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观察】习收紧新闻政策凸显的政权危机

【大纪元2021年10月13日讯】(大纪元记者宁海钟、常春报导)中共拟全面限制非公有资本涉足新闻采编播发等领域。观察人士认为,当局拟行的文件明显与2010年胡锦涛时期出台的文件相逆,背后凸显中共政权的重重危机。

中共发改委10月8日发布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1年版)》征求意见稿,涉禁止违规开展新闻传媒相关业务,对非公有资本参与新闻采编播发等业务进行了全面和详细的限制。

该项禁令涉及6个方面:1.不得从事新闻采编播发业务。2.不得投资设立和经营新闻机构,包括但不限于通讯社、报刊出版单位、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广播电视站以及网际网络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机构等。3.不得经营新闻机构的版面、频率、频道、栏目、公众账号等。4.不得从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重大社会、文化、科技、卫生、教育、体育以及其它关系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等活动、事件的实况直播业务。5.不得引进境外主体发布的新闻。6.不得举办新闻舆论领域论坛峰会和评奖评选活动。

分析:习逆转胡温新闻产业路线

中共长久以来一直有上述这类的规定,大纪元记者查证发现,中共国务院曾在2005年下发《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其中也提到,非公有资本不得投资设立和经营通讯社、报刊社、出版社、广播电台(站)、电视台、广播电视发射台(站)、转播台(站)等。

但在胡锦涛、温家宝主政的2010年1月,中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曾下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对新闻出版产业的发展提出具体目标、任务和措施,包括通过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有序进入新闻出版产业、鼓励上市融资、资本重构等措施,继续推动中国新闻出版产业的发展。

外界认为,北京拟推出的限制非公有资本进入新闻业的新规定将是其相关政策的一项严重倒退,事出有因。

旅美学者、《北京之春》荣誉主编胡平对大纪元表示,当前官方拟出台的非公有资本禁令,和胡温时期的文件显示的路线当然就是相反的。

“第一个是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媒体,给你一种合法的机会,是一种鼓励的作用。那现在它等于是开倒车了,把自己十年前宣布的东西又都要主动收回了。”

时事评论员唐靖远也认为,十多年前的中共新闻出版署发布的意见,和最新的新闻禁令不同的地方最关键是两点:

“一个就是过去的那份指导意见,它是强调国内的新闻产业要走出去,就是要扩大外宣的力度,在软实力上要去扩大中共的影响力,但是现在限制了非公有资本介入新闻的采编。实际上对外宣带来一种负面影响。”

“第二点就是,过去的这份指导意见,它是公开地在鼓励非公有资本介入到新闻领域来。它的目的是放,也就是借助民间资本的力量来营造一个中共在走向开放、中共愿意接纳不同的意见等等假象。营造好像是欢迎民主化、自由化的假象,目的是让国际社会继续加大对中共贸易科技和投资往来等等。”

唐靖远说,现在中共出台这个新的政策,目的就是在收。

“中共其实已经明知道,随着自己在国际社会的外交环境空前的孤立、空前的恶化,客观上说明国际社会已经开始普遍的都在清醒,不会再轻易相信中共了。这一点中共自己是知道的,也知道自己装不下去了,干脆就不装了。”

时事评论员李林一则表示,表面上看,这次政策似乎与胡温时期的政策有了冲突,这个政策的出台,与习的“左转”有关,但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共比起前一段时期更加虚弱。

李林一说:“随着经济越来越不好,社会各类潜在矛盾都在激化之中,中共高层对此感觉忧心。从现在他们的做法来看,调查金融机构、打击政法官员、打击教培机构等等,习是觉得唯有高压、收紧控制,才能使得中共渡过难关。这是习出台这个政策的大背景。”

新闻领域最严整治凸显中共两大危机?

中共历来是党管媒体,但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调研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官方媒体时,再特别强调“党媒姓党”。

知名房地产大亨任志强当时曾对此做出批评,随后受到官方媒体围攻。

梳理官方文件可以发现,2017年,中共网信办颁布了《网际网路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提到非公有资本不得接入新闻采编业务,但这些限制只适用于传统出版业。

中共2018年起在新闻领域建立负面清单,今年拟行的版本达到最严。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8年版)》禁止准入事项第4项描述为:非公有资本不得介入网际网路新闻信息采编业务。2019年版禁止准入事项增加第5项,描述为“任何组织不得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和外资经营的网际网路新闻信息服务单位”。2020年版禁止准入事项第5项的措施描述与2019年相同。2021年版则增加了第6项,即“禁止违规开展新闻传媒相关业务”。

