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评论引起争议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1月20日讯】(美国之音记者丁力香港1月19日报导) 轰动中国内外的中国历史武侠影片《英雄》在艺术上好评如潮,在票房上进账滚滚,但是在思想倾向上,特别是在对秦始皇的评价上,也引起争议的浪潮。在形形色色的评论中,有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有对现实政治的联想。

*艺术形式极其美丽*

中国著名剧作家魏明伦在《南方周末》报上写道:“《英雄》艺术形式美极了,市场运作棒极了,”但是,“这部巨片最后总结式地这样告诉当代观众───秦始皇是统一天下的大救星。反抗秦始皇的人们不识天下大局,都不算真正的英雄。”张艺谋在台湾推广中国大片《英雄》时提到,《英雄》对秦始皇的描述,在大陆引起不小的争议。但是他认为,电影的重点不在秦始皇,而在刺杀秦始皇的义士们的“舍身取义”上。

*只褒不贬违背历史*

但是,不少批评者把矛头对准秦始皇的专制和残酷。《中国经济时报》发表程万军的文章说,秦始皇的以天下为己任实际上是以家天下为己任,大力表现暴君的以天下为己任,又有多大的社会价值呢?香港议员张文光表示,影片传递的历史信息是“强权就是真理,战争就是和平,统一就是稳定”。

香港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写道,以纯电影艺术的角度看,《英雄》是世界级水平,但是影片对秦始皇只褒不贬,违背历史,“焚书坑儒的味道躲到哪里去了?” 。《苹果日报》专栏作家张五常还表示,强权在手而不能容许异见分子的生存,不容易说是好皇帝。北京的《京华时报》发表解玺璋的文章说,就因为秦始皇是一个胸怀天下的人,正义就在他那边了吗?我们就可以不考虑天下那些被坑杀、被屠杀的人的实际感受了吗?

*表现不必面面俱到*

然而另一方面,香港《文汇报》专栏作家兴国写道,在刺客行刺的时候, 行刺的对象还只是秦王,而不是秦始皇,后面那些事还没发生。刺客从战乱及和平的观点去看有才能的秦王,而放弃行刺,是很正常的。作者认为,应该回归商业的角度去看影片《英雄》,“何必苦苦去追寻电影说了些什么?”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的一个英语节目中,一位外国专家也为影片辩护说,在表现历史人物的时候,不必面面俱到,不一定要提到秦始皇的阴暗面,正如美国影片也不一定提到肯尼迪总统和林肯总统的阴暗面一样。

*不要太吹捧秦始皇*

毛泽东主席曾经一再正面评价过秦始皇。中国民间盛传毛泽东有一首诗,开头是“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或者“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之事待商量”。中国的一些书刊和学者引用过这首诗。不过2001年11月的《光明日报》上有一篇文章怀疑这首诗是江青伪造的。

中国剧作家魏明伦在批评影片《英雄》搞“帝王崇拜”时也提到这首诗。他把电影的主题概括为“劝君少刺秦始皇!”还说它与“文革”后期流传甚广的“劝君少骂秦始皇”寓意暗合,异曲同工。魏明伦说,那段韵文中的深意,“小青年不知不懂;我辈过来人,难道也健忘了?”

香港的一些评论还把影片《英雄》和现实政治联系起来。《明报》专栏作家陶杰写道,《英雄》的结局,最有[基本法23条]的风格。《明报》专栏作家石琪表示:“《英雄》为了迎合今日的国情,硬说战国时代不应反抗秦国侵略”,这不合情理。作者写道,中国政权应该和秦朝划清界限,不要猛捧秦始皇。

*反对寻找弦外之音*

不过陈清伟在香港《大公报》发表文章,反对找影片的弦外之音,反对把一些推想硬塞给张艺谋。那些认为影片《英雄》是古为今用、为现实服务的人之中,有些人把它带入了中国政治,有些人把它带入了国际政治。专栏作家陶杰认为,影片中秦始皇正气凛然的形像是美国总统的化身,代表了美国替天行道的国际警察精神,影片的主题是劝中国顺从美国的霸主地位。【中新社】出版的《新闻周刊》刊登的一篇评论文章说,《英雄》是以皇帝所谓的“天下”的信念来打击赵国恐怖主义者,是所谓的“反恐史诗”,为的是迎合好莱坞和美国市场。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从事副业赚钱的四个方式 年收入至少10万
不仅买杂货 七款奢侈品在Costco买更便宜
美众院通过法轮功保护法 专家:历史性一步
美伊州足球场突然崩塌 惊现30米宽天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