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国高中生最常“拒学” 心理师:家长陪伴是关键

青少年拒学(台北慈济提供)
人气: 120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23年11月09日讯】(大纪元记者赖玟茹台湾台北报导)拒学的盛行率约1至5%,好发于升国中、高中等学习转换阶段,个案小芬虽就读私立学校,但在一年前却开始拒绝上学,每到上学时间不是肚子痛就是头痛,过程中甚至引发亲子冲突,后来才发现学校潜藏霸凌等状况,经转介临床心理师治疗后,顺利回归校园生活。临床心理师表示,拒学是一种行为现象,其背后的情绪困扰等原因,才是真正需要处理的问题。

就读私立学校八年级的小芬,爸妈感情长期不睦,爸爸常年在海外工作,情绪阴晴不定,偶尔返家对孩子并未多投入心思;妈妈是普通上班族,工作忙碌加上个性严肃、对学业要求高,也不太能提供女儿情绪支持。

一年前,小芬却突然抗拒上学,每到上学时间不是肚子痛就是头痛,请了几天假后被怀疑装病,引发亲子冲突,之后更演变成只要妈妈叫她去上课,她就坐在角落大哭或把自己关进衣橱,让妈妈莫可奈何,爸爸更是暴跳如雷,最后小芬被带到医院门诊评估,医师开立药物治疗,同时转介给台北慈济医院临床心理师潘奕瑄找出小芬拒学的原因。

潘奕瑄表示,后来才发现小芬的学校潜藏师长无法处理的霸凌问题,同学间也经常比较谁家比较有钱,无形间造成她的心理压力,加上小芬本身社交技巧不太好,学业表现也不突出,这些因素都让她交不到朋友,在校缺乏自信、相当孤单。

后续经安排小芬的心理治疗,同时邀请家人共同参与,指导亲子互动并教导人际互动技巧。一年后,小芬渐渐重拾和同学互动的乐趣,跟妈妈关系也变好,也愿意返回校园就读。

“拒学是一种行为现象,其背后的情绪困扰、致使它发生的家庭及校园原因才是真正要去处理的问题”,潘奕瑄说,多数拒学的孩子伴随潜藏已久的情绪困扰,但家长们通常不会在初期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会误以为孩子只是闹脾气、不听话,未从中了解他们的烦恼,给予陪伴,而是等到孩子真的拒绝上学或引发冲突,才注意到问题。

潘奕瑄表示,“近年临床经验发现青少年拒学个案增加,年纪涵盖国小、国高中生,男女都有,此类孩子部分有特殊状况如学习困难、亚斯伯格症等,但多数都与家庭内互动、学校环境有关。”

她表示,“许多家长因为忙碌,无法花时间给予孩子足够的心理支持,或认为孩子不上学就是孩子单方面的问题,但临床会鼓励家长一同参与治疗,由医疗团队利用专业找到孩子的核心困难,并和家长一起找出适合个别孩子的引导方式,陪伴孩子克服困难。”

她也提醒,家长应“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陪孩子找到学习、交朋友、融入团体生活的乐趣是预防拒学的不二法门,也是孩子一生受用关键能力,好的亲子互动会让孩子遇到困扰时,主动寻求父母协助,家长也才能及时发现问题,遏止问题扩大。”

责任编辑:郑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