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12岁女孩的绝命书”:低龄化竞争很受伤

人气 2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7月19日讯】12岁的山西女孩恬恬写下绝命书,因为“作业太多”而早早地结束年幼的生命。扼腕之余,不得不让人深思,到底是什么让一个12岁的女孩不堪重负?

青年报7月18日报道﹐虽然上海没有发生这样极端的现像,但在上海,孩子学习压力大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像,由于学习压力而引发的儿童焦虑、儿童抑郁也时有发生。

昨天记者采访了上海市心理卫生中心专门从事儿童心理研究的杜亚松博士。他分析说,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压力让孩子过早地承担了这个年龄不该承受的重负;如果孩子的心理防线比较脆弱,就可能导致悲剧发生。

不要自加“紧箍咒”

虽然“素质教育”在小学、中学蓬勃发展,但只要中考、高考的考试体制下家庭和舆论过度重视分数的压力依然存在,学生就无法真正放轻松。

杜亚松博士介绍,每到年中和年末学生考试时间,到心理卫生中心咨询的学生就成倍增长,交谈中他发现,“考试”、“成绩”这些东西,无形中压抑着一部分学生的生活,甚至改变了他们本来的性情。

“既然人为的压力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学生就应该在心理上适应它。”杜亚松博士指出,考生没有必要给自己加“紧箍咒”–––考不上名牌大学,还有普通大学,人生的选择应该是多样的。

过早竞争并不利

幼儿园、小学就要进“名牌”,中学更要“重点”。有目共睹的是,学业竞争越来越低龄化。除了“中考”、“高考”这种普遍被认为是“定终身”的大考以外,连有的小学也有入学考试,甚至有“名牌”幼儿园还有要求面试,不能做简单加减法就被拒之门外。

不到10岁的孩子不仅要在学校念好书,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班”陶冶情操,提高整体素质。前坐的孩子在学钢琴,旁边的同学在练国画……对孩子而言,学校就是个小社会,周围的同学是孩子给自己定位的参照系,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学习好,但不可能人人都有能力学习好,周围同学“隐性压力”让有些孩子无处可逃。

四、五岁的孩子就被迫学着去“争”去“拼”去“表现”,杜亚松博士指出,过早地参与竞争,其结果并不一定能像父母想像中那样有利于孩子成长。

让孩子说出想法

“如果孩子和家长之间多些沟通,很多悲剧就不会发生。”杜亚松博士对此深有感慨。在他这里咨询的小病人中,很多孩子和父母的沟通几乎为“零”!

目前,上海没有针对学生压力做过权威调查,但据黑龙江省对885名中学生进行一次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只有6.0%的中学生感觉生活轻松,余下90%以上学生中,感觉学习成绩压力大的占72.8%。相比黑龙江的学生,上海学生的负荷恐怕有增无减。

家长对孩子期望很高,而孩子常常敢怨而不敢言,“港湾”反倒成了负累。其实,在孩子和家长的交流中间,家长应该积极主动;可以这么说,没有理解孩子是家长的失职。

专家指出,治疗孩子心病的“良药”就是营造平等交流的家庭环境,让孩子说出想法。(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中共信息部队偷师美军 专家:落后至少10年
一小型客车在鹤哈高速发生交通事故 5死12伤
美国连出重拳 人口贩运报告首提活摘信息
利元亨股价暴跌 分析:股民被坑到找不着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