2021年版负面清单还特别明确:超过股比限制,非公有资本不得投资新闻传媒领域特定业务。

大陆《红星新闻》引述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四新的话称,此次重申的核心是要“明确红线”。意味着要限制排除或者控制各路资本,就是非公有以外的资本进入到新闻信息的生产传播领域,加强当局对新闻的管控力度。

王四新也提到,新闻业务中只有特定业务对非公有资本有限制,主要是针对新闻采编或者新闻标准的评比等。

对此,唐靖远表示,非公有资本不得介入新闻采编,其实早几年就已经陆陆续续有多份相应的规定出台,对非公有资本的介入、新闻采编有做出不同程度的限制,但“这一次是最全面最彻底的一次”。

“这一系列的限制和整治,它其实凸显了中共当局一个非常有序的扼杀民间媒体的一个过程,这是中共既定的方向。在经过了邓江胡时代,在一定程度的有开放过民间媒体的这个时期之后,现在我们看到它重新要回到一切媒体都必须姓党的时代,只允许一个声音存在。”

唐靖远认为现在习近平做出这个动作是全力在为两大危机做准备:“一个是他既定的,就是要在自己任期内拿下台湾。这意味着他将很快要与国际社会全面的敌对,所以他要让全社会都处于一种类似于战时状态,那么舆论宣传当然就是管控的头号对象了。”

“另外一个就是在当前中国大陆社会(出现)这种能源危机,还有像以恒大暴雷为代表的这种地产界,乃至是金融危机等等,有可能在今后两年引爆社会的全面的危机。那么他要为这个可能出现的全面危机去提前做准备,他要确保自己能够完全地控制舆论。”

唐靖远还认为这是中共内斗的需要:“它有一个常用的手法,就是利用出口转内销的方式来爆料打击对手。那么这次整顿非公有资本的重点内容之一,它就是禁止引进境外主体发布的新闻,就等于是切断了出口转内销的这么一个渠道了。”

“我们从孙力军到傅政华的被立案调查、落马都可以看到,中共内部现在为了争夺最高权力,已经到了拔刀相向的一种程度,公开化了。习近平想在六中全会举行之前来大幅度的收紧所有民间媒体的声音,和他的连任是密切相关的。”

胡平也表示:“我们看到最近一段时间最高当局在各方面都在紧缩,包括对娱乐界、对金融界、对民营企业,也包括房地产,整体就是在收缩,进一步加强对这些领域的控制,把一切它认为是杂音的或者不符合它的主旋律的,或者是认为不能完全满足它的那种控制的,都加以清除。”

“这件事的背景当然第一就是习近平本人,他还想进一步强化他的个人权力;另外也可能就是他们党内也遭遇到比较多的挑战,面临着明年的二十大,他要各方面全面出击。”胡平表示。

从网际网络到自媒体的生与死

中共拟进一步限制非公有资本涉足新闻领域的文件将出台,也引发舆论关注中共下一步是否会对自媒体全面加强管制。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四新近日对媒体称“不排除这种可能性”。但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卜希霆则认为,自媒体的一些街访、原创内容生产并不在约束范围内。

时事评论员李林一表示,需要注意的是,官方的说法是“不得从事新闻采编播发业务”。

他解释说,在中国大陆,“新闻”和“媒体”是有区别的。涉及网际网络领域的两种新闻信息服务资质,经常会听到“一类”和“二类”的说法。一类资质新闻网站一般简称“一类网站”,其通常指的是中央、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和全国性的行业新闻网站,拥有采访权。而商业门户网站等属于二类资质网站,只可转载,不可进行采访工作,比如腾讯、网易等等。

“这次的负面清单,其中有部分内容是以前都有的,只是这次又拿出来再重新发一下。目前中共最在意的是新闻的采编权,强调的是自媒体只能转载。未来感觉对自媒体也会慢慢收紧,现在只是第一步。”李林一表示。

旅美学者胡平认为中共这几十年的趋势一直在朝更紧的控制方向走。

他举例说:“网际网路刚刚在中国兴起的时候,政府还没有建立起严密的防火墙,海外的一些网路上的东西,在国内的人也看得见,而且国内的人还可以自己办网站、办媒体,可以收集各方面的稿件发表出来,还出现论坛版。而现在要办网站,通通给你封掉,论坛版也差不多,就只有办成博客,后来就变成微博,再到后来连微博都受到很大控制,只有微信,就不是充分开放,只能是朋友圈的人看得见。从内容上也管制得越来越紧,微信群那些人都变得谨小慎微。”

责任编辑:方晓#

相关新闻
中国计划加强对非公营报业的管理
世界新闻自由日 中共颁新规加紧网控
袁斌:中共为何要围剿时政类自媒体?
何清涟: 中国经济公私之变(4):国家资本主义为国本从未改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