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加玉山科技论坛 周宏杰分享胰岛素研究成果

人气 97

【大纪元2021年02月01日讯】(大纪元记者袁玫洛杉矶报导)台湾的“新国病”、糖尿病患者现已飙破230万人。而在美国,超过十分之一的人口有糖尿病。对于许多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是个极其重要的救命药。南加玉山科技协会(SCMJ)1月30日举办科技论坛,邀请来自台湾、在美国学术界勇于挑战这个议题的哈佛化学博士周宏杰(Danny Hung-Chieh Chou)以“迈向完美的胰岛素之路”为题,分享他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他成为史丹福医学院助理教授的生涯发展。

南加玉山科技协会1月30日举办科技论坛,邀请来自台湾的哈佛化学博士周宏杰分享研究成果及在美学术生涯。(袁玫/摄至线上座谈会)
南加玉山科技协会1月30日举办科技论坛,来自台湾的哈佛化学博士周宏杰以图表说明糖尿病。(袁玫/摄至线上座谈会)

周宏杰于2006年毕业于台大化学系,2007年赴美,进入哈佛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2011年他博士毕业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师从著名的Langer教授从事分子生物工程研究;随后又赴犹他大学生物化学系担任助理教授,在取得终身教授前夕,他毅然放弃该职务,转到史丹福大学医学院小儿及内分泌科,重新建立他的研究团队,成为少数几位于史丹福任职的台籍年轻教职人员。

周宏杰表示,在糖尿病的治疗领域,在于发展新型胰岛素分子工程方案。对于许多糖尿病人,胰岛素是个极其重要的救命药。然而,由于现有的胰岛素无法提供理想的血糖控制,糖尿病并发症依然会造成病患预期寿命的降低。受海蜗牛胰岛素分子机制启发,他的实验室专注于使用化学生物的方法来稳定胰岛素的有效浓度,为胰岛素增加新功能藉以更精准地控制糖尿病病人的血糖。

周宏杰回顾他学术生涯的几个重要转折说,他从台湾罗东的平凡家庭到台大,从台大到哈佛及麻省理工,最后在犹他大学及史丹福当助理教授。从离开乡下开始,每六、七年就换一个地方,每换地方就是他一个阶段的提升,也是责任及心境上的不同,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包括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如何做不一样的决定,每一个跳跃都有很多东西要学习,这些经历希望对年轻学者有助益。

演讲中他还特别感谢台大化学系两位恩师陆天尧与汪根欉教授,对他的影响及启蒙,奠定了他扎实的学术基础,并引领他走向生物化学的研究之路。他用自身的经验鼓励年轻后辈:“你自己定义自己的成功,你可以随时帮助别人。”

30日的论坛主持人,有南加玉山执行理事、UCLA医学院药理系教授曾宪荣(Hsian-Rong Tseng),以及南加玉山副理事长、喷射推进实验室(JPL)资深工程师刘登凯(Dankai Liu)。

南加玉山科技协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非营利组织,提供会员思想交流、共享专业和商机,促进南加州及台湾科技交流。创业家俞宁宁领导的新理事会,致力于链接台湾及南加州科技产业,协助台湾人才更深入了解及进入美国市场。

俞宁宁表示,在过去十年中,台湾学人投身美国学术界领域的人数大幅减少,随着资深台裔教授的退休,年轻的一代青黄不接,对于台湾在美学术圈的影响力,实为一个值得警醒的现象。在驻洛杉矶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教育组协助下,科技论坛讲座谈特别邀请了周宏杰助理教授与大家分享。周宏杰在学术生涯早期,即拥有大量美国国家卫生研究NIH研究经费支持的优秀少数台籍青年学者之一。这些科研经费的支持不仅反映了他个人卓越的学术成就,也让他得以在早期就建立起一个非常有潜力的菁英团队。他的人生了悟层次甚高,让她很佩服!

当天,周宏杰的分享经验,获热烈回响,全场有来自台湾、美国东西岸、加拿大及德国近两百位观众;演讲会后,后续仍有观众点看,现在已超过 610人次。下一个线上活动将于3月举行,由南加玉山秘书长、Spokeo的共同创办人兼执行长、青年创业家汤京晔主持,分享青年创业家们的创业经验及挑战。◇

责任编辑:李欣

相关新闻
经文处科技组主办青年创业论坛
玉山科协与经文处23日合办创新创业论坛
南加玉山科协演讲会 解析创业机会与挑战
医师:面对第1型糖尿病 不是战胜而是接受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