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观察】习近平封城 李克强“救火”?

人气 31119

【大纪元2022年04月09日讯】(大纪元记者宁海钟、易如报导)中共当局在新一波新冠疫情来袭后,再次采取严苛的清零措施,其中最大城市上海封城已超过一周,还没有丝毫放松迹象。这除了在民生方面造成次生灾难,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已经初步呈现。

官方信息显示,中南海早已在准备经济恶化的预案。但专家们认为,对于巨大的经济代价,当局实难做出有效补救。
听新闻:

powered by Sounder

(听更多请至“听纪元”平台)

封城防疫的巨大经济代价初现

中国多地爆发疫情及封城防疫,4月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财新服务业PMI从2月份的50.2降至42,为2020年3月以来最低,显示服务业活动重现收缩,且收缩率显着。

4月1日发布的财新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则显示:中国3月份的制造业活动也降至两年来的最低水平,至48.1。

PMI被视为一个经济体的“体检表”。PMI的荣枯线是50,高于50代表在扩张发展,低于则代表衰退。

北京此前设定的国民生产总值5.5 %的增长目标岌岌可危。

中国最大城市,也是经济和金融中心的上海,已经封城逾一周。据中共官方数据,上海对中国GDP的贡献达3.8%。

路透社报导,ING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Iris Pang在一份说明中说,如果上海的封锁持续到整个4月,该城市GDP将遭受6%的损失,意味着整个中国的GDP损失2%。

野村本周估计,23个中国城市已经实施了全面或部分封锁。这些城市总共有约1.93亿人,占中国GDP的22%。

其中长春是一个主要的制造业中心,已经被封锁了超过一个月。

瑞银则表示,全国范围持续性的封城可能导致今年的增长率降至4%。

台湾国防战略与资源研究所所长苏紫云对大纪元表示,中共的动态清零,是对于疫情过度的想像,其实是反科学和反人性的做法。特别是上海这次大爆发,除了对民生,对中国经济也造成严重影响。

他说,封城对于上海和深圳这些基地,造成了结构性的冲击,“我们看到上海有些厂商在体育中心、会展中心,搭起了帐篷,让员工不要回家去,就在厂子里面上班,下班就在这里睡觉,跟外界隔离,勉强维持生产,但是它周边的产业链,上下游的生产商无法生产,对整个经济会产生连锁效应。”

旅美经济学家黄峻(Davy Jun Huang)对大纪元说:“这次中国的奥密克戎爆发地区都是经济占比居于核心位置的城市,香港、深圳、东莞、上海等。中国因此的经济损失是相当大,而且由于与两年之前不同,发达经济体与东南亚各国已经采取放开措施,中国大陆没有了之前的竞争优势来填补封城造成的损失。”

黄峻表示,由于深圳、上海是中国相当重要的货运港口,尤其是上海,是全球最大的货运港口,就算国内其它地区的生产可以继续,最终送到上海出口,也导致严重延误与费用的巨大开支,这是具有相当决定性因素,会导致进出口贸易受到严重影响,而且是全局性,不限于上海。

中南海为经济恶化做准备?

4月6日,中共总理李克强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称“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加剧”,“有的超出预期”,“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

此前,3月30日,李克强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稳定经济的政策早出快出,不出不利于稳定市场预期的措施,制定应对可能遇到更大不确定性的预案。”

李克强上月在中共两会记者会上确认,自己在总理任期的最后一年。他说中国依然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形势。但他随即声称,在习近平中央的领导下,中国经济一定能够“爬坡过坎”。

4月2日,上海封城第二天,中共副总理胡春华在北京主持召开外贸形势座谈会,提到按习近平的重要指示,加强对外贸形势研判,胡在会上说“今年一季度总体开局良好”,但提到“面临诸多风险挑战”,并且说要千方百计去稳外贸。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两会时,中共《政府工作报告》将“保稳提质”作为进出口发展的预期目标,显示当局当时认为外贸形势一片乐观。

4月6日,中共党媒《人民日报》刊文吹嘘“保稳提质,外贸发展信心足”,声称“平稳开局,成绩单十分亮眼”,但引用的是今年前两个月数据(进出口总值6.2万亿元,同比增长13.3%)。

疫情封控波及农耕和就业 李克强胡春华“救火”

