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终 九大消失或即将消失的香港事物

【大纪元2023年12月29日讯】(大纪元记者张瑛瑜香港报导)2023年即将步入尾声,盘点九大香港消失或即将消失的事物,可见文化产业、教育和香港老店均受到冲击,与“国安”主旋律、政治压力与《国安法》后引起的移民潮、经济不景气不无关系。

一、文化地标:香港文化博物馆

香港文化博物馆外观。(霄龙/大纪元)

为“介绍国家发展和成就”,位于大围的文化博物馆也要让路。文化体育及旅游局12月提出,希望设立专馆“介绍国家发展和成就”,建议利用尖沙咀香港科学馆的现址及香港历史博物馆旁的扩建工程作为馆址,香港科学馆则在香港文化博物馆现址重置。

至于2000年成立的香港文化博物馆,当局仅交代该馆现有藏品将在其它博物馆重新整合和重置,换言之,文化博物馆或会“消失”。

香港文化博物馆的李小龙雕像。(霄龙/大纪元)

文化博物馆内设有李小龙展览,亦有常设的“金庸馆”等,展出他们相关的作品及遗物,吸引外地的爱好者前来。

当局的建议引来舆论不满,亦有意见关注原有科学馆中的大型展品,例如四层楼高的“能量穿梭机”能否顺利搬迁。

香港文化博物馆展出梅艳芳在2003年最后一场演唱会身穿的舞台服饰。资料图片。(朗星/大纪元)

另外,有创立梅艳芳歌迷平台的歌迷担心,文化博物馆获赠的梅艳芳遗物藏品,将无处容身。

后来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称,有关建议是初步想法,正听取外界意见,又称不排除未来会重建文化博物馆。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梁熙引述杨润雄指,尖东科学馆搬迁到沙田文化博物馆现址,会“无缝对接”,指当局初步计划,新的国家发展与成就专馆的第一阶段会在科学馆对开的空地,预计在2031年落成,文化博物馆亦会于同年重建成新科学馆。之后现有科学馆会拆卸,改建国家发展与成就专馆第二阶段,预计2037至2038年全面落成。

二、独立出版社:山道文化

“山道文化”负责人杨子俊2021年证实,收到贸发局信件,指《元朗黑夜》等3本书被投诉,他相信书籍没有违法,表明不会下架。资料图片。(宋碧龙/大纪元)

多次遭打压的出版社“山道文化”12月8日宣布,由于其中一名创办人将移居海外,基于现实营运的考虑,决定在今年12月31日结业,由山道出版社出版的多本书籍亦将于明年起停止发行。

山道文化2020年开业,其中一名创办人为于反修例冲突中右眼受伤、有“爆眼老师”之称的杨子俊。“山道文化”在2021年首次参加书展,当时被亲共组织举报有刊物怀疑违反《港区国安法》;2022年5月,香港贸发局拒绝让“山道文化”参加当届书展,事件被质疑是“政治打压”;同年山道文化联同约10间书商举行“第一届香港人书展”,惟在举行前夕被业主要求清场,令书展未能如期举办,最终被迫移师网上。

山道文化今年5月指,“惟在现今的社会情况下,我们实在没有信心可以在安全的前提下举办一个属于香港人的书展,所以,在短期内,我们并无计划再度举办香港人书展”;惟补充“一如一年前所言,我们仍会继续努力,直至书业百花齐放的一日”。

三、独立书店:见山书店

位于上环的见山书店。资料图片。(宋碧龙/大纪元)

2018年在上环太平山街创立的“见山书店”,12月5日宣布将于2024年3月31日结业,明言不胜屡遭“神秘人”投诉,每周均收到各部门的警告信。

今年9月,地政总署去信见山书店,指该店门前的地台“非法占用未批租土地”。今年12月,警员称收到投诉,指见山有人占用公众地方阻街。

见山书店过往举办多场讲座、读书会、电影放映会等,吸引关注社会的人士,当中曾经在2021年12月,举办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李立峯编著的《时代的行动者——反修例运动群像》新书分享会,邀请民主派47人案被告之一的大律师刘伟聪出席。

2023年1月,亲历八九民运的摄影师黄勤带推出新书《Diana Hong Kong 2014》,见山书店邀请漫画家尊子与其对谈。7月,李立峯新书《阅读新闻:专业价值和媒体批判》出版后在见山举办分享会,曾任法律界立法会议员的吴霭仪亦有出席。

见山也曾经邀请不同人士担任“一日店长”,例如前社福界立法会议员邵家臻、“占中三子”之一的陈健民等。

四、童装店:Chickeeduck

2023年6月30日,Chickeeduck铜锣湾店最后一日营业。(刘骏轩/大纪元)

有33年历史、1999年起由“逆权商人”周小龙持有的服装品牌Chickeeduck,在香港的实体店及网店,在打压下今年全线结业。

Chickeeduck位于荃湾的艺术生活百货店先在4月结业。Chickeeduck表明其一步步结业,“并不是因为我们的努力不够,而是因为环境的改变”。

周小龙因支持反送中运动屡遭打压,其中2020年6月,在荃湾愉景新城的Chickeeduck童装店分店摆放民主女神像,被管理处以违反租约条例要求移走,其后未获续租。周小龙曾说Chickeeduck在广东省的数间供应商,2021年8月遭大陆公安、国安上门恐吓,要其停止供货予周小龙,几间关系良好的供应商因此被迫停止与Chickeeduck合作。

