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猛活鲜”真是美味吗?

李莹

人气 2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1月31日讯】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把“生猛活鲜”﹑活鱼活虾活海产品当成美味﹐认为味道好﹑营养价值高﹐甚至把“活吃鱼虾”当成时尚来追求。其实这是非常不科学不卫生的。生吃鱼虾海鲜﹐不仅尝不到美味﹐弄不好还会传染上疾病﹐甚至送了命。

活鱼不宜马上烹调

  无论是从营养价值上看还是从食用味道上讲,活鱼或刚死的鱼,都不是食用的最佳时间。
  鱼类死后,经过一段时间,肌肉逐渐僵硬,处于这种状态的鱼,其肌肉组织中的蛋白质没有分解产生氨基酸,而氨基酸是鲜味的主要成分。吃起来不仅感到肉质发硬,同时也不利于人体消化吸收。

  当鱼体进入高度僵硬后,即开始向自溶阶段转化。这时鱼中丰富的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逐渐分解为人体容易吸收的各种氨基酸,处于这个阶段的鱼不管您用什么方法烹制,味道都是非常鲜美的。

吃生鱼小心寄生虫

  许多鱼类都有寄生虫﹐其中一些会传染给人类。最典型的是肝吸虫﹐人进食受感染又没有煮熟的鱼后,肝吸虫停留在人体的胆道内,到了一定时间它们就会产卵,肝吸虫卵越产越多后,不但能引起胆道阻塞,而且它们所分泌的有毒物质还会刺激胆道,从而造成肝脏和胆囊的损害,严重的还会导致全身多系统出现各种复杂的并发症,甚至引起胆结石、肝硬化、胆道癌和肝癌等。

  肝吸虫病一般有两﹑三个星期的潜伏期。发病时病人会发高烧﹐出现肠道感染的症状﹐有的病人会出现门脉高压,造成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引起消化道大出血,危及生命。儿童如果感染了肝吸虫就会影响生长发育。

  据统计﹐中国南方某省﹐由于流行吃“生”吃“活”﹐肝吸虫感染人数达到500多万,占全国总感染人数的一半。

生吃海鲜小心肝炎

  曾听朋友讲过这样一件事﹕某单位在放假期间,组织员工到海滨旅游。不想从当月下旬开始﹐在旅游的员工中,不少人出现发烧、乏力、厌食、恶心、呕吐、右下腹不适等症状﹐经诊断为甲型肝炎,共有48人发病﹐都是在旅游期间吃了“生猛活鲜”的海产品感染的。

  甲肝是肠道传染病,潜伏期以14天至30天较多见,是吃进被甲肝病毒污染的饮水、食品而感染的。一些海产﹑贝壳类﹐如蛤、牡蛎、虾、小蟹、蛏、蚶等,可污染有甲肝病毒,千万不可生食、半生食﹐一定要经过蒸熟煮透才可安全食用。◇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绿叶蔬菜保存 简单4诀窍延长保鲜期
【美食天堂】鲜虾春卷做法~酥脆好吃!
【一箪食】玫瑰豆腐乳煎鸡
【一箪食】铸铁锅脆皮比司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