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欧即将迈向贸易战?

人气 5824

【大纪元2024年06月08日讯】(大纪元记者林燕综合报导)中欧何时迈向贸易战备受关注。有消息说,欧盟已经确定中国电动汽车获得高额补贴,将征收反补贴税,但为避免影响欧洲议会选举,所以推迟关税决定至6月10日。

多家媒体报导,欧盟官员本周告诉中国汽车行业,欧盟打算对进口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同时,中共商务部长王文涛等官员本周在欧洲各国奔走,敦促欧盟撤回加关税的动议。

彭博社引述一位知情人士的消息说,王文涛致信欧盟贸易专员瓦尔迪斯‧东布罗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威胁要对欧洲航空和农业行业采取行动,突显北京对欧盟加税预期的沮丧感。

另一方面,北京又在摇晃橄榄枝,称中国航空公司正在寻求从法国空客购买一百多架宽体喷气式飞机。

欧盟加征关税决定将在6月10日公布

欧盟委员会2023年10月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按照引入关税或配额等临时救济措施的规定,欧盟委员会应该在发起反补贴调查九个月之后(也就是2024年7月初)宣布结果。

通常,欧盟委员会会在相关截止期限到达一个月前,向各成员国报告调查结果。

因此,欧盟本预计在6月5日做出一份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临时进口关税的清单决定,并通知各成员国。

鉴于本周是欧洲议会选举周。为避免影响每五年一次的“欧洲大选”,欧盟将推迟宣布关税决定至下周一(6月10日),也就是选举结束后。

选举从周四(6月6日)开始,到周日(9日)结束。欧盟27个成员国大多数会在周日投票。

据《明镜》5月底援引布鲁塞尔圈内人士报导,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征收反补贴关税,基本已成定局。调查已得出明确证据说明中国车商获得高额补贴,尤其是在能源消耗方面。

专家估计,对中国电动车的税率将在目前的10%一般关税的基础上,再增加15%到25%。此外,将依据生产商从政府所获补贴的多少,以及其对欧盟委员会调查的配合程度,来决定最后税率的高低。据透露,比亚迪和吉利这样的制造商可能面临较高关税。

消息:欧盟官员会中国车商 通知加税

包括彭博社、《南华早报》本周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说,有欧盟官员6月3日告知中国汽车制造商,预计欧盟委员会将从7月4日起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关税。

据悉,中欧双方6月3日在布鲁塞尔会面,并就反补贴调查举行了听证会,中国企业正是在这次听证会上被告知此事的,但未对外透露关税税率。

《南华早报》说,受影响的中国企业已就欧盟委员会拟加征关税一事,寻求法律咨询。

有分析说,这一临时性关税对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而言将是一大冲击,意味着数十亿美元的额外成本。

从流程上看,接下来欧盟委员会将同中国车商和欧盟成员国进行协商,直到11月初临时性关税正式生效,变成永久性关税。

欧盟委员会主席将在这段时间同北京就其对电动车行业的补贴进行谈判。

现任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5月曾表示,将与北京讨论如何消除欧洲车商在竞争中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她同时强调,必须要避免发生一场贸易战。

目前,中欧双方都存在一些变化因素。

对欧盟来说,即将上任的欧洲议会成员(7月中旬上任)将在未来四个月内对之前议会做出的任何决定进行确认或修订。因此,本周的选举结果将对中欧地缘政治和经贸关系带来什么潜在影响,令人拭目以待。

同样地,冯德莱恩的去留也备受关注。她需要在这次议会选举中成功连任,并被再次推选为主席。

此外,北京是否会立即采取报复措施,还是继续向欧盟各国施压,希望能够说服足够多的国家反对最终的永久征税也未可知。

中国电动车冲击市场 给欧洲造成70亿欧元的年损失

在美国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的关税后,欧洲将成为中国车企比亚迪、吉利和长城汽车等公司的诱人目标。

2023年,中国品牌在欧洲销售了35万多辆轿车和SUV,主要是电动汽车。上汽集团的MG(上汽名爵)以23.9万辆电动汽车(主要是电动汽车)领先,约为2022年总销量的两倍。

比亚迪2023年在欧洲销售了约1.6万辆电动车,并正在大力推广欧洲销售。比亚迪已宣布计划在匈牙利建厂,实现电动汽车本地化生产。

汇丰研究在报告中表示:“中国(制造商)在欧洲发展迅速,去年其电动汽车市场份额翻了一番,达到7%,我们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0%。”

投资研究公司Evercore ISI在2024年早些时候的报告说,中国汽车制造商每年的产能为4000万辆,国内销量仅为3000万辆,这促使中国积极寻找新的海外市场。Evercore ISI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占据欧洲电动汽车销量的10.1%。

中国电动汽车价格便宜,可低至1万美元,而欧洲电动汽车的价格,即使是“经济实惠”型,起价也在2.7万美元左右。

2023年,德国保险公司Allianz的子公司安联贸易表示,到2030年,除非欧盟采取行动提高关税、加强电池和其它技术,或说服中国在欧洲生产汽车,否则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每年可能使欧洲汽车制造商损失70亿欧元(77亿美元)的利润。

另一方面,汽车行业对欧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吸纳就业领域。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的数据,汽车行业为1300万欧洲人提供了直接和间接的就业机会,其中包括240万个制造业岗位。

中国产能过剩让全球头痛 “我们无法消化那么多”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日前在接受彭博电视台采访时表示,中共领导人宁愿使用更多的政府支出来支持生产,也不支持消费需求,这是很奇怪的。

“我们无法消化这么多,不是中国想要出口多少、世界就能接受多少。”克鲁格曼说。

除了电动汽车,中国的其它制成品也在继续增加出口,部分原因是国内经济放缓和房地产市场低迷,导致中国企业钢铁、水泥、太阳能电池板和其它产品过剩。

连一些南美国家也对中国钢铁征收关税,还有其它国家也打算效仿。

美国在对华贸易不平衡问题上长期表示不满,认为中国出口得太多,进口得太少,造成贸易赤字太高。

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等官员谴责中国产能过剩。但北京不承认存在产能过剩问题,称是因为外国企业不如中国企业竞争力强。

美国驻日本大使拉姆‧伊曼纽尔(Rahm Emanuel)本周称,北京对制造业的补贴正在给所有周边邻国带来问题。

责任编辑:林妍#

相关新闻
充电只需十几分钟 固态电池将根本改变电动汽车
分析:中国产能过剩问题为何会更加严重
美部长:提高中国车关税 对美国车业至关重要
美议员: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应列入禁进口名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