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回顾】杜导斌:“首脑”与“喉舌”

杜导斌

标签:

【大纪元12月4日讯】编者按:

大纪元专栏作家杜导斌上个月底被有关当局拘捕,罪名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这并不令人意外,中国政府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也非始于今日。

中国自由作家前赴后继,坚持批评社会不公和卑劣现象,竟至身陷牢狱,亦非自杜先生起。杜先生及其志同道合的一些知识份子,坚持为底层民众呼吁,坚持不谄媚金钱和权力,在那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恰如萤火虫一般,点缀在一片黑暗的中国知识界。黑夜的手虽然扣住了星星光点,但却无法扣住无数渴望光明的灵魂。

杜导斌文章的观点,或许尚有讨论商榷之处,但他独身黑夜之中,直面黑暗绝不后退的道德勇气,却是堪使吾辈仰视而惭愧不已。从今天起,大纪元网将逐日重登杜导斌先生的文章,直到他获得自由,能够重新再次为大纪元撰稿为止。

杜导斌:“首脑”与“喉舌”

首脑

把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称为”首脑”,以及由这个”首脑”派生出来的、把国家最高行政当局所在地叫做”首都”等等说法,是有问题的。

首先,”首脑”一说只是一个比喻。”首”字的根义是”头”。”首脑”一词中的”首”字是”第一、最高的”的意思,属于”首”字的引申义。”首脑”一词把为首的人(机关等)、领导人比喻为一个人的大脑。这个极具文学修饰性的词语,在日常使用中又被赋予了广泛的能指,如:唯一的、唯一具有象大脑那样思维能力的(相对于不具备思维能力的四肢)、负责决策的、负责指挥的、负责管理的,神经中枢,最重要的、最关键的,等等。这些能指默认了存在以下的前提条件:”国家(机构)就像是一个人”。把国家(机构)比喻为一个人是无可辩驳的。但此处的问题在于直接把国家(机构)判断为一个人,也就是把只有在想象中才能成立的事情,当成具有内在逻辑的事实关系。国家(机构)不是一个人,而是由许多的人组成的集合体。这个集合体并非只有一个头脑思考,而是它的四肢都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不是只有某一处最重要,而是每一处都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附着在”首脑”一词上的社会”约定俗成”或”天然生成”的种种权威意义,其实建立在子虚乌有基础上,根本就没有合法性可言。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并非只能有一个首脑负责思考、决策、指挥、管理。再引申一下就是,一个国家并非只有首都最重要,它的其他部分同等重要。

喉舌

把《人民日报》(叫《报”日”人民》也许更加准确)、中央电视台等媒介称作喉舌,是上个世纪的通行观念。与上述”首脑”一词差不多,这种说法是难以成立的。这也是把机关──此处是党中央──先比作一个人,然后再把代这个机关说话的媒介比作人体器官。通过这种辗转指代而建立起来的喉舌一词所包含的唯一性、必然性、重要性,其实也是毫无道理的。

首脑、喉舌等生活性语言上升为政治常用词语,是汉语诗性化所结出的畸形果实。

(1/30/2003)

转自新世纪(http://www.dajiyuan.com)(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专栏】刘晓波:民间维权在肃杀中成长(下)
【旧文回顾】杜导斌:民运回国有安全通道
海外华人声援中国人争言论自由
张三一言:党强代人民拥护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