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赫:入境旅游 中日大不同

人气 4258

【大纪元2024年06月27日讯】旅游曾长期是日本服务贸易第一大逆差行业,逆差值在1996年达到峰值(3.6万亿日元);1996~2002年间,逆差值整体下降,但其占服务贸易逆差总值的比重始终在50%及以上。2003年日本政府制定“观光立国”战略,希望大力发展入境旅游来拉动经济增长。自此,入境旅游业成为近年日本为数不多的成长产业之一。

2003~2019年,日本入境游快速发展,经济效益增长显着。一是入境游客人数持续增加,2013年突破1,000万人次,自2015年起入境游客人数始终高于出境游客人数。二是入境旅游消费金额大幅增长。三是旅游服务自2015年起由逆差转为顺差,顺差值逐年增长,2019年达2.7万亿日元。四是经济波及效应充分体现,据日本观光厅数据,2019年,日本旅游消费产出效应为55.7万亿日元,GDP贡献效应为28.5万亿日元,就业效应为455万人。

2020~2022年疫情,日本入境游遭重创。但2023年以来,日本入境旅游业复苏。2023年,入境游客人数回升至2,507万人,恢复至2019年的79%;入境旅游消费金额达53,065亿日元,竟较2019年增长10.2%。

进入2024年,日本入境旅游火爆,甚至出现了“过度旅游”现象。1~3月的访日游客名义消费,换算成年度数据为7.2万亿日元(10年里扩大到了5倍),成为日本仅次于汽车的“出口产业”。与日本各品类的出口额相比,虽然不到汽车(2023年为17.3万亿日元)的一半,但超过了排在第2位的半导体等电子零部件(5.5万亿日元)和排在第3位的钢铁(4.5万亿日元)。

与日本的成功相比,中国入境游则是另一个故事

毛泽东时代,基本没有旅游产业的概念,只有隶属外事活动的接待国际友人和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等。“改革开发”之初,外汇奇缺,邓小平要求发展旅游创汇,入境游就此起步。由1978年到1988年,入境游客人次和旅游外汇收入,分别从180.92万人次和2.63亿美元增长到的3,169.48万人次和22.47亿美元。中国国际旅游接待人数和国际旅游收入的排位,分别于1999年和2001年进入世界前五名。2017年,中国旅游外汇收入1,234.17亿美元,是1978年的469倍;中国接待入境游客1.39亿人次,占全球接待入境游客量的10.5%。包括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处境旅游的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但是,与日本不同,在2020年疫情爆发之前,中国入境游已经增长乏力(见下表),并且西方游客比例不大。请看2019年,按入境旅游人数排序,中国主要国际客源市场前20位国家如下:缅甸、越南、韩国、俄罗斯、日本、美国、蒙古、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印度、泰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德国、英国、朝鲜、法国、意大利(其中缅甸、越南、蒙古、印度、朝鲜含边民旅华人数)。

资料来源: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旅游市场基本情况和2019年旅游市场基本情况

更深一层分析,中国入境游客的结构非常不乐观,有国内专家概括了中国入境游市场的3个“二八”规律:国内港澳台游客约占80%,外国游客约占20%;产品结构体系中,观光类产品约占80%,休闲度假类产品约占20%;首次来华游客占比约80%,其他游客约占20%,除商务游客以外中国的重游率相对较低。

疫情前中国入境游的增长乏力,已经揭示了中国经济的下坠(GDP增长率自2011起持续下滑)和中共国际处境的恶化(2018年中美开打贸易战),而这些很大程度上都与中共当局“向左转”相关。

疫情三年,中共极端的“动态清零”、闭关锁国,入境游基本停止。2022年底,中共突然中止“动态清零”、打开国门,希望借助入境旅游来促进中国经济走出困境。

但是,与日本入境游快速恢复形成反比的是,中国入境游寒风刺骨。2023年,中国国内旅游开始复苏,外国游客却望而却步。官方数据称,2023年外国人出入境人次仅达2019年疫情前的三成六(3,547.8万人次),而全国旅行社接待入境游客人数不足2019年的一成。根据中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入境游客8,203万人次、入境游客总花费530亿美元,只分别相当于2019年的57%和40%。而8,203万人次的入境游客中,港澳台同胞6,824万人次、外国人1,378万人次,只分别相当于2019年的72%和43%。这跟日本有天壤之别。