之后九龙塘又一城、天后、荃湾分店陆续结业。

2023年6月30日,Chickeeduck铜锣湾店最后一日营业,店内逼满人。(蔡文昕/大纪元)

Chickeeduck最后一间位于铜锣湾的分店,今年6月30日最后一天营业。已经离港的周小龙5月宣布其与网店均结业的消息时,称结业是“极其艰难的决定”,但因大陆的供应链被切断、东南亚的供应链被骚扰,无意叫同事挣扎下去。

五、茶餐厅:一日三餐

“一日三餐”9月30日结业当日,门外有多人排队。资料图片。(余钢/大纪元)

由公民党前立法会议员谭文豪与前党友林瑞华开设的“黄店”茶餐厅“一日三餐”,今年9月30日结业。

“一日三餐”指,因近来食材价格不断上升,人手持续不足,经济复苏不似预期,加租安排亦带来压力,因而无奈结业。

有报导指,“一日三餐”原本月租8万元,惟今年租约期满后,被大幅加租至10万元,涨幅达25%。谭文豪因民主派初选案,2021年起被还押至今。

六、老牌幼稚园:根德园幼稚园

“根德园幼稚园”将于3个学年后停办。资料图片。(Google街景)

香港学童人数跌,香港“杀校潮”不断,营运近60年的九塘龙传统幼稚园名校“根德园幼稚园”,下学年起不接受K1入学申请,自本学年起,根德园会用3个学年逐年停办,至2025/26学年完结后,则完全停办。

“根德园幼稚园”创办人兼校监黄慧娴交代学校停办的多个原因,包括三成教职员已届或接近退休年龄;今个学年K1入读人数大幅减少;香港出生率跌至历史新低;以及学校目标客群的年轻家庭移民成风。本学年K1入读人数减少的情况尤其严重,今个学年根德园K1新生有300人,较2022/23学年的500人下跌40%。

七、尖沙咀地标:崇光百货

崇光百货(SOGO)尖沙咀分店3月12日结业。资料图片。(宋碧龙/大纪元)

尖沙咀地标崇光百货(SOGO)于今年3月12日结业。

崇光百货尖沙咀店原本位于新世界中心旁的地下商场名店城,后来因该处拆卸,2014年搬到喜来登酒店商场。

持有崇光百货的利福国际在1月,确认崇光百货尖沙咀店结业时指,虽中港两地恢复有限度通关,但相信大陆旅客短期内对本港零售业的助力依然有限。随着两地人流物流资金流进一步复常,相信会对本地零售市场起着正面作用,利福国际对本港零售业前景维持审慎乐观。

八、香港的标志:霓虹灯

深水埗南昌押两幅霓虹招牌3月14日拆除。资料图片。(宋碧龙/大纪元)

因应屋宇署的规例,本港不少霓虹招牌均被勒令拆除。今年告别的,包括佐敦茂林街“太平馆餐厅”霓虹招牌。该霓虹招牌8月拆卸后,保存于元朗仓库中,留待日后在中环大馆重新展出。

深水埗南昌押两幅拥有逾半个世纪的“蝠鼠吊金钱”霓虹招牌,被指违反《建筑物条例》,屋宇署发出清拆命令,3月由工人移除。之后南昌押换上体积较小的同款霓虹招牌。

今年11月9日,位于油麻地庙街的美都餐室的霓虹招牌拆卸,这块霓虹招牌是油麻地的地标之一。

油麻地美都餐室霓虹招牌。资料图片。(陈仲明/大纪元)

九、老字号的老味道

逾半世纪历史、一度是本港第二大面包工场的香香面包,2023年8月底结业。资料图片。(余钢/大纪元)

逾半世纪历史、一度是本港第二大面包工场的香香面包,8月底结业。香香面包生产方包、脆猪、汉堡包、法包、餐包等,客户包括瑞士咖啡室、胜香园、兰芳园、四季常餐等食肆。负责人称疫情结束前一年起,发现请不到人,加上部分员工退休,担心人手不足未能交货予客人,鉴于员工辛苦,认为长此下去不是办法。

深水埗耀东街长发面家。资料图片。(刘永康提供)

受重建影响,位于深水埗耀东街的大牌档、逾70年历史的长发面家10月30日结业。结业前夕,吸引大批市民前往排队光顾。长发面家鱼蛋卖得贵,140元一斤,比坊间贵上一倍,老板称是因为没有掺杂面粉,全部以门鳝为材料。

太子的新志记海鲜饭店,位于1932年落成的战前唐楼中,是区内宵夜之选,最有名是海鲜小炒、生炒糯米饭和传统广东炖汤,8月31日告别街坊。(香港遗美提供)

位于土瓜湾、有四十多年历史的哥登堡餐厅,称因租约期满,12月表示会推出“最后一次圣诞大餐”,但未定具体结业日期。老板称结业主因是经济及市道差。

位于太子、1973年开业的新志记海鲜饭店,因为业主加租一倍,无奈在8月31日结业。@◇

责任编辑:陈玟绮#

相关新闻
涉取消镍交易 伦敦金交所被告 遭索赔巨款
香港珍宝海鲜舫沉没 市民缅怀光辉岁月
中秋月饼推陈出新 创新口味也吸睛
《饭戏攻心》影评:回应港移民潮 重设团圆定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