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霆锋董建华获选去年最负面人物

人气 6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香港大纪元记者文昊宇1月11日报导】顶包案罪名成立的香港艺人谢霆锋,被学生选为二00二年风云人物之首及最负面人物,而已故艺人罗文获选为正面人物。有四位政府官员包括特首董建华,于负面人物榜上有名;相反台北市长马英九、香港前政务司长陈方安生则获选为正面人物。

由政府资助的教育网站“香港教育城www.hkedcity.net”选出二00二年十大人物及新闻,去年最热闹的头条新闻谢霆锋撞车后不顾而去,叫其他人冒认肇事司机,闹出“顶包案”,被判社会服务令二百四十小时,结果谢霆锋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负面人物首位。

十大负面人物中包括四位政府官员:董建华、保安局长叶刘淑仪、财经事务及库务局长马时亨及财政司长梁锦松。

十大正面人物同样由艺人居首位,与病魔对抗而辞世的艺人罗文夺魁。然而,现任政府官员因政绩让人失望而未入选,但前政务司长陈方安生入选第二位。至于台北市长马英九、总理朱镕基等台湾及大陆官员均上榜。

学生眼中的十大新闻,以最具争议性的《基本法》23条立法为首位。其余分别是《东周刊》刊登女星裸照、罗文病逝、急症室由免费改收100元、谢霆锋顶包案、爆发登革热、董建华连任持首、失业率创新高、中共十六大及中国队首次打入世界杯获入选。

该调查于去年12月21日至本年1月7日以网上投票形式进行。网友须完成整份问卷,从48条香港及中国新闻中勾选十条十大新闻,以及从47名香港及中国人物中勾选十名风云人物,并同时标注对所选人物的观感(正面、中立或负面)。共收回2825份问卷。其中学生占83%,教育工作者近10%,家长3%。

不赞同霆锋处事手法
在近三千份问卷中,超过六成(1700人)点选谢霆锋为风云人物之一;其中近八成持负面观感。香港青年协会“关心一线”社会工作者徐小姐认为,“谢霆锋案审理过程长而且引起广泛讨论,在学校更被引作反面教材;选举结果证明,学生不同意谢的处事方法。”

突破机构“文化楼”经理莫蔚姿则指出,谢霆锋是很有魅力的人,“只不过当一个很有charisma 的人做错了事,反面效果会倍增。”

十大风云人物有一半是娱乐圈人士;十大新闻之中,亦有三条与娱乐圈人士有关。徐小姐认为,这些事件及人物不断在传媒曝光,甚至出现在港闻版及头条位置,令学生有一定印象,以为不单是娱乐圈的事。徐小姐指出,“学生对政经界不熟悉,因为不熟悉所以显得不关心,于是留下浅印象。而学生选偶像是凭第一直觉的,他们未必先作比较然后投票。”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吕大乐教授认为,选举结果反映了市民的生活话题,例如娱乐新闻很轰动,引起广泛的讨论,市民自然对这些事件印象深刻。

市民对逝者心存厚道
超过1500名网友票选罗文逝世作为十大新闻;超过1700名网友点选罗文为风云人物,其中,八成人认为罗文是正面人物。吕大乐认为,这应归功于早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提到《狮子山下》一曲,到后来传媒将他塑造为七、八十年代香港状况的代表人物,加上他过身后电视电台报章杂志做的各类特辑铺天盖地,令市民留下深刻的印象。

吕大乐指出,这未必表示市民受他抗癌坚毅不屈的形象影响,“反而是一种对去世的人心存厚道的表现,尤其是他对社会有贡献。”如果只计算教育工作者的票数,罗文逝世新闻只排第十一位。吕教授指出,教师们比较成熟,不会因为他死了就觉得他的贡献有所增加。

对于接近八成网友点选23条立法为十大新闻,徐小姐认为,社会的舆论、学校的教育、私下的讨论都会产生影响,而社会对23条立法讨论了很久,热度大,自然多人关心。

念念不忘陈方安生
十大正面人物的第二位是陈方安生。自退出政坛后,陈太颇为低调,只是间中就香港问题发表意见。吕大乐认为,陈太一直有正面的形象,而且已经远离权力核心,“市民往往觉得政治人物越远离权力核心就越好;加上市民对现状不满,她走后政府又没有好起来,便产生了这样一个投票结果。”莫蔚姿则认为,陈太曾代表香港良心,在任期间,处理事务立场鲜明,是香港女高官的典范,令人念念不忘。

香港官员形象负面
至于十大正面人物中,没有现任香港官员上榜,反而杀出马英九,社工徐小姐认为,这表示学生并非完全不关心两岸时事。

就港官占了十大负面人物的四个席位,吕大乐认为,这反映市民不满政府的运作,“不满的可能不是具体的政策,而是整体的印象,如学校改革不顺利,学生自然会对官员有点不满。马时亨上负面榜,而仙股事件(经济新闻)不上大新闻榜,可见仙股事件对市民来说未必是重要的,但却为马时亨建立负面形象。”

莫蔚姿则指出,香港官员没有魅力,正面人物榜榜上无名,是合理的。而负面人物榜上占了四名,则是“实至名归”。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港六公屋户瞒报物业被定罪
港社福界调查:九成半社工认为政府修例不恰当
邹家成涉未经授权转寄投诉信 辩方质疑法例无禁止
林世雄称有信心任内解决港网约车争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