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秀冬推动废物回收工业创就业

人气 1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7月11日讯】环境运输及工务局长廖秀冬继“排污交易”、赔偿收地鼓励保育后,昨日接受本报访问时又表示,现时只在源头做废物回收作用不大,未来会效法以零废物作目标的德国,发展港式分类回收工业。连日来发表不少过去不甚为公务员接受的新思维的她亦预期,与公务员的磨合将远比局长之间的磨合需要更多时间。

政府内部过去对外界以推动绿色工业创造就业的建议并不积极,新任环境运输及工务局长昨日接受访问时,则提出与以往立场截然不同的新构思,称会研究将废物分类工业化,创造就业。她说,德国订下零废物的目标,废物回收是一大工业,香港的问题是地太贵,运输成本高,又无地方贮存垃圾。

据明报7月11日报导﹐不过,虽然香港人口密集,但她相信仍有空间按本地情况发展废物回收工业,且可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她认为可改善现时运输资源,将垃圾分开干与湿,并可利用废物转运站的土地进行回收。

她指现时政府于源头分三色筒分类收垃圾很难成功,“德国是收完才分类,应将(香港)现有规模扩大,工业化,而非只做一点点”。

至于她的另一个新构思——透过“排污交易”解决跨境污染。廖秀冬说,正于“友好”的层面进行沟通,“经济科(经济发展及劳工局)亦认为可以,运用经济手段可以接受”。她相信,按内地经验,三年便可落实。

她说,内地对“排污交易”很有兴趣,环保团体亦大部分接受,她稍后亦会向广东省政府提出。“在美国‘排污交易’是一门千亿万元的大生意”。至于政府是否接受﹖她表示会探讨,“但不希望因为是新idea(意见)便不接受”。

对于新局长的连串构思,有官员就无奈地表示,在问责制下,“老板话做便做,喜欢派钱也可以,以免被人反指说公务员什么都话‘唔得’”。官员说,过去政府所考虑的,是公帑是否用得其所,及有否违背其他政策,尊重局长的“新思维”之余,未来亦只有继续向局长指出漏洞及限制之所在,“但决定最终在她”。

有关“排污交易”的概念,是因应本港受珠三角区域性污染影响,两地设定减少排量之后,由于香港的排放标准高,厂商要花上大量资源才可提升减排,两地政府立例制订监测“排污交易”的机制,港商便以较小的投资向内地买排放配额,提升整体的效益。廖秀冬为港府作顾问时已作出建议,但政府当时对此甚有保留。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新加坡公司用旧电脑炼金
【纪元专栏】夏爱苏: 文学与砍头
广东毒废物制樽装蒸馏水 厂方辩称:“是节约”
小心: 登革热 泰国旅游局发急电解释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