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絮语:窗外的喜鹊

作者:青松
不管一时间如何名誉受损或外人如何冷言冷语,但只要内心坦荡,那便是最大的喜事。(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152
【字号】    
   标签: tags: , ,

小时候盼着长大,觉得大人独当一面,能从容解决各种难题。长大了,才意识到自己永远在路上,很多时候即便表现出从容,内心是一样的焦虑。

毕业后工作这么多年,还算顺利。我以为往后的路会越来越好走,因为经验越积累越多。但现实并不如此,因为遇到的问题会越来越棘手。单纯解决问题倒也好说,很多时候涉及人与人之间的评判与误解,那是最难说清的。

前段时间,一直在处理一个这样的问题。说是飞来横祸并不为过,我所在的课题组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同行公开攻击。他们片面地指出一些事实,足以混淆视听,让人误以为我们课题组不遵循行业道德。

一连几天,那些恶毒的言辞一直在我耳边回响。在起草回应时,我几度委屈地掉眼泪。关于事实真相,可以辩驳,而有些屈辱,只能忍受。以前可从未想过,明明过得光明磊落,也会被人泼脏水泼得无话可说。

正在忙碌时,窗外飞来一只喜鹊,落在窗台上。都说喜鹊到来,会有好运。我看着自己的狼狈,只能摇头苦笑:磨难中,何喜之有?我低头工作,但忍不住又抬头看看,或许那是上天派来的天使?

喜鹊恬静地停留了一会儿,啄啄羽毛,稍事休憩,便飞走了。我继续埋头工作,虽然要应对的难题让人头疼,但这些磨难恰恰是最珍贵的财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不管一时间如何名誉受损或外人如何冷言冷语,但只要内心坦荡,那便是最大的喜事。要这样想,窗外这只喜鹊来得很是时候。

这段时间,所有的喧嚣已经慢慢过去。是非对错,对于心中明了的人来说从来不是问题。即便一时迷雾重重,时间终将会亮出最真实的答案。走过最难走的路,回头看当时最暗无天日的煎熬,忍不住再次想起那只窗外的喜鹊,感恩上天的照顾从来都在身边……@

责任编辑:方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喜鹊是非常受欢迎的一种吉祥鸟类,是好运与福气的象征。
  • 古人认为,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将安康和快乐带到哪里,好比是带来喜讯的喜鹊,所以,古人把那些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生称作“扁鹊”。上古黄帝时期,有一名神医被称为“扁鹊”,战国时,则又出了一位“扁鹊”,居古代五大医学家之首。因其医术出众,其真名反倒没有人记得了。
  • 古代皇帝好佛好道者不在少数,南朝梁武帝就是其中之一。史载,天监十八年(公元519年)四月初八,梁武帝在建康(今南京)华光殿受菩萨戒。当天,僧俗云集,人数高达十万多人,但见香花伎乐,佛事盛况空前。
  • 历史上真有“三十六策”吗?又为何出“三十六策”而不是它数?你知道它和中国哲学《易经》思想有关吗?谚语“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源于怎样的历史背景呢?你知道它和刘宋名将檀道济“唱筹量沙”有关吗?
  • 那麽身在凡间的德里铁柱是怎样做到能与神器金箍棒相媲美的呢?虽然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们提出了种种说法,认为铁柱可能含有其他成分,阻隔了铁的氧化过程,不过至今谁也没能按照他们的理论,复制出同等质地的铁块出来。所以最合理的解释就是纯度极高所致,而不是添加了什么防腐剂。至于工艺上是怎么做到的,目前还是个谜。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学者认为铁柱可能来自于史前文明。柱子上一段古老的铭文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铭文共有三段。描述了一位君王的伟大功绩,以及他最后离去时的场景。这位国王姓钱德勒(Chandra)。
  • 正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不同的朝代,大到文化艺术,小到风俗服饰,都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哪怕是女子穿戴的首饰,在每个朝代也有鲜明的特色。如果说唐朝代表富丽堂皇的蓬勃生机,宋朝代表低调典雅的婉约气质,那么关于明代首饰的关键词,应是精细、齐整与端艳。
  • 我们人类经常用笑来表达情绪,开心时“呵呵”笑,厌恶时“哼哼”冷笑。最近,科学家们对动物们游戏时发出的声音进行了研究,发现65种动物在玩耍时也会发出人在社交活动中才有的声音。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声音类似于人的笑声。
  • 教育家和古典学者伊迪丝·汉密尔顿(1867-1963)曾说:“人们讨厌被逼着去思考。”思维的惰性确实很容易找到,今天比她那个时代更是如此。这种思维的惰性出现在乏味的社交媒体帖子、轻率的政治言论、肤浅的媒体报导、下意识但道貌岸然的观点以及普遍缺乏批判性思维技能中,它无处不在。
  • 风云变幻,英雄豪杰何在?兴平、建安年间,曹魏政权走过艰难的草创期,魏武曹操坐拥兖州、豫州,仍然为纷乱割据的江山而忧劳。某一天,曹营大帐中,一百多名高大魁梧的壮士突然出现曹操面前,请求投入军中效力。这群人,个个腰悬宝剑,一看就是铁骨铮铮、义气凛然的剑客侠士。曹操甚感欣慰,打量为首那人,更是喜出望外。
  • 从中世纪到当代,浮士德的传说从未消失过。它向人们娓娓道来,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为什么呢?可能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面临同样的选择:是为了俗世的奖励而活,比如金钱、享乐、名誉?还是致力于更高的、无私的目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