因疫情进行全面封控,还对农耕产生影响。春季是最适合播种的重要季节,中共当局实施的严厉清零政策,让肥料、劳工及种子短缺问题进一步恶化。

英国《金融时报》(FT)6日报导,官方数据显示,当局封村抗疫,导致吉林、辽宁及黑龙江省有多达1/3的农民没有足够种子、种苗、肥料等原料能用来生产农产品。这三省对中国整体谷物产量的占比超过20%。

报导援引一名不具名的驻北京中央政府农业政策顾问警告,中国恐面临“食物短缺问题”。

北京为此开了两个会:3月18日,扩种大豆油料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召开;4月1日,全国玉米水稻生产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李克强3月23日考察农业农村部,承认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物价大幅上涨、农产品市场波动加剧等不稳定因素增多,国内发展和农业生产也面临新挑战。

另据香港《经济日报》4月5日报导,经济界传闻李克强很着急,近日不事声张地跑到吉林,实地部署控制疫情下,怎样加快动作不要误了春耕春播。中共官媒没有报导李克强这次“秘密”行程。

2021年吉林省粮食总产807.84亿斤,全国排位保持第五位。

除了长春已经封控了超过一个月,因吉林省当局同期禁止本省人员跨省、跨市州流动,如有特殊情况出省及所在市州,必须到派出所登记,等于实质封省。

清零政策让失业问题更加严峻。副总理胡春华4月7日主持召开就业形势座谈会,他强调,当前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复杂严峻,要将稳就业放在更加重要位置。

李克强则在4月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再次强调就业问题,官方报导称,“当前一些市场主体受到严重冲击,有的甚至停产歇业”,并提出了“五大特困行业”,包括“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

时事评论员李林一表示,这种封城的手段,对于中小企业杀伤力巨大,更何况上海的这种封城效应还会溢出到外地。而众所周知,中小企业为中国贡献了大部分的就业,所以未来中共要“稳就业”,也是有原因的。

台湾国防战略与资源研究所所长苏紫云认为,中共的政治单一化和个人独裁的领导体制,对大陆的经济、社会,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而李克强和胡春华去进行补救经济,也是作用有限。

2022年4月1日,上海市杨浦区被封锁的街道上显得空荡荡的。(STR/AFP via Getty Images)

封城“最小代价”与中国经济“最大变数”

3月26日,上海官员还表示上海不会采取类似中国其它地区那样更严格的防疫措施。但到27日晚,官方就突然宣布两阶段分区封控。到4月1日,则对浦东、浦南以及毗邻区域实施阶梯式管控。

中共副总理孙春兰4月2日赴上海督导防疫工作,传达习近平强硬指令——“动态清零”不动摇,上海随即全面封城进行全民强检。

近日上海疯传中央当局5日要求10天内实现“社会面清零”(新发病例均为被隔离人员),否则官员会被问责。也就是要到4月15日可能逐步解封。不过也有一位网友在爆料中表示,从上海市政府会议得到的消息,上海封城不会短期内解除。全市将“封到5月1日已经确定,之后要不要继续封,1日再决定”。

整个上海目前处于封控状态。像2020年在武汉一样,全国各地的医疗队蜂拥而至。至少有38000名医护人员抵沪,其中包括2000名军方人员。一些分析家认为,上海已形同变相军管。

习近平3月17日曾在政治局常委会下指示,强调坚持动态清零,以控制疫情。但他也要求“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封城会严重打击企业,尤其是那些依赖于家庭消费的企业。在上海之前,深圳曾封城一周,限短期内解封,这是否当局所谓的最小代价的体现?

时事评论员李林一表示,短期来看,这种手法,如果真的能达到所谓“社会面清零”,那么对经济影响会在短期内有一些。但这也造成另一个问题,也就是一旦又出现病毒,还要再封控,所以这种办法其实会造成一个长期后遗症。

“这种动不动就要封控的营商环境,不太适合投资。问题是,外资要走,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为很多供应链问题,不是说要从中国走就能马上走得了的。”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导,针对疫情,北京中央当局在“动态清零”老策略不退让之下,最新提出“长期斗争”总路线。报导说,这恐是今年中国经济最大的变数。

责任编辑:孙芸#

相关新闻
【一线采访】上海封城乱象百出 民怨沸腾
封城加频繁病毒检测 上海港集装箱大量堆积
分析:上海封城成北京当局目前最大危机
分析:上海人不满封城 疫情考验北京领导层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