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边境大军到位 新增大军短期内不撤

标签:

【大纪元1月16日讯】亚洲时报姬冬仁1月16日报导﹐自韩战以后的几十年来,中朝边境一直是平安无事,在许多犬牙交错的边境线上,没有派驻多少兵力。原来中国、北韩、前苏联之间有条约,各在离边境100公里范围不驻重兵。不过在离边境一线不是太远的地区,辽宁、吉林辖下丹东、通化、白城等地区,还是一直各有一个师以上的驻军。

去年秋天朝核问题发生后,中国军方借着每年“换防”的机会,将原来的武警边防部队换成了正规的“野战军”部队,并且都推到边境前线。

第一批增兵部队开抵中朝边境,已是百天前的事,但东北老百姓仍历历在目,彷如昨日。回想起当日情景,还是满雀跃的。

“去年的秋天,大概在9、10月份,我出差到沈阳的时候,我半夜在火车站以及高速路口上总是看到许多车牌被遮盖住,车体被严密封实的汽车和火车,正源源不断的开往北面。那个时候,我们许多老百姓就感觉到要出什么大事了。”辽宁抚顺张海光(化名)先生介绍说。

吉林省通化市区一王姓老者和一计程车司机在谈到去年大增兵的情况的时候,他们的脸上还是写满了兴奋和好奇:“我活了这么大的岁数,还是第一次看到那么多的官兵,那些装运军人的汽车少的有几十辆,多的有上百辆之多。这些汽车上还有许多用苫布盖住,但是仍然能看出里边是炮管和许多开来是箱子类的东西。另外,那些汽车从一条马路上开过的时间最长要10多分钟,并且那些官兵的年龄都不大,从他们的戴的军帽和军衔来看,这些人很多都是从军校刚毕业的军官。”

“我那个时候,开的是夜班车,所以我在拉活的时候,连续一个星期,天天夜里看到有当兵的从火车站出来,然后坐上等在火车站外边的汽车再分往通化下边的各个县市,其中离通化市区10公里的金厂镇是这些新兵驻扎比较多的一个地方。另外,还有大批量的官兵被分到了和朝鲜一江之隔的集安市”

由于中、俄、朝三国在早年签定的边境条约规定,三国在离边境100公里之内,不能有重型部队的部署,所以,在非战时期部署重兵时,要自动将边界线向国境内退移100公里。从这意义上说,和平时期中朝边境上的边界线是100公里宽,而非一般概念中的数十或数百米狭窄范围。

在距离丹东110公里的小镇通远堡附近,建有一个规模算是庞大的解放军军营,正正就在国道沈丹公路旁,内里设备齐全,建筑物良多;假如边境上有任何重大事故发生的话,部队甚至乎重型装甲战车只需一至两个小时,就能畅通无阻地经沈丹公路驰往边境地区增援。

如今正规野战部队踏足100公里敏感区,往前直推到边线上,说明中朝边境已处于临战前夕,起码不再是和平时期。

中国军方又打破了一个地级市派驻一个师兵力的常规,而是在沿边线上各地级市分别驻扎了一个军的兵力,更是非常突兀。据亚洲时报在线了解,这为数庞大的驻兵,已下达了短期不撤的通知。不但不撤,在集安等河面冰封的地方还会待溶雪后加派海军。这一切调动说白了就是要配合因朝核问题而有的六方谈判,看来中国政府对顺利解决朝核问题并不乐观。

去年由中方消息人士透过境外媒体传出的声音说,中国军方拟在中朝边境驻兵15万,当时一些内地媒体忙不迭“辟谣”,说不可能这么多。但经过亚洲时报在线两阶段实地采访,15万可能还是低估。

去年9月中旬亚洲时报在线记者到达延边时,已获悉当地镇级地方单位有团级兵力,县级有师级兵力,而地级市延边已驻有军级兵力。如今可以确证,中朝边境上5个地级市分别驻扎了一个军的兵力,总数当在25万。

2004年元旦,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罔顾亚洲各国反对,参拜供奉二战战犯的靖国神社,此举可能间接导致中朝边境驻兵更不可能短期内撤。

“小泉的举动,不但让亚洲人民愤怒,而且让本来为解决朝鲜核问题的六方会谈蒙上了多一层阴影。而早在2003年9月,在美方让朝鲜先销毁核武器的时候,朝鲜和其有了很大的分歧。从而导致了去年8月底的第一轮六方会谈不欢而散。后来定于去年12月中旬举行的第二轮会谈,更是没有如期举行。”东北一位资深报人分析说。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军方再接再厉派出了大批的兵力到达了中朝边境,其实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韩战回忆录(12)鲜为人知的生存秘诀
张林:曾经有个梦
中朝边境大军到位 记者与部队同乘K673次列车
中朝边境大军 海陆空联守丹东 各团多配一个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