其实,为刺激入境游,中共当局出台了不少政策。例如,就扩大免签范围而言:一是免签国家扩容(从去年11月起,先后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瑞士、爱尔兰、匈牙利、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等12国试行单方面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免签;而与中国全面互免签证安排的国家已增至23个);二是从2024年5月15日起,中国目前具备靠泊国际邮轮条件的13个口岸,全面实施免签入境政策;此外,大连、连云港等地的7个邮轮口岸还被新增为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口岸。三是允许59国人员免签入境海南停留不超过30天;四是恢复疫情期间暂停的外籍人士24/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这些政策起没起作用呢?从中共官方数据看,有点作用,但形势也不乐观。根据国家移民局统计数据,2024年1月至2月,外籍人员入出境共计294.5万人次,仅恢复至疫情前的41.5%。

再以中国经济最发达、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上海为例。根据上海统计局数据,2024年1~5月,上海外国人旅游入境人数180.04万、 港澳同胞22.98万、台湾同胞43.59万;而2019年1~5月的上海旅游入境人数中,外国人为275.86万,港澳同胞为30.79万,台湾同胞为52.37万;按此计算,恢复程度分别为65%、75%、83%。

为什么中日入境游大不同?

就游客体验来说,日本太棒了。即使中共煽动仇日情绪,中国人去日本旅游也挡不住。相反,到中国旅游,麻烦一大堆:航班太少太贵、签证办理太繁琐、酒店不接待外宾、移动支付用不了……

当然,其中一些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或政策调整予以解决或缓解。但是,至少有两类问题,在当今中国政局下,是无解的。

其一,监控无处不在。从中国青岛探亲回日本的万小军告诉《大纪元》,“去公共场所个人隐私没法保障。因为每个人的指纹都会被收集起来,随便去什么地方,一刷指纹就行了。”回过中国的澳洲公民杨先生对自由亚洲电台表示,没有中国国内的手机号码,连出租车都没法叫,“还有一个问题是去派出所做住宿登记,登记后很快居委会干部就上门来核实,而且还故意告诉我曾经几点离开过住处。无非就是警告我:公安局在严密监视着我的一举一动,故意给我压力。”

其二,政治原因造成的航班短缺。例如,中国与印度客机直航中断了四年,中共一再要求恢复直航,但印度不予理睬,强调先把边界争议解决了,然后再谈两国恢复直航等双边议题。又如,航班管家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中国民航国际航线航班量13.0万架次,民航国际整体恢复率仅为69.2%。又如,申万宏源证券对2024年夏秋两季的计划航班总量进行汇总后发现,大陆与北美的航班恢复迟缓,仅为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的2成。

目前,因为中共政府“任意执行当地法律,包括未经公平透明的法律程序而禁止美国公民和其它国家公民离开中国”,美国国务院关于前往中国的旅行警告维持在橙色“三级旅游警示”(红色四级警示则为“勿前往此地”)。澳大利亚则建议游客“高度谨慎”,警告“澳大利亚人可能面临被任意拘留,或遭包括定义宽泛的《国家安全法》严厉执法的风险”。

另一方面,荒唐的是,中共甚至还提出了“旅游外交”,要求旅游行业“主动作为,主动发声,服务国家整体外交”,通过利用激励、限制、合作三种类型,将旅游业作为执行战狼外交的一种手段了。

总之,(如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所说)中共正在通过对内更严厉的“压制”和对外更“咄咄逼人”的攻击来挑战世界秩序,这使中国国内日常生活状态不被国际社会所接受,加之国际旅游竞争日益激烈,入境旅游在中国之不振,就在情理之中了。

大纪元首发

责任编辑:高义#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中国入境游人数锐减 海外华人现身说法
日本特色旅游红火 但来自中国游客剧减
大陆客赴日人均消费30万 中共反日宣传失效
进入中国的外国人数量仅为疫情前的30%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