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焯鸿:香港制口罩折射品质信任 “香港制造”不会成绝响

人气 111

【大纪元2020年09月14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晓彤、梁珍香港报导)围绕中共病毒疫情,中、美脱钩加剧,“香港制造”的荣耀正在被“中国制造”的标签覆盖。在政府及商会声称此举对香港影响甚微之际,“香港制造”所凝聚着的精神及品质是否成为绝响?香港的企业及实业家又如何在大变局下走出生存之道?中科监察主席潘焯鸿先生在《珍言真语》节目中娓娓道来。

“香港制造”的声誉来自品质

潘焯鸿介绍目前香港工业所呈现的一个状态是大量依赖大陆生产,这让整体工业有太多限制及局限性。此外,香港虽然有很多品牌出口,并不都是“香港制造”,而香港厂商生产的口罩几乎是100%“香港制造”。

潘焯鸿说,香港有条例以及香港人的质素令到产品质量是有保证的,不会用假货,会抽检货品,货品质量不达标、有问题的、有瑕疵的会被检验出来。但大陆许多工厂追求量产、数量和速度,导致工厂不抽检,除非外国订单。

他继续说,今年二、三月份,中国大陆向海外多国出口大量口罩,包括赠送、援助及买卖贸易,但在外国海关被抽检的过程中发现,中国出口的口罩和标准相差甚远。所以当时很多国家,包括意大利,捷克,加拿大,美国和西欧都要求退货。但这让香港的口罩业开始萌芽并腾飞。

他将原因总结为:第一,海外客户对中国制造有疑惑;第二,海外客户更信任“香港制造”的品质;第三,香港口罩本身的生产工艺,生产水平及标准达到客户国家的标准要求。因此香港口罩工业在二、三月份开始萌芽,三、四月份开始发扬光大,大概出现了近七十家口罩工厂。

潘焯鸿透露,“中国制造”对香港本土销售亦造成影响。他说,“影响不在于‘中国制造’这个标签,是在于‘中国制造’这个事实。”

由于大量中国制造、粗制滥造的口罩陆续涌进香港市场,香港市民从不同渠道购买了大陆制造的口罩,结果造成香港的本土工业,变相被打压。他透露,受此影响,加之高额的成本,有几家香港口罩厂已经停业。

“香港制造”不会成为绝响

对于香港工业在中、美脱钩的大变局下如何走出生存之道?潘焯鸿认为,香港经济到了一个转折点,其实是站在了悬崖边。以前香港人炒作,炒楼、炒股票,这样的商业系统养活了不少香港人,让很多香港人很快发财,这是事实。所以不少民众的心态都是赚快钱,炒作。

“其实这样的香港社会就在悬崖边上了。因为香港没有了自己的工业,没有了自己的根基,没有了可以养活这个七百多万人的系统”,他说。

他分析指,“中国制造”出现问题,在世界上的认受性或者信任度出了问题。在此种形势下,支持“香港制造”,其实也是稳定社会发展,稳定香港经济根基,并重新巩固的方法。

此外,潘焯鸿表示,政府的不作为,令不少受影响的香港厂商站在了一起,开始讨论未来“香港制造”之路。

他透露,怎样让“香港制造”这个标志更加响亮?其中包括市民多使用“香港制造”的产品,并告诉市民哪些品牌是被认证的真正“香港制造”的产品。其次,厂商要做好自我管理。厂商刚成立了一个初阶商会,通过互相支持,包括在技术、原材料交流、管理、甚至在人员交流层面,都有机会降低生产成本。

潘焯鸿说,香港政府不作为并不代表一切,因为香港人可以做。即香港人,每一个个体,都有很大的力量,都可以支持“香港制造”。◇

责任编辑:陈玟绮

 

相关新闻
港产品标示“中国制造” 港府称:延后至11/9起实施
深圳物流公司急电:寄美快件须贴“中国制造”
【西岸观察】球星带头罢赛 NBA越来越政治
【珍言真语】安华托帝:香港新疆化 健康码是追踪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