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故事:高寿的奇僧惠昭

太平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7日讯】唐宪宗元和年间,武陵郡的开元寺有一法号为惠昭(亦作惠照)的僧人,他看起来貌衰体羸。他能预言人的吉凶福祸,而且皆能说中。他性格孤独,不与人来往,常常独自一人呆在屋里坐禅,左右也无侍童陪伴。他总向乡里人讨饭吃。有个八十多岁的乡里人说:“惠昭法师住此地已六十年了,可他的容貌与从前没有两样。只是不知他到底高寿多少。”

后来,有一位叫陈广的,被从孝廉举为武陵官。陈广爱好佛教,有一天便来寺庙拜谒。他遍访了各位僧人,最后来到惠昭的房间。惠昭见到陈广后,又悲又喜地说:“陈君为什么这么晚才来呢?”陈广愕然,因为自己与惠昭素不相识。他问惠昭道:“我从未与法师交往过,法师为何惊讶我来晚了呢?”惠昭说:“这事不是只言词组能说清楚的,需一晚的时间方能道明。”

陈广感到诧异,过了一天,他又来到惠昭住宿的地方,向他请教此事。惠昭于是讲道:“我是刘氏的后代,彭城人。是宋孝文帝的玄孙。曾祖父是鄱阳王刘休业,祖父是刘士弘。先辈们因有文学才能而负有盛名,为南齐竟陵王子良所熟识,子良招纳贤俊文学之士,先辈们也都参预了。后来又在齐梁两朝时作官;作过会稽县令。我出生于梁朝普通七年(公元526年)夏季五月。三十岁开始在南陈求官,到陈宣帝时,作过小官,不为人知。我跟吴兴的沈彦文是诗酒之交。后来长沙王陈叔坚与始兴王陈叔陵都广聚宾客,非常有声势,各恃权宠,互相之间有不平之心。我与沈彦文都在长沙王的门下。等到兴王陈叔陵被杀害后,我与沈彦文担心长沙王也不能幸免,祸会殃及我们,于是一起潜逃了。

我们躲在山林里,靠橡栗充饥,穿一件短上衣,无论隆冬盛夏并无其它衣服可以更换。有一天,一个老僧来到我们住的地方对我说:‘你的骨相很奇特,不会患病的。’沈彦文也向他施礼、求药,老僧说:‘你没有刘君那样长的寿命。有什么法子呢!即使吃了我的药,对你也无补益呀。’说完就告辞而去,临走时他又对我说:‘尘俗以名利相胜,到头来又能得到什么呢?只有佛教徒能舍弃这一切!’我很敬佩其语,从此,一连十五年不问世事。

后来我又与沈彦文一起到了建业,当时陈王朝已经灭亡。宫阙尽废,台城冷落,荆棘丛生,景阳宫也挂满了蛛网,只有空荡荡的房子还在,至于衣冠文物之类,全都荡然无存。老朋友偶而相遇时,相对而泣,说:‘陈后主骄奢淫逸,终为隋文帝所灭,实在可悲啊!’我更是止不住地抽泣。我又询问陈后主与陈氏诸王的下落,得知他们都进了长安。于是我与沈彦文各提一口袋,沿路乞讨,终于到了关中,因我原是长沙王的故客,他对我恩遇有加。听说他迁移到瓜州去了,就又赶到那里去拜见他。长沙王自小就过的是奢华日子,而且又因很早就封为王爷而显贵,如今虽在流放之中,仍然不能营生。当时他正与沈妃畅饮,我与沈彦文再次拜倒在他面前时,长沙王悲痛地哭了好长时间,然后洒泪而起,对我说:‘一日之内家国沦亡,骨肉离散,难道这不是天意?’从此我便留在瓜州住了几年。长沙王死了几年后,沈彦文也死了。于是,我落发为僧,隐迹于会稽山佛寺中,在那里共住了二十年。

我那时已经一百岁了,虽然容貌干枯瘦削,但筋骨强健体力不衰,尚能日行百里,便与一僧人一起到了长安。当时唐朝皇帝统有天下,年号为武德。自此之后,我或者住在京都洛阳,或者云游长江两岸,或者流连三蜀五岭,没有我不到的地方。如今我已二百九十岁了,平生屡经严寒酷暑,从未有过一点小病。贞元末年,我在这座寺庙里曾梦见一个伟丈夫,他衣冠楚楚,仔细一看,原来是长沙王。我把他请进屋坐下,谈起往事来,他非常伤感,就象他在世时那样。他对我说:‘十年后,我的六世孙陈广,会到此郡为官,法师一定要好好记着这件事。’我便问他道:‘王爷现在干什么?’他答道:‘在冥间作官,官位很高。’然后哭泣着说:‘法师仍然健在,而我已六世为人了!实在令人悲伤啊!’梦醒之后,我便记下你的名字,放在经书箱子里。到去年,已经过了整整十年,我便向郡里的人打听你的姓名,我很惊讶你还没来。昨天因为去乡里讨饭,遇见一位官吏,便向他探问,终于打听到你来了。等到你来我这里时,见你很象长沙王的相貌,然而自那次作梦到今天,已是十一年了,所以惊讶你来得晚。”

