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婴幼儿是否生病?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婴幼儿不会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感觉和需求,不少年轻父母缺乏带孩子的经验,其实婴幼儿生病有很多征兆。首先是情绪和性格的改变,若烦躁不安,面色发红,口唇干燥,多为发热征象;目光呆滞,两眼直视,双手握拳,常是惊厥;两腿屈曲,阵发性哭闹,翻滚,是腹痛表现;嗜睡,呕吐,前囟饱满,脖子发硬,是脑膜炎症状;哭声无力或一声不哭,往往提示病情严。

其次是饮食改变,如果突然拒奶或不肯进食或进食减少,可能是上感或发热;腹胀,不断打呃,放屁,口腔气味酸臭,提示婴儿消化不良;拒食或食后就哭,同时口水增多,应注意有无口腔疾患。

第三是睡眠改变,如睡前烦躁不安,或睡醒后颜面发红,呼吸急,常是发热反应;睡眠中惊醒啼哭,醒后大汗淋漓,平时易激怒,加上囟门闭合晚,常是患有佝偻病;若入睡前爱用手瘙抓肛门,可能是患了蛲虫。第四是呼吸改变,若呼吸变粗,频率增加,或时快时慢,可能是发热;张口呼吸或常做深呼吸动作,是鼻塞的表现;呼吸急促,每分钟超过50次,鼻翼煽动,口中青紫,呼吸时肋间下陷或胸骨上方凹陷,可能是患了肺炎,呼吸窘迫症,先天性横隔膜煽气;若小儿经常紫绀,面色灰青,要提防心肌炎或先天性心脏病。第五是体重改变,如果体重增长速度减慢,不增加或下降,必然存在某些疾病,如腹泻、营养不良、发热、贫血等症状或疾病。

父母对婴幼儿吃、玩、睡和精神情况应经常注意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新生儿的骨胳早在胚胎时期就有了基础,但主要是由软,骨组织组成。婴幼儿骨的成分巾,含无机盐少,有机盐多,因而比较柔韧有弹性,易于变形。

  • 婴儿扔东西、敲东西或松手让东西掉在地上是一种本能行为。他正在探索外界、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和证实自己的判断。婴儿6个月左右时,多数已可以灵活地使用双手,幷开始进行实验。 
  • 父母应了解语言发育的几个阶段,以帮助婴幼儿进行相应的语言训练。

    '?

  • 母孕后期营养过度,胎儿在宫内过度发育,以及糖尿病母亲容易生巨大儿(出生体重在4公斤以上),造成出生体重过大。新生儿期以后出现体重偏高主要是喂养过度造成的,常常发生在人工喂养的小儿。
  • 现代家庭的重要组成人员之一是独生子女。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最大愿望和追求,那麽,孩子的身体健康是实现最大愿望的基本条件。因而,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起居生活和饮食营养照顾得无微不至。可是,从近年来儿科的就诊情况来分析,家长每每忽视了对孩子的五官保健。当疾病出现,只能是跑医院请医生治疗。殊不知,倘若家长重视孩子的五官保健,从婴幼儿做起,就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运动是重要的生理刺激之一,是系统地刺激活动感受分析器的有效方法。大脑支配人的各种复杂活动,又使大脑产生相应的条件反射。因此,让婴幼儿早期进行适当运动,不仅可锻炼机体,也能促使智力的迅速发育。

  • 如果没有什么医疗上的缘故,所有的婴儿都应该仰卧睡觉。仅仅由于睡觉姿势的这一小小的改变,患婴儿猝死综合症而死亡的婴儿数量减少了50%。 
     
  • 婴幼儿的视觉能力包括两个部分,集中注视的能力和分辨再认的能力,后者比前者高一个层次。两个月的乳儿一般能把视线集中到某一物件上,但这个时候乳儿只是能“看到”,而不是“认出”,也就是说,还不能区别看到的物与物、人与人之间的不同;
  • 小儿动作的发育有一定的顺序:初生新生儿的动作如手脚乱动是无意识的,是不随意动作。二个月时,俯卧位能擡头,随其动作的发育,动作的随意性日益增强。四个月时,扶着髋部能坐,能握住手中物体。此时,手眼协调动作已开始。
  • 孩子出生后6周内,手总捏成拳头,只在啼哭时,有时才可能张开一下。到了8周后,孩子张开手的时间多了,会表现出有意识的运动,代替了抓握反射。这时有些父母看到孩子抓东西不如以前有力时,感到很担心,其实没有必要担心,因为孩子是在学习新的技能,几周以后,就可以运用自如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