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人治病用奇术 能断人生死亦可起死回生

文/刘晓
总有些病,是非寻常医生可以医治的,反而靠一些奇能异士,采用非常手段,才能取得很好的疗效。(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1250
【字号】    
   标签: tags: , ,

对于常人而言,生老病死无人能够摆脱。生病了,自然需要找医生医治;不过,总有些病,是非寻常医生可以医治的,反而靠一些奇能异士,采用非常手段,才能取得很好的疗效。而这些奇能异士大多是修行之人。

邵道人看病能断人生死

明朝有个邵道人,七十岁时,他来到了甘肃庆阳。他平常并不爱说话,想要表达什么意思都靠他的面部表情,因此没有人知道他究竟来自哪里。不过,见过他的人都认为他是个奇异之人。郡中的子弟争相到他跟前侍奉。

邵道人善于治病,每次看病,他都让患者张目嘘气。倘若是可以救治的,他就给弟子们示意,弟子就将一碗饭放在患者面前,然后,他拿出袖中铁尺,横在饭上,自己口诵大悲咒。念完后,将铁尺拿开,摸着患者的头说:“病好了!”

如果是不可救治的,道人就马上离开。在患者家属询问其还有多少日子可活时,道人就伸出手指头示意。后来证明他的预言都很准确。

邵道人治病从不收钱,每年从正月开始,每救活一人,他便拿一尺布作衲衣里子,做里子的布够了,便不再拿取。如若患者家属请他吃饭,他也从来不在意食物多少、好坏,全部吃下。如果看见饭中有时混杂荤菜,道人就说:“只需将荤菜挑出去就行了。”

邵道人擅长喝水,乡里人听说后感到很稀奇,都希望看看他到底能喝多少水,道人微笑着点头答应。于是,乡人在他面前放了好多水碗。道人将所有的水都喝下了,大家无不称奇。更神奇的是,如果冬天水结冰,道人的牙齿间就会发出瀺瀺的声响,而且一会儿,道人的肩头就耸起,面色发红,汗水簌簌而下,就如下雨一般。

文学家李梦阳的大伯父与邵道人的年龄相仿,患有烂脚病很久不能治愈。李某就前去问道人是何原因,邵道人告诉他是鬼魂在作祟,因为他曾向某女下聘,但见其相貌丑陋,就决定改去别家聘亲。女孩因羞愧自缢而死,死后鬼魂一直缠绕他。李某大惊,伏地顿首请邵道人救救他。道人说:“三日后问题就可以解决。”三天后,李某的烂脚病真的彻底好了。

邵道人善于治病,每次看病,他都让患者张目嘘气。示意图,图为宋马远《山径春行图》。(公有领域)

如此过了十几年,邵道人忽然对众弟子说:“吾将归矣。”弟子们以为他是要回老家,就说:“先生是给庆阳造福的人,庆阳人也没敢怠慢您,怎么突然说要回去呢?”邵道人并不回应。

此后的一天,邵道人让弟子架设了三层桌几,坐在上面,弟子们这才明白师父说的“回归”之意,于是皆围绕在桌几周围。晚上有人登上桌几去探其呼吸,道人挥臂将他赶了下来。

到了半夜时分,屋脊上隐隐传来霹雳之声,好像金戈铁马战斗的声响,弟子们震惊之下都拜伏在地。待天明时分,起身看时,邵道人已经仙逝,大概是回到某个天国世界了吧。

持瓢者为行孝者治瘤子

南宋浙江枫桥有个叫杨文修的人,号佛子,因此世人又称他为“杨佛子”,为一代名医。他还是元代文学家杨维桢的曾祖。杨维桢曾写过一首题为“杨佛子”的诗,记述了这位先祖感天动地的孝行。

杨文修自幼好学笃孝,六岁时,就能口述江革做佣人供母等孝子的故事。他的母亲体弱多病,而父亲忙于农事,因此照顾母亲、料理家务的事情早早就落在了他的身上。为了治好母亲,他经常为母亲试药,但是母亲的身体还是没有好转,只能维持。

在医药无效的情况下,一天,杨文修听到一个秘方,就是割股肉半两,取糯米二两,用文火熬粥一碗,分三天服完,患者就可痊愈。他回家后,主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按方子给母亲煎服。然而,母亲服用后,病情反而加重了。杨文修认为传闻有误,便决心自己研修,寻找治愈母亲的办法。

之后,他买来一大批医药著作加以研读,但还没等到他找到办法,母亲就撒手人世。母亲入土后,杨文修在坟墓右侧,建了三间草庐,一面守孝,一面攻读医书、钻研医术,最终成为一代名医。

母亲入土后,杨文修在坟墓右侧,建了三间草庐,一面守孝,一面攻读医书、钻研医术,最终成为一代名医。示意图,图为明 仇英王《裒闻雷省墓》。(公有领域)

杨文修颏下曾生了一个碗大的瘤子,一直没有办法去除。一天,杨文修从市场归家,途中遇到一个手持瓢具之人,他头上长癞,衣服污秽不堪,没有人想靠近他,而杨文修并没有因其外表不堪而面露嫌弃的表情。

