国统一分数线?教育部官员答疑 (4/7/2002)    
  • 青海新疆高考录取率超过京沪居全国第一第二 (4/7/2002)    
  • 孩子稚嫩的肩膀扛不起太多 (2/21/2002)    
  • 成人高考作弊之风愈刮愈烈 考场混乱不堪 (2/1/2002)    
  • 春季高考今举行 北京首用”3+X” (1/29/2002)    
  • 公安局接警后称”走不开” 少女命丧高考路上 (1/16/2002)    
  • 作弊风 大学出现聘枪手广告 (1/14/2002)    
  • 北京校园贴出广告 重金聘请高考枪手 (1/13/2002)
  • 相关新闻
    北京校园贴出广告 重金聘请高考枪手
    公安局接警后称"走不开" 少女命丧高考路上
    春季高考今举行 北京首用"3+X"
    成人高考作弊之风愈刮愈烈 考场混乱不堪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