惠昭讲完后,百感交集,老泪纵横。他拿出经书箱子里记下的陈广的姓名给陈广看,陈广便再三施礼膜拜,立志奉佛,甘作惠昭的弟子。惠昭说:“你暂且回去,明天再来。”陈广接受他的教诲后回去了。第二天他又来到惠昭的住处,而惠昭已经走了,不知去了哪里。当时是元和十一年。

到大和初年,陈广任巴州掾,在蜀道上突然碰见惠昭。陈广又惊又喜,再三礼拜道:“我愿弃官不做,跟从师父去作超然物外的云游。”惠昭答允了他。那天晚上,他俩一起住在客店里,天还没亮,陈广起床时惠昭已经走了。从此,不知他到什么地
方去了。

然而,惠昭自梁普通七年出生,查对南梁历史,普通七年是丙午年;至唐宪宗元和十年是乙末年,计二百九十年。这与惠昭自己说的岁数,果然相符。笔者常常用南梁和南陈两朝的历史,校对惠昭所说的内容,发现颇有相同之处,由此更加相信他的话不是欺人之谈。

( 资料来源:《宣室至》)

(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福兴寺院西北角上有一座隋朝建造的佛殿,其墙壁上画着十光佛的佛像,笔势甚妙,为天下之冠。有见识的人说,这是国手蔡生的画迹。
  • 唐朝刘逸淮在汴京时,韩弘为右厢虞侯,王某为左厢虞侯。王某和韩弘私交甚笃。有人向刘逸准进谗言,说他二人窃取军情,将对刘不利。
  • 勾龙义是简州里人,唐朝长庆年间,在郪县靠出卖劳力来养活自己。
  • 岸上有一栋高楼,半夜里,突然失火,大火熊熊燃烧,楼中人张惶呼叫,乱成一片。林孝廉忽见一个少妇,只穿内衣短裤,从楼上坠入船中。林孝廉见少妇衣不蔽体,急忙把自己的狐皮长袍拿过去,给她盖在身上。又叫人把她扶进船舱休息。自己则挑灯站在船舱外面,守护着她。
  • “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是陶侃的曾孙,祖父外祖父虽是东晋的名士,但是到陶渊明时,家世已经衰落。然而自幼就贫困的他,并不以贫为苦,他一生虽没有显赫的功业,但他高尚的人格和诗文的成就,却受后人崇仰传诵不已。
  • 海瑞一生无私为民,清廉至极,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能为民请命,冒死进谏。正是这种敢触龙颜谏君王的凛然正气,使他千古留芳,许多后世文艺作品都描写了这一点,由此可见他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 于谦自幼聪颖过人,善书法,其书静穆高雅,气韵盈沛。青年时代就写下了《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著名诗篇(《石灰吟》出自《于少保萃忠传》)。在三十余年的为官生涯中,清正廉明,兴利除弊,刚正不阿。于谦的这些半神的操守准则,对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像韩信﹑岳飞﹑袁崇焕一样,其品德操守举世崇尚。
  • “尧舜”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典范,作为一个女人,诚孝张皇后获得“女中尧舜”的称号。600年前的这位传奇女人,以出色的政治才干,默默地站在幕后,辅佐三代帝王处理朝政。她从来没有走上前台,没有垂帘听政。她只是谨守妇道,做了一个女人该做的,就为她的时代带来了安定与福祉。
  • 郭氏是史上唯一经历八朝皇帝,五次位居皇太后、太皇太后之尊的女人。她享受过无以复加的荣华富贵,帝王都要向她行子孙之礼;亲历过朝局动乱和生离死别;目睹了皇位走马灯似的更换,她轻而易举就可夺取。可是,她始终稳坐于后宫,扶持子孙皇帝,没有非凡的定力,是很难做到的,因而这些帝王对她非常敬重。史书评价,她所立下的“社稷之功”,可与她的爷爷郭子仪相辉映。
  • 两度被废,两次垂帘,出家近三十年,一位被赵宋皇室遗弃的女人,却以一己之力,使得大宋王朝多延续了153年。她就是北宋哲宗赵煦皇后——元祐孟皇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