当时突降暴雨,持瓢者请求与杨文修共用一个雨具,杨文修同意了。两人走了一里多路后,持瓢者用左手掐了掐杨拂子的瘤,右手抚着他的背说:“如果你这个瘤子可以去掉,你该以何为报呢?”杨文修笑着说:“你不要骗我了。”

持瓢者却道:“你不妨先信我再说。”但杨文修依旧未信,自顾前行。待发现身边无人回头寻找时,已不见了持瓢者的影子。

杨文修回到家中,将所遇之事告诉了家人。第二天早晨起床,他突然发现颏下的瘤子不见了,家人也很惊诧,查看其背,发现背部有一奇怪的掌印。大家这才明白杨文修遇到了一位异人,应该是将其颏下的瘤子转移到了背部,化作了掌印。而这或许是杨文修孝行感人而得的福报吧。

道士救活死去小儿

明代万历二十四年(1596),北京顺城门外彭二胡同有名岳姓妈妈,她的小儿子得病死了,无奈之下,她打算将尸体弃之于桥下。在丢弃之前,她哭得甚为悲伤。

正哭泣间,一名道士经过,并走上前来对岳妈妈说:“你的儿子还没有死,为何要弃之?”岳妈妈感觉这是位有道行之人,马上问道:“如何让他死而复生?”

道士说:“你把他抱回家中就会活过来了。”岳妈妈不信,道士就写了一封信给他,信封得严严实实。道士说:“你儿子的寿数就在信中,但你不可以打开看。如打开,会不吉利的。”

岳妈妈点头答应了,抱着儿子回了家,果然,一到家中,儿子就活了过来,全家都大以为异。

因为好奇信中所写儿子的寿命究竟是多少,岳妈妈一日在日光下看信中所写,好像看到了“十四”的字样,便以为儿子的寿命是十四岁。谁知到了十四岁,儿子依旧健康地活着。遂又在日光下照,感觉信中“十四”字样上好像有“二”字,便认为儿子寿命是二十四岁。结果到了三十多岁时,她的儿子才因病去世。

参考资料:

《寄园寄所寄》
《杨佛子行》

责任编辑:李婧铖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当时北宋与辽国的边境长达千里,除了这三关之地以外几乎是平原无险可守,所以必须以有限的兵力守住重要的据点,才能力保中原文明免于外族的侵犯,据今人统计在这些地方与杨六郎有关的地名多达数十个,杨延昭在这些地方也留下了无数流传千古的英雄故事。
  • “药王”孙思邈淡泊名利,仙风道骨,不慕仕途。他的学识和道行高深,“精识高道,深达摄生”,深懂得古今的修行摄生之道,相传他活到141岁,外貌非常年轻,人们从他身上看到修道的神奇,尊敬他如洛下闳、安期先生之类的神仙。孙思邈有哪些神通呢?
  • 《春秋•昭公二十九年》和《左传》中有同样的记载,说秋天时,龙在绛地的郊外出现。史载中第一位“豢龙氏”是董父,是黄帝的后裔。在《九州要纪》中有提到:“董父喜欢龙,舜遣派他在陶丘豢龙,于是他成了豢龙氏祖先。”那么豢龙氏职掌什么工作呢?董父豢龙成功后,据传他与龙一起升天!
  • 在日本京都博物馆,珍藏着一座神异的木质僧人雕像,像高160厘米。最为神奇的是僧人面部从中间裂开,里边显现的是观音菩萨像。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 两人说话间来到了一处巍峨雄伟的宫殿前,祖师说:“今天是天界一年一次盛会的日子,各路佛道神都会汇聚此地,你与我屏息远离瞻仰,我会把他们在历史上的名号告诉你,虽然那只是神降生人世的名字,回归天界就不再用了,但是我告诉你,好让你知道容易对照。”
  • 炼丹 中国画
    刘商感叹光阴实在太急促短暂,在世劳累辛苦,求得虚浮的荣耀和世间的官位,又有什么好处呢?刘商心想,古代的贤人都弃官去寻求道术,大多都能超脱尘世而仙去。而自己的儿女都已经完成婚姻嫁娶,他告诉自己实在不应再被世俗所累了。
  • 明万历年间,江南有书生翩翩少年,品高学博,其妻以端庄秀丽闻名于家乡,见者无不惊为“天人”。有位女尼曾说其妻为天上仙女下凡,成婚八年后,当返回天上。八年后果然离世,书生思念不已,就立志寻仙访道。
  • 杜子春,隋文帝年间人,从小落魄,家境贫寒,然心气高傲,欲利益天下贫寒之士,爱好嗜酒游玩,未几家财散尽,投亲友故知每每被拒。刚入冬,衣寒腹空,在长安城游街窜巷,彷徨不知自己何去何从,面带饥寒之色,长吁短叹于东市西门,有一老者问他:“君子何故叹息?” 杜子春表白心志,叹世态炎凉,老者明其志,赠钱三百万,不告姓名而去。
  • 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讲述一位渔夫误闯桃花源,眼见世外乐土,人们悠然自得。而在《逸史》里也有这么一段故事:两名怀抱遁世隐居愿望之士也误入了世外之地……
  • 唐寅 高士图
    李司仓回家后,买了牛只,依约定来到山下的葛藤前,但却怎么也找不着之前上山的路径了。李司仓知道这是因为自己尘缘未断,于是就返回长安去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