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推出人事改革被喻为休克疗法

标签:

【大纪元6月27日报导】(中央社台北二十七日电)北京大学最近提出被称为“休克疗法”的教师聘任改革方案,引起学校内部与社会各界强烈回响,认为这项改革是向中国大陆的大学人事制度抛出一颗“重磅炸弹”,是自八十六年前老北大改革以来,北大内部发起最激进的一次制度变革。

综合多维网、新加坡联合早报报导,这项“教师聘任与职务晋升改革方案”,对传统人事制度的改革力度,超出许多北大教师的想像,特别是职称为副教授与讲师的中青年教师面临空前压力。因为改革一旦实施,三分之一以上的讲师以及四分之一以上的副教授,可能失去现有职位。

北大这项改革选在北京防治SARS期间推出,在校内外引起一片哗然。叫好者认为,这是北大走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经之路,将给落后守旧的中国大学人事体制带来活力;反对者则指责“蛮干”,部分北大教师甚至声称要罢课以表达不满。

据了解,北大为推动这项改革,是由校长许智宏带领成立了专门小组。

对于部分人士称改革为“休克疗法”,许智宏否认,因为根据中国改革的经验,“休克疗法”没有生命力,但是目前这项改革却是要让北大更有竞争力,更能吸引优秀教师与最好的学生。

许智宏希望,中国大陆政府至少应该鼓励几所重点大学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让教师有更多的选择,形成一个比较宽松的人才流动环境。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强指出,改革目的是在人才进入与升迁方面引入竞争与淘汰机制,打破教师职务终身制。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高丙中则说,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已有二十多年,但大学的人事管理体制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包括:教师与行政人员只进不出,只上不下,没有淘汰,导致在人事制度上,中国的大学成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最后堡垒。

新华社报导,这次改革可能是自八十六年前北大校长蔡元培着手改造老北大以来,北大内部发起最激进的一次制度变革。

一九一七年元月,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并进行改革,聘任教师时不完全依据资历,例如没有大学学历的梁漱溟,被破格请到学校讲授印度哲学。当时校内聘请了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包括陈独秀、胡适、鲁迅以及钱玄同等人,但是持复辟政见的辜鸿铭等旧派人物也在校内执教,一时之间北大人材荟萃,声誉鹊起。北大改革方案包括:教员实行聘任制与分级流动制;学科实行末尾淘汰制;招聘与晋升引入外部竞争机制;原则上不直接从本院系应届毕业生中招聘新教员;对教员实行分类管理,教师岗位分为教学科研岗位与专任教学岗位两类;招聘和晋升引入教授会评议制。

相关新闻
中共信息部队偷师美军 专家:落后至少10年
一小型客车在鹤哈高速发生交通事故 5死12伤
美国连出重拳 人口贩运报告首提活摘信息
利元亨股价暴跌 分析:股民被坑到找不着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