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听见1967 宜兰县寒溪村泰雅族歌谣发表会

“听见1967-宜兰县大同乡寒溪村泰雅族歌谣发表会。(宜兰县史馆提供)
人气: 18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大纪元2022年09月24日讯】(大纪元记者谢月琴台湾宜兰报导)宜兰县史馆与台湾师范大学民族音乐研究所、长老教会寒溪教会,在9月24日上午于大同乡寒溪村举办“听见1967-宜兰县大同乡寒溪村泰雅族歌谣发表会”。

“听见1967-宜兰县大同乡寒溪村泰雅族歌谣发表会。(宜兰县史馆提供)

这次发表会,起因于史惟亮、许常惠两位台湾音乐才子,于1966年所推动第一次全面且规模庞大的民歌采集运动。史惟亮留学西班牙及奥地利,许常惠则自法国深造回台。两位音乐界的先驱接受西方音乐中国民乐派的洗礼与冲击之后,深切感受台湾自身音乐的重要与价值,因而展开民间音乐采集计划。

此项计划得以推展,受助于1965年,瑞士籍神父欧乐思在德国所倡导成立的华欧学社(日后改名为波昂东亚研究院)。透过欧乐思神父募款,陆续进行全台音乐的采集。1967年7-8月,成员分为东西两队于台湾各地,包含原乡地区收录民间音乐。其中一份拷贝之后作为成果,提供德国方面收藏,共计56卷盘带,47卷是五吋,9卷是三吋。因气候干燥,加上保存得当,盘带至今仍能聆听。

“听见1967-宜兰县大同乡寒溪村泰雅族歌谣发表会。(宜兰县史馆提供)

在史惟亮、许常惠两位老师主持计划下,东线调查队成员叶国淦、林信来两位,于1967年7月20日来到寒溪,透过当时任教寒溪国小的李三次老师召集,展开了泰雅族音乐的录音工作。当时最少有8位耆老参与,共录下12首泰雅族歌谣。

在德国东亚研究院黄淑娟院长的支持下,及台湾师范大学民族音乐研究所吕钰秀教授的指导与协助,自2020年开始由台湾师范大学民族音乐研究所、宜兰县史馆、寒溪教会三方共同合作,进行声音档案的重制、有声资料的出版、原唱者生命轨迹的追寻、歌谣的传承教学,并于今日办理歌谣原音再现成果发表会。

当时部落长者从山里故居迁居下来约50年,不少人出生于19世纪末,至青年时才跟随长辈,于1912年移居至寒溪地区。而这些人所哼唱的歌谣与曲调,也是最接近原居地Llyung Bushowan(布萧丸溪)两岸山区部落世代的记忆与声音。这批录音档案,正是寒溪地区各泰雅族部落最珍贵的历史与文化资产。

今日发表会,由当年参与录音的耆老之后代与部落族人,重新演绎当时所留下来的歌谣。将55年前珍贵的南澳群泰雅族歌谣,再次于寒溪村重现。今日宜兰县文化局局长吕信芳,县议员陈杰麟、大同乡乡长何胜立均莅临与会,见证族人为泰雅族历史与文化传承共同努力。

责任编辑:陈玟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