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指国民法官有三问题 台民团吁修正司改政策

台湾陪审团协会理事长郑文龙(中)23日举行记者会。(台湾陪审团协会提供)
人气: 30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23年08月23日讯】(大纪元记者常怀仁、高李依台湾台北报导)针对国民法官制度,台湾陪审团协会理事长郑文龙、台湾公民人权联盟常务理事陈为祥、立委游毓兰23日举行记者会,指出国民法官施行后有法官影响力过大、检辩双方失衡、选任程序不公开等问题,呼吁政府应审慎思考、修正司改政策。

台湾陪审团协会23日举行记者会,左起立委游毓兰、台湾陪审团协会理事长郑文龙、台湾公民人权联盟常务理事陈为祥。
台湾陪审团协会23日举行记者会,左起立委游毓兰、台湾陪审团协会理事长郑文龙、台湾公民人权联盟常务理事陈为祥。(中央社)

陪审团协会指出,三项问题分别为:一、判决结果显示,法官影响力过重,无人民参与审判效果;二、检辩双方失衡、法院不重视专家与证人;三、国民法官选任程序不公开,有违公平、公正、公开的司法原则。

关于法官影响力过重,陪审团协会表示,邓如雯杀夫案当时法院判刑3年,民间舆论普遍认为判决太重;更遑论国民法官审理的首件家暴杀夫案,判7年2个月,是前者的加倍重。而审判长在事后表示,该判决结果及量刑在预期范围内。

陪审团协会认为,这表示职业法官可以操控国民法官的判决结果;其次,国民法官制度虽然让人民参与审判,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违背社会价值观的判决仍再度出现。

陈为祥分析,量刑其实是相当复杂的问题,国外陪审制是由陪审团衡量是否犯罪,再由法官量刑;国民法官制度则将犯罪认定与量刑绑在一起。由于一般人很少大量接触相同案件,所以会趋向于重判,就变成现在的重判、那这样的重判,到底是不是大家想要的?

关于检辩双方失衡、法院不重视专家与证人,陪审团协会以新北地院的家暴杀人案为例,若检视检辩双方于法庭审理的过程,会发现被告虽做过精神鉴定,但法庭上却未传唤精神科医师。而被告在犯罪时有无行为责任能力,是审判重点,可见法院不注重专家、证人。至于选任程序不公开,陪审团协会指出,今年上路的《国民法官法》,在选任国民法官时仍为秘密程序,无法让外界了解,大开公开审判的倒车。

陪审团协会呼吁,国民法官制度施行约半年,争议屡现,显示司法系统尚未准备好接受新型态的审判制度。应停止施行国民法官制度,重新检讨何种人民参审制度才适合台湾。◇

责任编辑:郑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