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戒除体罚,怎么办?—-第五至八周

人本基金会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3月23日讯】
第五周持续前面工作,但降低限额。面对体罚额满之后孩子的犯错,除了与他研究解决方案之外,再加上要他一起研究犯错原因。与他研究犯错原因是一个细致的工作,必须仔细引导他自我剖析,包括外在有形的因素和内在心理的因素。然后再引导他自己找寻改错的方法,尽量少做建议,少训话。

在这儿,重要的观念是,要追究出犯错的原因才能帮助孩子改错,体罚或任何惩罚都是在掩饰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例如孩子交不出作业,可能的原因之一是无法抵抗电视的诱惑,打骂可使他离开电视,但未必能让他接近功课,结果就是坐在桌前神游太虚,仍然无法做好功课。所以,引导他面对自己的问题,进而找到解决的办法,才是根本之道。第六周完全停止体罚,全力表扬优点,对于任何犯错行为,完全采用谈话方式,不必在意结果。时间多,就多谈,时间少,就少谈。

学校老师可能没有时间跟每一个犯错的学生谈,可以采取团体协谈方式,或先选出某些学生谈,另一些照顾不及就算了。在这儿,重要的观念是,孩子本来就会犯错,犯错之后本来就无法立即改正。容许、接受、包容孩子的错,是教育工作的大前题。一旦采用强制手段,我们就离开了教育。第七、八周无论如何,请再坚持两周,同时思考研究教育的真谛。以上是一个八周的计划,我们不想在本文中描述这八周中孩子将有的进步,和师生或亲子关系的改善,这些可预见的惊人效果只要试行就会发现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在这八周里,我们一方面由忽视问题逐步走向解决问题,另一方面,由否定孩子逐步走向肯定孩子。孩子只要感受到受肯定,就会发挥他向上向善的本能;问题只要被重视(而不是用体罚一掌带过),就一定会被孩子与我们合力解决。

亲爱的朋友,我们提供了计划和步骤,但并不拟定细部的做法(例如与孩子谈话的实质内容),那些,是要由您及您的孩子或学生共同创造的。我们相信您,正如我们相信,凡是“人”,都有无穷的潜能!现在只剩下一个问题,那就是,您愿意去试一试吗?

转载自:〈台湾大纪元时报〉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高雄县林园国小启智班传出一名未婚女教师她不但会体罚学生,连学生都跑光了,还继续在台上上课,连续请了一年多的公伤假薪水照领,最近甚至还想领养小孩请育婴假,让家长老师都愤慨,不过女老师家属澄清,女老师很内向,大家误会她了。
  • 有一半的成人体罚小孩是由于习惯,另一半是由于不得已。我们不相信有人乐此不疲-—少数身心异常者当然例外。然而,起初的“不得已”可以逐渐演变成习惯,习惯使人不加思索就打孩子;不加思索打孩子之后,难免心有不安,于是又找出种种理由来,说服自己是出于万分的不得已。
  • 除继续第一周的工作外,每次想打孩子的时候,先问他愿不愿意被打,如果答愿意,就不必客气而打之,打完之后要孩子说明被打的感觉(注意,是感觉,不是要他忏悔);

  • 持续前两周的工作,但是加长谈话的时间。例如对答愿意的孩子,再问他为什么愿意,打过之后,更加仔细的研究他的感觉;
  • 持续前三周的做法,但给自己限定本周打人的次数,在家里,也许是不可超过两次,面对一班学生,也许是不可超过十人次。一旦限定的额数已满,就绝对不可再打,即使孩子要求,也不要打他,理由是:“老师(或爸妈)自己定的数额已满,不能再打。”孩子如果不明白,可以解释给他听这个戒除体罚的方案,如果不想解释,就让他一头雾水也没关系。
  • 如今,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给孩子们的鼓励、支持和谆谆教导实在太少,而责骂、嘲讽和惩罚的次数却往往很多。有的父母奉行"孩子不打不成器"或者"棒头出孝子"的信条,使一些孩子几乎都在指责和漫骂声中成长;有的孩子还不时地忍受着父母施予他们的罚站、罚跪或者殴打等体罚。诚然,大人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认识自己不当的或者是错误的言行,促使他们立即改正;可是惩罚是压力教育,对孩子来说,其结果往往是压而不服,更何况年幼孩子的心灵是非常柔弱的,惩罚只会使他们产生惧怕,引起自我防护的叛逆心理。所以,惩罚不但不能唤起孩子们的良知,而且还侮辱了他们的人格,也严重地影响着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 我们必须做好心理准备,因为治疗那些成长在缺乏关爱的家庭环境的儿童时,有可能会遇到庞大的障碍......
  • 对父母或教育者来说,最严重的儿童教育错误,就是对走上错误道路的儿童预言悲惨的结局。这类愚蠢的预言会助长儿童的怯懦,让情况无限恶化。我们应该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积极的态度鼓励儿童。
  • 我们必须从“激发这类儿童的勇气,并让他们相信自己的长处与能力”来进行治疗。
  • 在成长到学龄的这个阶段,孩子们正在培养和练习帮助新朋友、与他人相处和交友能力。还有自我调节和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